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者: lestudioup, 時間: 2011-1-04 21:45
2011年1月2日
新年了!終於結束了2010年,又一年了。
雖然租車公司給我帶來很大的不愉快,但是,我能夠收拾心情,寫點東西。作為老廣,還是以“食”為題,開始2011年的博客文章吧。
書桌上有一張“xx粥面小廚”餐館的菜單,讓客戶訂外賣的那種,我吃完飯順手拿的。本來是想看看中英文的菜名的翻譯,看著看著,確看出了很多的思考。
1、一家小餐館,羅列的菜式共288種。既然是288種,老板肯定是花過心思去確定的。通通編了號碼,方便電話裡用簡單對話下單。只要說個號碼,英文也好,中文也好,很方便,跟麥當勞一樣直接了當!這裡有著一定的管理水平。
2、提供這樣品種多樣的廣式小餐館,在溫哥華,洛杉磯,香港都是很普遍的。但是,所有我記憶中的法國餐,意大利餐,泰國餐,越南餐,即使是中國的北方菜館,都沒有這樣多的品種出現。記得有部很搞笑的香港電影《麥兜的故事》裡面就有一說菜名的段子,很是搞笑但絕對反映現實生活。如果一口氣把我搜羅來的這張 288個菜名讀完,估計也要3分鍾以上。
3、一般這些品種超多的廣式餐館,多是薄利多銷型,菜做的不算很好,但也不差,價格一般不高,可以是忙碌人士的食堂。但是我想,是否認認真真做好幾個菜,能更好的經營呢?
4、關於翻譯,先聲明,沒有批評別人翻譯的意思,只是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來思考而已。
1)鹵水鴨-Marinated Duck; (英文意思:醃過的鴨)
2)麻辣仙掌-Spicy Boneless Duck Webs; (英文意思:辣,無骨鴨掌)英文意思簡單明了,中文反而不知所指,但是“嘛”沒有翻譯到。
3)南乳豬手-Pork Hock with Preserved Bean Curd; (南乳和腐乳的翻譯變一樣了,沒有區別;我們知道有區別,但無法翻譯?)
5、一般西餐館的菜單上先寫菜名,然後有一段簡單的文字介紹裡面用了什麼材料,香料,和制作工程的簡單介紹。但是,如果這288道菜都這樣說明,拿就可以寫一本書了。作為“老廣”,看看菜名,其實我們已經知道是什麼,如何制作,這是一種多年來不斷積累所掌握的飲食文化。
6、幾天前,去一家上海菜館吃晚飯。旁邊有一桌:一白人老人,一白人40左右男子,一白人30左右男子,估計是父親和兩個兒子在周末來吃飯。點的菜很經典:酸辣湯,西椰菜花炒牛肉片,估計還有宮保雞丁... 據我所知,這幾個菜是洋人最熟悉的中國菜之三。要了解吃的文化,要跨越吃的文化障礙,比語言障礙還大!
2011年,從吃說起。祝大家新年愉快!
#2: 作者: 3M, 時間: 2011-1-04 22:10
呵呵,樓主愛思考。新年快樂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時間均為 美國太平洋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