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抵達澳大利亞達爾文港之際,英國國防大臣7月27日在澳大利亞聲稱,如果台灣海峽爆發沖突,英國已做好在太平洋地區投入戰斗的准備。 對此,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在7月份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說,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幹涉。我們要求英方在台灣問題上謹言慎行,不要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破壞台海和平穩定。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解放軍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意志、強大能力。
張軍社表示,英國國防大臣的表態沒有實力支撐。英國兩艘航母入列以來,問題頻發。2022年10月,“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因螺旋槳軸損壞,被迫進入船廠維修。英國海軍艦艇近年來也不斷出現問題,比如2024年1月,部署到中東的兩艘英國海軍艦船在巴林附近海域發生激烈碰撞。“‘威爾士親王’號航母艦載機最近連續發生故障並不意外,它使英國在亞太地區‘秀肌肉’的行為‘現場翻車’。”
這位軍事專家進一步分析說,這些事件均表明,英國海軍實力明顯下降,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是英國經濟實力下降,經費不足,難以購買足夠數量的戰艦、飛機,甚至連一艘航母所需的36架F-35B戰機也無法湊齊;二是管理制度松懈;三是缺乏訓練,戰備狀態不佳。總的來看,英國海軍兵力不足、作戰能力下降,實力根本無法支撐其全球軍事存在及其所謂“全球英國”的雄心。
在上述背景下,英國仍拼湊航母編隊赴西太平洋地區部署。“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打擊群英國僅配備1艘23型護衛艦與1艘45型驅逐艦。此外,加拿大、挪威、西班牙等國派遣相應兵力加入英國航母打擊群。對此,張軍社認為,一方面,英國不承認自身戰力下降,試圖通過航母遠海部署刷“存在感”;另一方面,英國意在迎合美國所謂“印太戰略”,與美國盟國進行“擺拍”演練,展示對美國的支持。“事實上,這幾乎起不到任何實質作用,更無法借此證明自己仍是海洋強國。”這名軍事專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