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疫情刚过,为什么互联网企业又开始烧钱了?转帖 | 温哥华财税中心


maohu
maohu 于 2020-9-17 20:59 写道:
@一刀切


2020下半年,互联网企业又开始烧钱了。

疫情对企业的现金流是重大考验,熬过2020上半年的疫情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逐步恢复,下半年的经济复苏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显得十分迫切,恢复现金流才能保证企业的生存,海底捞等餐饮企业加价自救,服装企业减少打折促销,这些都是企业维护运营的无奈选择。

但对于很多成熟的互联网企业来说,他们却一反常态,不但没有加价,反而开启了新一轮“烧钱竞赛”中,上一次如此激情的烧钱盛况应该还在移动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



“烧钱”成为新常态

在各个领域,互联网企业的烧钱已经成为新常态。

网约车赛道,滴滴重推下沉品牌花小猪打车,依靠大力补贴杀入市场,让原本平静的网约车市场再一次进入人们视野。相比目前主流网约车平台,花小猪有着更加亲民的优惠价格,而为了快速获取流量和用户,花小猪也有各种各样的乘客和司机补贴,除了“新用户补贴20元”以外,每邀请一个新好友注册,好友和自己都有现金和补贴等奖励。除了邀请好友,还有每日打卡获得出行补贴,以现金的形式返现到你账上。而在司机端也有众多激励补贴,完成规定数量订单将获得奖励金,众多司机表示奖励金力度堪比网约车烧钱大战时一样丰厚,值得去跑花小猪。



另一边的本地生活赛道,阿里本地生活在经历多次组织架构调整,支付宝、饿了么产品升级之后,祭出了“百亿补贴”这一大杀器。8月底,饿了么“百亿补贴”计划经过近一个月的试点后正式上线,每单最高可为消费者省下20元,支持与满减、红包、配送费减免等叠加使用。饿了么方表示,“百亿补贴”将常态化,9月起重点覆盖城市将从24城扩展到100城以上。

而在电商领域,拼多多牵头开始的“百亿补贴”也成为行业标配,在618大促期间牵过手的京东与快手曾启动了“双百亿”补贴活动,如今9月9日双方再次推出“9.9双百亿补贴”专场,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京东超市品牌好物将登陆快手小店,王耀庆等明星也参与直播带货。而未来,快手和京东零售将继续落地“双百亿补贴”。

曾经大火的共享单车领域,在经过前段时间的补贴退坡后,人们纷纷抱怨单车半小时两块钱太贵,抛弃单车不骑了,如今再看你会发现,美团单车、青桔单车、哈喽出行三家共享单车企业纷纷出台了价格极低的月卡套餐,补贴竞争的态势十分明显。



各大互联网公司的烧钱盛况,让我们想起了几年前的场景,只不过那时候的滴滴、美团、饿了么还只是新晋黑马,刚刚起步的他们需要烧钱拓宽市场,从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那是生存之战;而如今他们都已经成长为“小巨头”,已经分别占据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一环,已经有了牢靠的用户认知。

是什么让他们不惜再一次启动“烧钱”战术,甚至将“烧钱”作为常态呢?

疫情后的增长焦虑

其实回看此次互联网企业扎堆“烧钱”的时间点,我们不难看出“疫情”这一关键因素。

疫情对于企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人们收入的下降和对未来生活的焦虑都让大家倾向于“手持现金”,更强的存钱意识注定让用户消费减少,这会影响到企业营收和盈利,体现在互联网企业上就是用户的活跃的减少,这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是致命的,因为互联网企业依靠庞大的用户量来支撑市值故事,用户是核心。



疫情让互联网企业陷入新一轮增长焦虑,如何破解焦虑?最简单直接的就是“烧钱换市场”,对冲疫情对企业用户数据的影响,这是此次集中烧钱的基础,而具体到每个领域分别也有不同的“增长焦虑”。

在网约车领域,花小猪的出现可能并不意外,据界面新闻报道,一位接近滴滴的知情人士表示:花小猪在内部孵化时,原计划的确是主打下沉市场,通过低价吸引新的增量司机,也的确有不少私家车车主加入进来。“滴滴的理想状态是,和花小猪完全划清界线,因为下沉市场的司机变量太大了”。通过下沉市场寻找增量是滴滴对冲“增长焦虑”的解决方案。

而在本地生活赛道,阿里巴巴与美团的冲突已经持续了很多年,而此次“百亿补贴”被市场视为阿里本地生活对美团的一次“不得不做”的反击,反映的是其市占率一再滑坡下的极度焦虑。电商领域京东与快手的联手可以说是两家“自然而然”走在一起,增长放缓的京东电商和异军突起寻求商业变现的快手,让两家企业的战略意图不谋而合,冲淡了疫情后的“增长焦虑”。



看得出即使是“烧钱换市场”,各大企业都怀着不同的目的,有拓宽下沉市场用户的,也有打击对手获得更多市场份额的,但都选择了“百亿补贴”这种极具拼多多风格的补贴策略,更用心的企业如花小猪甚至也模仿拼多多社群裂变的增长模式。

当拼多多简单粗暴的增长策略被市场验证可行后,大家也都不约而同的选择照搬,即使面对的不是下沉市场,也可以照搬,因为省钱始终是人们的最佳选择,尤其是在疫情之后。

不过仔细观察,除了“烧钱缓解增长焦虑”这一个共识,主动开始烧钱的一般都是即将上市的企业。

滴滴自不必多说,本来一路融资并购顺利的滴滴可以在两年前成功上市,然而接连出现的网约车意外事件让滴滴走上风口浪尖,上市的事宜也不得以推迟,当滴滴修炼内功几年后,上市再一次成为滴滴任务,为了取得更高的资本市场估值,滴滴的增长不能放缓,市值故事需要数据来支撑。



而阿里巴巴在本地生活赛道的“百亿补贴”也正好卡在蚂蚁金服的上市前夕,我们都知道今年3月支付宝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后,就承载了阿里巴巴在本地生活领域的野心,到店餐饮外卖放在了支付宝更显眼的入口,但半年过去后貌似效果不及预期,急需进一轮产品数据增长来支撑蚂蚁金服的数字生活故事,拿下本地生活赛道,蚂蚁金服将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更大的市值故事。

用短期的“烧钱”换取长期的高估值,对于临上市企业来说,是一笔不错的买卖。

写在最后

回归到商业的本质,补贴烧钱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在疫情的影响下作为临时补救手段,或许还可以给企业一个体面的借口,但是放眼未来,生产生活逐步恢复如初后,“增长放缓”依旧是巨头企业长期面临的问题,那时候应该如何应对呢?
楼主  
上一页1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