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變中,共約800至1000人遇害,包括中央委員
邵元沖及侍衛長
蔣孝先、秘書蕭乃華、憲兵團長楊震亞、綏署軍需處長王式輝、
參議楊陟岡、衛士隊長高鳳梧、監印官柳長庚、副官蔣國卿、特務周元之、公安局保安隊長劉惠祥、騎兵團長
蔡仲以及一些平民
[83]:59。1937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發表告同胞、同志書稱,經過西安事變,“實足以證明吾國家之統一基礎,確已穩固;全民族之集體力量,確已形成;吾全國同胞對於國事之關懷及對於本黨領袖之擁護,亦已為世界所共認”
[73]:5327。
中國共產黨在西安事變後樂觀認為:“目前只要三方面團結,真正的硬一下,使中央軍不敢猛進,有可能釋放張學良,完成西北半獨立之局面。”
[84]:371937年1月1日,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團發出指示稱,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紅軍及地方部隊應停止向中央軍及馬鴻逵軍之進攻,並請國軍亦勿再有攻擊行動
[73]:5327。
美國作家、《法蘭克福報》記者
艾格尼絲·史沫特萊在《中國的戰歌》中記述:“對中國的未來起危害作用的消息紛紛傳來了。第一個消息是有關汪精衛的報道。前任國民政府主汪精衛自從遇刺受傷後即僑居德國養病。他聽到西安事變的消息,立即趕赴柏林和希特勒開黑會,然後乘專機回國,醉翁之意顯然是要上台執政。日本侵華司令長官也在華北召開黑會,對南京國民政府提出警告,聲稱必須粉碎西北軍隊結成聯合陣線。”
[63]:198
在西安事變中,蔣因跳牆跌落而造成胸椎損傷。事變結束後,他到杭州西湖別墅休養
[85]:54。
淞滬會戰之增援部隊多受到內亂剿共牽制,渡江困難、步行途中,而無法限期支援上海,錯失時機
[86]:86-89,114-125,312-317。
1937年1月1日,蔣決定以“政治為主、軍事為從”,處理陝甘軍政善後問題
[87]:332。同日,西安各界10余萬人舉行慶祝大會,楊主持
閱兵式,聲言決與紅軍“聯合起來,為抗日救亡而奮斗”
[73]:5327-5328。連日來,周和博古、葉劍英等研究對策,同楊等東北軍和十七路軍的高級將領協商,由楊領銜於1月5日發出電報,抗議蔣扣留張和准備重新挑起內戰;他還在報中共中央批准後,電調一部分紅軍主力開進關中
[3]:78。
1月2日,蔣自南京飛抵奉化休養
[87]:332。
張聞天、毛澤東電周、
秦邦憲,指出“目前全局重心,在鞏固張、楊兩團結於紅軍周圍、以對抗親日派、推動時局轉向有利方面”;中共中央軍委令紅軍各部在駐集合待命,隨時配合友軍抵御對方進攻,野戰軍從明天起秘密向栒邑、礈Q較丶
[73]:5328。
蔣脫險後,認為“內亂症結仍在共黨”,決心不准張再回西北,並從行政上取消三位一體的依據,1937年1月5日,國民政府令西安綏靖公署主任楊、甘肅省政府主席兼第五十一軍軍長於學忠撤職留任;特派顧祝同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西安行營主任
[87]:332。中共中央批准防御中央軍進攻作戰綱領方案,命紅軍第十五
軍團集結西安西南地區待命;張聞天與毛澤東電在上海之
潘漢年,要其與宋子文接洽,促使宋子文履行在西安應允之“停戰撤兵”等六項條件
[73]:5329-5330。
孫蔚如調集五路大軍共37個師向西安推進,企圖壓迫西安方面屈服
[3]:78。
蔣回南京扣留張,激怒西安方面
[5]:626。1937年2月1日,張函勸所部遵照中央命令撤防
[73]:5355。2月2日上午,東北軍元少壯派應德田、苗劍秋、
孫銘九等少數人派衛隊團
連長於文俊率部沖入王宅,殺害臥病在床之東北軍元老派第六十七軍
軍長王以哲、西北總部參謀處處長徐方、副處長宋學禮和交通處長蔣斌等人
[5]:632。而當天楊的西北軍在西安實施戒嚴,關閉城門,隔斷了城內外東北軍的交通
[88]。周隨後到新城和楊商議
[73]:5356。血案發生後,王以哲的至交第一〇五師師長
劉多荃將於文俊殺害,祭奠王以哲
[5]:632。未參與“二二”事件之
旅長高福源也被劉多荃下令槍殺
[5]:632。 “二二”事件還使東北軍放棄甲案,接受乙案,全體東開,導致三位一體瓦解
[5]:633。
2月5日,於學忠、何柱國、繆澂瘤棦刘多荃4軍長在高陵共議,決定東北軍開出潼關;同日,東北軍撤出西安
[73]:5358。東北軍接受東調
豫皖地區
[5]:633。2月7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隴海鐵路潼關至西安間通車
[73]:5359。2月8日,中央軍第三十六師師長
宋希濂率部和平進入西安,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西安行營主任兼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顧祝同進入西安
[73]:5359。2月下旬,中央軍東開,撤出潼關
[73]:5375。
1937年3月3日,國民政府令東北軍除騎兵軍仍留陝西、甘肅外,全部東調,分駐於河南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地區,不相統屬;蔣派陳誠改編東北軍,各軍由4個師改為2個師制,每師2旅4團
[73]:5377。3月8日,周、
葉劍英與顧祝同、賀衷寒、張沖會談,雙方意見大體一致,由周寫成提案,送蔣最後決定,主要為:一、中國共產黨承認服從三民主義及中國國民黨之領導地位,徹底取消暴動政策及沒收地主土地政策,停止赤化運動,國民政府分批釋放獄中之中共黨員,容許中國共產黨在適當時期內公開;二、取消蘇維埃政府及蘇維埃制度,目前紅軍駐在地區改為陝甘寧行政區,執行國民政府統一法令及民選制度,其行政人員由民選產生,經國民政府任命,經費由行政院與陝西省政府撥款;三、取消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服從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及委員長蔣介石統一指揮,其編制人員、給養及補充與中央軍同等待遇,各級官員自行推選呈報軍事委員會任命,政訓工作由軍事委員會派員聯絡,紅軍中之最精壯者改編為3個國防師,計6個旅12個團,另有直屬之工、炮、通信、輜重等部隊,在3個國防師上設置某路軍總指揮部,紅軍地方部隊改編為地方民團或保安隊,紅軍學校辦完本學期後結束;此外,令
馬步芳、
馬步青部停止在
河西走廊對紅軍西路軍進攻
[73]:5380-5381。3月19日,中央軍開入
蘭州[73]:5387。5月7日,國民政府明令裁撤西安綏靖公署
[73]:5421。
4月23日,於學忠率部第五十一抵達安徽
[73]:5410。4月27日,行政院決議,任命於學忠為江蘇綏靖主任,賀耀組代理甘肅省政府主席,何柱國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西安行營副主任,王樹常為豫皖綏靖立任;以劉峙為豫皖蘇軍事整理委員會委員,負表整理10萬東北軍,會址設開封
[73]:5412。
5月15日,軍事委員會對東北軍整理辦法全部商定,東北軍5個軍軍制仍舊,限7月1日前改編完畢,由中央直接發薪餉;防地仍照中央原指地點,暫無變更;原西北剿匪總司令部人員與編余軍官盡量安插,不使一人失業
[73]:5425。5月19日,東北軍東調安徽、江蘇整理方案在南京決定,劉峙、王樹常返回開封
[73]: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