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峰會倒數計時 普丁、川普圖什麼?BBC解析
移民生活北美論壇 -> 溫哥華不眠夜

#1: 作者: 逍遙時間: 2025-8-14 15:00



#2: 作者: 逍遙時間: 2025-8-14 15:01

川普圖什麼?

BBC駐北美特派員澤克爾(Anthony Zurcher)指出,川普去年競選總統期間承諾能「輕而易舉」、「幾天內」結束俄烏戰爭,但就任後調解進度不時令華府氣餒,2月底他在白宮怒飆來訪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隨後一度暫停支援烏軍。華府與基輔達成礦產協議後,川普頻頻抨擊普丁頑固立場、俄軍攻擊烏克蘭平民設施,還對莫斯科設下貿易制裁期限,最新期限本月8日已屆期。與此前川普拋出的諸多期限一樣,他還是讓步了。

現在川普即將在美國領土接待普丁,議題可能涉及令基輔憂心的俄烏「換地」。美俄想藉由峰會達到的目標,卻因川普搖擺作風而變得模糊不明。川普對於峰會的預期明顯偏低,也許是默認這場戰爭的談判在只有俄方出席的情況下難以突破,他11日定調峰會為「試探」性質、暗示「可能開頭1到2分鐘內」就知能否與普丁達成協議,「我可能會宣布沒有定論」。白宮新聞秘書李威特12日稱峰會是「傾聽之會」。

川普行事往往出人意料,但可以確定的是川普樂於結束戰爭,就職總統演說宣稱最自豪的遺產會是成為「和平締造者」。他想拿諾貝爾和平獎早已不是祕密。

川普不受細節糾結,但若有機會宣稱峰會在和平層面有所進展,他必定把握。普丁在談判桌一向精明,他可能設法讓川普極盡能事,但肯定得按俄方條件去宣揚。

#3: 作者: 逍遙時間: 2025-8-14 15:12

美俄峰會前川普預測普丁態度 白宮:必要時工具多的是

俄羅斯總統普丁、美國總統川普一對一峰會預計台灣時間16日凌晨3時30分於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登場,除了美俄之間的合作,俄烏之間的衝突也是重要議題,舉世矚目。美國國務卿盧比歐14日說,川普盼藉此次峰會促成烏克蘭戰爭停火。川普認為普丁會想達成協議,他還表示已為後續的美俄烏峰會想好3個地點。克裡姆林宮警告,預測峰會結果將是一大錯誤。

路透社周四(14日)報導,克裡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說,此時預測美俄峰會的結果將是大錯特錯。俄羅斯國際傳真社(Interfax)報導,培斯科夫表示,阿拉斯加峰會結束後,美俄雙方並無計畫簽署任何文件。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周四在國務院向媒體表示,川普希望透過這場峰會促成烏克蘭戰爭停火,但還需要更多時間以全面解決這場衝突,「我認為,為了實現和平,雙方都知道必須就安全保障進行對話......針對領土爭端、主權主張、雙方利益爭執進行對話」。盧比歐表示,所有對話都將成為完整協議的一部分,「但我認為,總統希望實現某種程度的停火,以便進行這些對話」,「他看到了討論和平的機會,就會努力爭取」。

盧比歐也說,戰爭拖愈久就愈難結束,「此時此刻戰場持續發生變化,這些變化會影響權衡看法」,但華府仍對於周五的峰會抱持希望,「我們會盡力實現和平,但最終還得由俄烏雙方達成一致意見」。至於峰會籌備,盧比歐說工作進展非常快,他認為川普與普丁已4度通話,「如今有必要面對面交談,弄清楚哪些有可能、哪些沒可能」。


#4: 作者: 逍遙時間: 2025-8-14 15:14

問題若沒解決 川普:可能祭出制裁

美俄這場峰會與烏克蘭未來命運息息相關。川普周四向福斯新聞表示,周五在阿拉斯加的峰會將為達成協議的二次會談奠定基礎,而且他認為普丁會願意達成協議,而且美國向俄方發出的制裁威脅對於莫斯科尋求會晤一事發揮了一定程度的效果,「經濟誘因與制裁很夠力」。川普認為,疆界與領土問題可望互相妥協,若問題沒能解決,美國有可能對俄羅斯實施制裁。

至於這場雙普會的經濟層面動機,川普不願透露,他僅表示,倘若峰會順利,他將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歐洲國家領導人通話,倘若不順,他不會打給任何人,但峰會結束後無論如何都會召開記者會。川普說,他根據峰會進展致電澤倫斯基,「邀他過來一趟二次會談」,對於後續與普丁、澤倫斯基的三方峰會,他已想好3個可供會面地點,但他不能保證會否有第二場峰會。


若要制裁「工具多的是」

白宮新聞秘書李威特周四稍早也接受福斯新聞訪問。她表示,川普想與普丁坐下來面對面,「直視對方的眼睛」尋求終止戰爭的可能。她說,川普不想對俄羅斯實施新的制裁,但已做好相關湑r福M∫磺瀉推絞侄謂崾砦謖秸ㄆ仗概械奶厴皇遣換峁家獟袢∈裁淳俅耄副匾弊芡秤瀉芏喙ぞ嚦捎謾梗ㄆ找幌蜿竦魍飩揮胩概惺牆崾砦謖秸鬧饕侄巍


#5: 作者: 劉大媽時間: 2025-9-20 15:01




移民生活北美論壇 -> 溫哥華不眠夜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時間均為 美國太平洋時間

1頁,共1

Powered by phpBB 2.0.8
Content received from: 加西網 (溫哥華門戶), http://vancouverr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