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泰愚執政期間韓國成功舉辦198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1988年2月25日,盧泰愚正式宣誓就職韓國第十三任總統。這是韓國自1960年以來的首次政權和平交接。
[8]:230
在
1988年大韓民國國會選舉中,號稱“三金”的
金大中、
金泳三與
金鍾泌三位野黨領袖全部進入國會,開啟韓國政壇的“
三金時代”。三大在野黨在國會議席的總數超過了盧泰愚執政民主正義黨的席位,韓國政壇首次出現“朝小野大”的局面。在這種政治環境中,盧泰愚政府在國會的運作中處處受到在野黨的強烈制約。在野黨利用占據多數議席的優勢恢復了被
樸正熙廢止的國政監查和聽證會制度。新一屆國會要求對
第五共和國鎮壓民主運動的罪行進行清算,將
全斗煥送交司法部門處理。迫於國會的巨大壓力,盧泰愚在
1988年奧運會結束後將全斗煥推向國會聽證會。在全斗煥對鎮壓
光州民主化運動公開道歉後,盧泰愚政府將其
軟禁起來。
[9]:91-92
[8]:231-235
為了扭轉“朝小野大”的不利局面,盧泰愚先後對“三金”發出聯合執政的試探。
金大中對此表示拒絕,但盧泰愚最終說服了
金鍾泌和
金泳三。1990年1月22日,執政的民正黨與在野的統一民主黨、新民主共和黨合並成為民主自由黨,由盧泰愚擔任新黨總裁,金泳三和金鍾泌任最高委員。由此,盧泰愚一舉將“朝小野大”扭轉為“朝大野小”。盧泰愚政府拒絕了“朝小野大”時,三大在野黨聯合予以通過的《勞動關系法修訂案》和《
國家保安法》的修改要求。
[9]:92
[8]:238-230
盧泰愚執政後期,執政黨“民正系”進一步衰落。
樸泰俊、
李漢東、
李鍾贊、
樸哲彥之間的權力爭奪使民正系方寸自亂。
金泳三則另一方面不惜以犧牲自己“民主系”為代價重用民正系要員,從而組成了支持自己的“新民主系”。1991年,
金大中的和平民主黨分別與“新民主聯合”和民主黨合並,建立起以金大中、李基澤為共同代表體制的“民主黨”,實現了在野黨的統一
[8]:240。1992年3月,民自黨在第十四屆國會議員選舉中失利。民自黨內唯一可以與金大中抗衡的金泳三於同年5月19日當選第13屆總統選舉候選人。8月,
盧泰愚將黨內大權轉給了金泳三,辭去民主黨總裁職務,後又於9月18日宣布退出民主自由黨。10月7日以
鄭元植為首的盧泰愚內閣提出總辭職後,盧泰愚組建了韓國憲政史上的首個中立內閣,為金泳三的總統競選營造了非常好的氛圍
[10]:286-287
[11]:195-204。
盧泰愚政府繼承了韓國在80年代初確定的金融改革。在金融市場管理方面,盧泰愚政府試圖從制度上確保減少政府對市場的直接幹預,更多地采取經濟手段進行宏觀調控。此外,盧泰愚政府還開始逐步實行金融自由化。1988年12月,韓國放開了對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利率管制。盧泰愚政府還試圖促進金融實名制,但由於各方壓力,最終沒能實行。
[8]:241-242
盧泰愚執政期間的
六五計劃提出“實現以效率和公平為基礎的先進經濟,增進國民福利”的目標。盧泰愚政府積極開發以
釜山、
大邱、
光州、
大田等城市為中心的獨立於首都圈的東南、西南4個地域經濟圖,並制定了宏偉的西海岸開發計劃,為促進地區均衡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盧泰愚執政期間是韓國從權威政治向民主政治轉化的過渡階段,國民生活水平和福利得到很大的提高。韓國政府先後制定了最低工資制度(1988年)、國民年金制度(1988年)、全國民醫療保險制度(1989年)等福利制度,使韓國
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得以建立起來。此外,韓國政府從1988年開始推行的城市建設和200萬套住宅建設計劃,使韓國住宅普及率由1982-1986年的69.1%增加到1987-1991年的74.2%。
[12]:132-135
[13]:91-92
[8]:242-244
從1989年開始,
韓國經濟增速開始出現下滑。但韓國人均GDP由1988年的4,295美元上升到1992年的7,007美元。1991年,韓國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808億美元,經濟規模由世界第19位上升為第15位。
