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金融精英扎堆考公,降維打擊應屆生 | 溫哥華財稅中心


金融精英扎堆考公,降維打擊應屆生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題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職場人士

金融圈“上岸潮”在無意中開啟了一種“非計劃性改革”——讓一批懂風險、懂合規、懂博弈、懂成本核算的中青年人才流入體制。


撰文丨老鳳

2025年湖南省財政廳公布的擬錄用公務員名單中,出現了三個熟悉的名字:龍書玉,中信建投前員工;李陽,百億量化私募思勰投資前研究員;胡彥喬,湖南長銀五八消費金融公司原職員。

他們的學歷標簽也不錯——兩位金融碩士,一位稅務碩士,職業背景更沒得說,毫不遜色:券商、公募、私募幹過。而且,金融圈的人應該知道中信建投的分量,這是位於金融圈歧視鏈頂端的存在——“三中一華”(國內證券行業對四家頭部券商的統稱,具體指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證券和華泰證券?)。

如今,這些金融精英們的去向卻是財政廳體制內崗位。

01

這是個趨勢而不是孤例。


事實上,在過去兩年,金融圈“上岸”考公已漸成潮流。從摩根基金、嘉實基金、南方基金到光大證券、中信證券,再到思勰投資、靖奇投資,越來越多的從業者正悄然轉向各種機關的公務員崗位,變換身份、切換人生賽道。



▲2025年湖南省財政廳公布的擬錄用公務員名單(圖/網絡)


從“打工人”到“編制人”,是很多金融精英的理想歸宿,之前賺到高薪,現在市場不好上岸避險,本身就符合金融最重要的風控原則。

量化基金、頭部投行、公募研究員,這些曾在頂層金融圈閃耀光芒的職位,如今正源源不斷地成為公務員考錄名單上的前一段經歷。

這不是簡單的“逃離”,也談不上誰的“淪落”,這是周期與秩序的交疊,是渺小個體在歷史大勢前的無奈,也是理性人的最優選擇——當行業高壓持續、工作性價比斷崖式下滑,穩定且有保障的體制內工作,成為許多人眼中的“新貴”。

數據顯示,2024年僅在上海北京、湖南等地公布的公務員錄用名單中,至少有30余名來自金融行業的從業者成功“上岸”,所涉崗位遍布稅務局、財政部、證監會及地方各級政府。其中既有年輕分析師,也有在行業中打拼十年有余的老將。比如,上海稅務局錄用名單中就出現了一位曾在摩根基金任職11年之久的量化研究員。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