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时
移民生活北美论坛 -> 素里新家园

#1: 作者: 中华龙时间: 2025-6-16 18:18

余英时(英语:Yu Ying-shih,1930年2月20日—2021年8月1日)[5]安徽潜山人,生于天津美国华裔历史学家,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哲学会院士[6],主攻中国思想史研究[7],他的大部分职业生涯都在美国,于美任教期间,培养出许多史学学者。是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首届唐奖“汉学奖”得主。[8]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亚裔知识分子之一[9]

#2: 作者: 中华龙时间: 2025-6-16 18:19

唐奖的颁奖理由称余英时“深入探究中国历史、思想、政治与文化,以现代知识人的身份从事中国思想传统的诠释工作,阐发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论述宏阔、见解深刻,学界久已推为海内外治中国思想、文化史之泰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传统学者治史之宗旨,余先生以其研究撰述与人生实践,对此语做了最佳的现代诠释。

#3: 作者: 中华龙时间: 2025-6-16 18:21

余英时原籍安徽省潜山县官庄乡金城村,1930年生于中华民国天津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形势危急,父亲把七岁的他送回安徽省金城村老家,他跟着二伯父余立中,在此度过八年的时光[12]。儿时接受中国传统私塾教育,后称家乡安徽潜山发生新四军高敬亭部屠杀三百乡民的“二一五事件”。十四岁时,余英时又亲眼目睹族兄遭新四军杀害的尸体,在心中埋下恐惧的阴影。[13]这几年时间,很少正式上学,小学、中学都是断断续续的学习。1946年,随父亲到沈阳入读东北中正大学补习。1947和1948两年在北京闲居。
1949年6月插班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曾申请加入中共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共青团的前身)[14],后肄业转赴香港,1950年起入读香港新亚书院新亚研究所师从国学大师钱穆,1951年就在报刊发表文章,1952年毕业,是新亚书院第一届毕业生。[15]毕业后在香港的小学教书两年;后来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师从当代汉学泰斗杨联陞教授,受西方学术训练并取得历史学哲学博士学+位。1959年在哈佛认识张灏[16]。1980年代,经常在台湾发表许多政论文章为党外运动发声,颇获当局重视[17]
历任美国密歇根大学副教授、哈佛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注 1]新亚中学校董会成员[20]、美国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及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并曾于1991年至1992年任美国康乃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
余英时桃李满天下,于美任教期间,培养出许多史学学者,包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黄进兴陈弱水康乐王汎森林富士,以及四川大学罗志田等人。
2021年8月5日,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发布讣告称余英时于8月1日早晨在普林斯顿大学寓所去世,享耆寿91岁[21],更以“深入研究中国思想、政治与文化史,贯通古今,在当今学界十分罕见。学术研究之外,他亦为具社会关怀、维护自由民主价值之公众知识分子”,概括其对学术和社会的奉献[22]。随后香港中文大学亦发表通稿表示悼念[23]

#4: 作者: 中华龙时间: 2025-6-16 18:22

余英时著作良多,著有中、英著作59本,论文400余篇。余英时最著名的著作《历史与思想》自1976年出版以来(台北:联经出版)已经34刷,是史学著作中罕见的畅销书。[24]
尽管其思想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观点相抵触,但他的著作2004年后曾在中国大陆大量出版[25]。2014年,《苹果日报》报导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达通知,要求将余英时的著作全部下架,并称有关部门把出余英时作品的多家出版社领导召到北京“训话”[26]。10月15日,《环球时报》报道称多家书店店员表示书店并没有接到下架的通知[27]
(以上二书合刊为《西方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台中:汉新出版社,1984。)


余英时文集

编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共十册
2014年再版,增加了两卷:


余英时作品系列

编辑
三联书店出版,共六册


学术论文

编辑

#5: 作者: pws07时间: 2025-6-16 19:31

越了解中国就越不会回中国




移民生活北美论坛 -> 素里新家园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美国太平洋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2.0.8
Content received from: 加西网 (温哥华门户), http://vancouverr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