[8]:242-244
1988年出訪的盧泰愚盧泰愚政府以籌備和舉辦1988年奧運會為契機積極與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發展外交關系。1989-1991年,
蘇聯和
東歐發生巨變,
二戰後支撐
國際關系格局半個世紀的
雅爾塔體系幾乎在一夜間崩潰。盧泰愚政府恰逢其時地於1989年2月1日,與東歐國家
匈牙利率先建立了外交關系。同年11月2日和12月27日,韓國又分別與
波蘭和
南斯拉夫建立了外交關系。1990年3月22日韓國與
捷克斯洛伐克,3月23日與
保加利亞,3月26日與
蒙古國,3月30日與
羅馬尼亞,9月30日與
蘇聯,1991年8月22日與
阿爾巴尼亞建立了外交關系。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裡,盧泰愚政府已經與蘇聯和許多東歐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為韓國外交拓寬了更大的空間。
[14]:159
1992年8月24日在與
中華民國中斷外交關系後,韓國與
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
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15]:828。兩國建交僅1個月後,盧泰愚便於9月27日率龐大訪華團出訪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見了中共中央總書記
江澤民、中國國家主席
楊尚昆、中國國務院總理
李鵬等領導人,他又邀請楊尚昆主席訪問韓國。
[16]雙方在北京發表了《中韓新聞公報》,並簽署了《中韓貿易協定》、《中韓投資保護協定》、《中韓關於設立經濟、貿易、技術聯合委員會協定》、《中韓科學技術協定》
[14]:183-185
[15]:832-834。同年12月22日,韓國又與
越南建交
[17]。
盧泰愚在其總統就職演說中宣稱“南北對話和合作的時代”即將到來。1988年7月7日,他發表了《關於民族自尊、統一和繁榮的總統特別聲明》(《七七宣言》),倡導南北雙方作為一個民族、國家共同體發展彼此關系,表示願意同社會主義國家發展關系,並提出了改善南北關系的六項原則措施。1989年1月23日,韓國
現代集團名譽會長
鄭周永應
朝鮮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的邀請訪問朝鮮,提出了開發金剛山旅游路線的合作意向。這是戰後韓國企業家首次訪問朝鮮。同年9月11日,盧泰愚宣布了分三個階段實現朝鮮半島國家統一的計劃倡議,“高麗民族/國家共同體統一范式”:第一階段,為過渡性的高麗國家共同體的建立采用高麗民族共同體憲章;第二階段,形成高麗民族共同體;第三階段,形成統一的民主共和國。這個統一計劃的原則是:自治、和平、民主。
[18]:26-27
[8]:244-245
1990年8月4-7日,雙方總理
姜英勳和
延亨默在韓國
首爾舉行了首次南北高級會議。這是朝鮮半島南北分裂後,雙方總理首次面對面的會談。1991年9月17日,韓朝兩國同時加入
聯合國。同年12月13日,雙方在第五次總理會談中簽署了韓朝關系史上重要的《南北和解互不侵略和合作交流協議書》。1992年2月18日,雙方在第六次南北總理級高級會議中正式簽訂了《朝鮮半島無核化共同宣言》。
[9]:240-242
[8]:245-247
盧泰愚執政期間,韓朝雙方經貿與文化交流得到很大發展。1988年12月,韓國
現代集團通過間接貿易從北方購進第一批水產品,標志著南北貿易正式開始。1991年3月,韓國天地貿易商社與朝鮮的金剛山國際貿易開發公司商定以5,000噸韓國
大米換3萬噸朝鮮
無煙煤和1.1萬噸
水泥,實現朝鮮半島南北方的首次直接貿易
[8]:246。1990年10月11-14日,美東高麗藝術家聯合會在
紐約舉行了朝鮮半島南北雙方電影節。10月11-23日,雙方國家足球隊分別在
首爾和
平壤進行了足球比賽。10月18-23日,由17人組成的韓國代表團參加了在平壤舉行的全國統一音樂會。1991年4月24日-5月5日,韓朝聯合組建同一個體育代表團參加在
日本舉行了
世乒賽。6月14-30日,雙方聯合組建的代表團在
葡萄牙參加了第六屆世界杯青年足球賽
[18]: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