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太宗譜》記述的徐國興旺的歷程,與衛挺生《日本神武開國新考》相吻合(前已述及)。據徐悅堂先生考證,徐氏總堂號之所以“東海堂”或
東海郡。因為徐氏“來自東海,去之東海”。所謂“來自東海”,指天下(海內外)徐氏皆發源於東海之地,故曰“澤衍東海”(即今江蘇東海、
贛榆地方),所謂“去之東海”,意指徐誕失國後蹈浮舟沿泗水由黃河口(今江蘇
阜寧今稱舊黃河口)出海東渡,至
舟山群島(古稱翁州)隱居,自此徐國臣氏,每日思念徐王誕,故徐氏以東海為“堂號”。
4、其它族譜
羅其湘教授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對
江西臨川、
南豐、
南城、
九江等地《草坪·徐氏宗譜》、《邱園·徐氏家譜》、《龍溪·徐氏宗譜》和《徐家垅·徐氏家譜》等進行考證,認為《草坪·徐氏宗譜》中,有兩處有關徐福家世的記載尚屬大陸首次發現。一是《徐氏歷代源流》中記有“
受姓祖,諱巿。因始皇游海上,上書。娶
卞氏”;二是明初洪武戊辰年(1389年)魏敏洪撰寫的《徐氏歷代宗譜序》中,記有“自巿公受姓下傳……”
江西各地徐氏宗譜對徐氏脈絡亦有清晰的記載,“徐氏出於
顓頊之後,嬴姓。唐虞時為伯益,其後封於徐。子孫遂居東海郡,因以徐為氏焉。(《草坪·徐氏歷代宗譜序》)
“粵稽徐氏,始由顓頊,歷五世至伯益。舜賜伯益嬴姓。秦與趙皆其苗裔也。迨伯益生
若木,夏封為徐候,其地即
禹貢之
徐州,子孫居此,遂以徐為姓焉”(《南豐邱園·徐氏續修家譜序》)。
羅氏考證了各種版本的“徐氏家族”之記載與衛挺生先生之考證對比分析,認為有諸多相吻合的共同之處:“一是徐氏出於顓頊之後;二是受賜嬴姓;三是夏封於徐;四是子孫散居於‘東海郡’、‘禹貢徐州之城’或‘江、淮、泗、濟’之間。”
中國譜牒記載徐福之事較早者,還有南朝
梁武帝天監年間譜官
王僧儒(公元465—522年)撰《
百家譜》。文曰:“議,字彥福,亦名巿。秦始皇使蓬萊,居東海。”王僧儒“東海郯人也”。郯在今山東
郯城縣北,是
贛榆縣近鄰,東距
徐福故裡徐福村僅50多公裡。(羅其湘《江西<草坪·徐氏宗譜>初考》)
衛挺生教授《徐福入日本建國考》,編入了根據
清徐時棟《
徐偃王志》、六朝唐宋以來的譜牒編制的《徐王誕以前世系表》和《徐王誕至徐福世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