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项”重点工程(俄语:156 Ключевых Промышленных Проектов КНР),简称
156工程(俄语:156 Проектов),是中国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从
苏联与
东欧国家引进的156项重点工矿业基本建设项目。奠定了中国初步
工业化的部门经济和理论基础。中国以这些项目为核心,以900余个限额以上大中型项目配套为重点,初步建起了
工业经济体系。
1950年代时任
中央财委主任与
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的
陈云评价说
[1]:“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一百五十六项,那确实是援助,表现了苏联
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对我们的情谊”。不过根据当时外交史料记载,交易条件也曾多次更改,现在一般认为除了展现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外,还需要考虑到1950年代战争改变国际局势所促成
[2]。
1949年1月
苏共政治局委员
米高扬到河北省
西柏坡与中共领导人会谈。2月6日
毛泽东向米高扬提出需要3亿美元贷款、300辆汽车,以及各种必要的物资、机器、石油产品和造币用的银子等援助,希望能够从1949年起在三年内分期提供。
1949年6月21日,
刘少奇、
高岗、
王稼祥组成的中共中央代表团赴苏联访问。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初步会谈中,希望获得苏联3亿美元的贷款,由于中国国内正在建立统一管理经济的机关,解放区正在不断扩大,缺乏专家与资料,一时无法向苏联提出全部订货货单,希望苏联主要专家来华与中国共同商定全部或主要部分货单。8月14日,刘少奇与来华苏联专家的负责人
柯瓦廖夫及苏联专家220人一起离莫斯科回国,中苏两国专家共同研究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具体项目。
1951年,苏联水利专家布科夫指导中国团队治理淮河在毛泽东、
周恩来访苏会商基础上,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正式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以年利1%的优惠条件苏联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用以偿付为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而由苏联交付的机器设备与器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原料、茶、现金、美元等分十年付还贷款及利息。此后,
李富春、
王稼祥、
叶季壮、
刘亚楼、
赛福鼎·艾则孜、
伍修权组成新的中国政府代表团,留苏继续进行谈判并签订一些单项经济贸易协定。一般由苏联先派设计组来华,结合中国情况作出设计后再确定项目,将新建工厂与改装原厂的计划结合起来,将供应目前需要与供应将来需要结合起来。1950年至1952年初,苏联帮助设计的项目共有42个。
- 第一批16个苏联专家设计组是1950年毛泽东、周恩来在苏时聘请的;
- 第二批3个苏联专家设计组是朝鲜战争发生后为建立北满基地而聘请的;
- 第三批苏联专家设计组是1951年内聘请的。
在42个项目中,地域分布:
- 东北30个,电力、钢铁、煤炭、制铝等占20个,其他10个是机械、化学、造纸等。
- 关内6个,是太原、重庆、西安、郑州4个电站及太原肥料厂及染料厂
- 新疆5个,是电厂和医院
- 内蒙1个。
总投资额仅
关内和东北35个项目估算为34亿元,其中国外订货占30%。至1952年1月,已作出初步设计并已经批准的有15个。
1952年8月,周恩来总理、陈云副总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赴苏与苏联政府进一步商谈经济建设援助问题。1953年5月以前,在1950-1952年3年中陆续委托苏联设计,并经苏方同意援助中国建设与改建的50个企业。具体为:
- 鞍山钢铁公司
- 大石桥镁矿厂
- 富拉尔基特殊钢厂(一期)
- 本溪钢铁公司
- 哈尔滨铝加工厂
- 抚顺铝厂(一期)
- 吉林铁合金厂
- 吉林电石碳氮化钙厂
- 吉林电极厂
- 吉林氮肥厂
- 吉林染料厂
- 太原染料厂(即太原化学厂)
- 鸡西城子河竖井
- 鹤岗东山一号竖井
- 鹤岗兴安台一号竖井
- 阜新平安一号竖井
- 阜新新邱一号竖井
- 阜新海州露天矿
- 辽源中央竖井
- 大同鹅毛口竖井
- 大同土白窑竖井
- 太原第一热电站(一期)
- 抚顺电站
- 阜新电站
- 大连热电站
- 富拉尔基热电站
- 吉林热电站
- 西安第二热电站(一期)
- 乌鲁木齐电站
- 重庆电站
- 郑州第二电站
- 丰满水电站
- 沈阳第一机床厂
- 哈尔滨量具刃具厂
- 沈阳风动工具厂
- 哈尔滨锅炉厂
- 第一汽车制造厂
- 哈尔滨电表仪器厂
- 沈阳电缆厂
- 佳木斯综合造纸厂
- 佳木斯综合造纸厂铜网厂
- 电子管厂(774)
- 飞机修理厂(122)
- 航空发动机修理厂(120)
- 沈阳飞机修理厂
- 沈阳航空发动机修理厂
- 南昌飞机修理厂
- 株州航空发动机修理厂
- 牙克石纸厂
- 营城子银矿山八号竖井
1953年“5.15”协定新确定91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