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Search:  

 Global Announcement:  请不要上传第三方有版权的照片,请尊重版权,谢谢   转载新闻请务必注明出处,这些媒体请不要转,谢谢   批评商家需要注意  
 : 静观云卷云舒 | XY | STEVEN90 | 一袭绛襦落鹏城,疑似玄女下九天 | 猪头看世界 | lxls | 罗蓬特机器人 | NotmeL8 | 异乡的世界 | 乱想 | 吕洪来的个人空间 | 顾晓军 | 湖里湖涂 | Invisible world | 白龙王许道长 | 五木森林 | 客观中立而实事求是,唯服理据而杜绝辱骂 | 呱呱叫厨房 | 格局 | 逸言堂
 : 请问谁知道哪里有卖理发的电动推子?   忽然有个疑问:战争时期,加拿大拿PR卡未入籍的永久居民会被强制服兵役吗?   这个银条   如何修改会员名?
 Jump to:
     发帖回帖获取加西镑, 兑换精彩礼物

移民生活北美论坛 Forum Index -> 悠悠华夏

北京 离北平最远的城市

Goto page: 1, 2  Next  



Reply to topic          |##| -> |=|        Post new topic
View previous topic :: View next topic  
Author Message
Coconut
()




Post Posted: 2014-4-10 10:09 Reply with quote
这是新浪博客里看来的一篇文章。

曾经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点。有性格有特点的城市才是让人记住和怀念的地方。

当功利压倒一切的时候,城市便失去了自己的性格和特点,于是,失去的便失去了,再也不回来。

北平,离北京最远的城市



imagesD6TUY6PX.jpg



[]
 
(12)
_________________()
Norman Yu 专业验屋

778-318-3288。

BC省政府注册验屋师。

license number 59865
|
View user's profile Send private message Topics User photo gallery  
Coconut
()




Post Posted: 2014-4-10 10:10 Reply with quote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是自我的面目全非,是昨天我叫北平,今天我叫北京。

北京是现世,现世以安稳为主;北平是往事,往事不安稳却有传奇。

老舍说:“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尹丽川说:“北京一下雪,就变成了北平。”

1928年至1949的民国时期,北京叫北平,逾20年。

北平很不平,但战乱动荡并未使得“帝都”人心惶惶。老舍短暂离开北平,想它至流泪:“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老舍言,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于是,老舍写了《想北平》。

鲁迅的情绪则要平和而有距离得多,他从绍兴至京,看尽人情冷暖、官场丑态、学者“装逼范儿”,但他对北京却有好感,他总结说:“北平虽几乎没有春天,我并无什么不满意,盖吾以冬读代春游之乐久矣。” 鲁迅作《北平的春天》一文,似乎并未夸赞北方之春,春天毕竟太短,未及打赏,便已失落。倒是恶狠狠地喜欢漫长冬天,仅仅因为“纸糊的屋里”暖意融融的缘故。 没有作家书写自己的城市,这个城市便不可爱了。北平时还有这个习惯,你写《故都的秋》,我便写《上海赋》;你写《京华烟云》,我便写《倾城之恋》。如今写是在写,只是那声响气质,全然只见其小,瞬间便被人遗忘。

且来看看北平的建筑气派,《京华烟云》一出场,便从商人姚思安家的四合院写起,“大门口儿并没有堂皇壮观的气派,只不过一个小小的黑漆门,正中一个红圆心,梧桐的树荫罩盖着门前”,可是姚家的房子 “坚固,格局好,设置精微,实无粗俗卑下华而不实的虚伪样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姚木兰“卓然不群与坚定自信的风度”得以养成。 倘若测绘现代北京的地形图,这四合院或可视为城中之“城”,一个五脏俱全的日常化空间,一个不无理想化的家居处所。 林语堂眼中的北平,“像一个国王的梦境”,像“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是贫富共居的地方”,“是采购者的天堂”,有“旧的色素和新的色素”,……而最重要的是,“北平是一个理想的城市,每个人都有呼吸之地;农村幽静与城市舒适媲美”。 一如他在《京华烟云》中刻意突显的,北平是田园与都市的合体。

这是北平时期,北京时期则丢掉了自己的艺术。中国人比美国人赶忙多了。北平是“慢之国”,北京则是“急之国”。 林语堂宣扬“闲适”、“中庸”的人生哲学,将其宣示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主义“抒情哲学”,并张扬“田园都市”日常生活的精微美妙之处。而这,正是他在《辉煌的北京》一书中所倡导的。不过,他辉煌的北京,指的是北平。 还有郁达夫,浪荡中国许多地方的才子,最后扎到北平,诗意地栖居:“中国的大都会,我前半生住过的地方,原也不在少数;可是当一个人静下来回想起从前,上海的闹热,南京的辽阔,广州的乌烟瘴气,汉口汉口武昌的杂乱无章,甚至于青岛的清幽,福州的秀丽,以及杭州的沉着,总归都还比不上北京——我住在那里的时候,当然还是北京——的典丽堂皇,幽闲清妙。”

他讲起民国人的种种优点,即便现在看来,也是“各人有各人的样子”般的好:“在当时的北京——民国十一二年前后——上自军财阀政客名优起,中经学者名人,文士美女教育家,下而至于负贩拉车铺小摊的人,都可以谈谈,都有一艺之长,而无憎人之貌;就是由荐头店荐来的老妈子,除上炕者是当然以外,也总是衣冠楚楚,看起来不觉得会令人讨嫌。”

如今的北京,虽也人文荟萃,只是“人格”的不确,而“奴格”则每每遇见。格之不存,样子便也变了。

郁达夫对北京的感情不亚于老舍:“所以在北京住上两三年的人,每一遇到要走的时候,总只感到北京的空气太沉闷,灰沙太暗澹,生活太无变化……但是一年半载,在北京以外的各地——除了在自己幼年的故乡以外——去一住,谁也会得重想起北京,再希望回去,隐隐地对北京害起剧烈的怀乡病来。这一种经验,原是住过北京的人,个个都有,而在我自己,却感觉得格外地浓,格外地切。”

法国作家谢阁兰1910年寄给德彪西的信中写道:“北京才是中国,整个中华大地都凝聚在这里。然而不是所有的眼睛都看得到这一点。”清晨,他会“被柔和的叫卖豆腐脑的声音吵醒”,黄昏,他可以欣赏院子上空的蓝天,“被四合院截下来的一块,属于我的一片蓝天”。夜晚,“在坐南朝北的睡着觉时也参与了整个城市的生命”。他觉得四合院住起来“舒适又方便”。他称北京城是“梦寐以求最理想的居家之地”。

民国才子作家张恨水写道:“能够代表东方建筑美的城市,在世界上,除了北平,恐怕难找第二处了。” 要说北平,“那真是一部廿四史”,无从说起。

张恨水对北平的态度,如同当今文人对北京的态度:“北平这个城,特别能吸收有学问、有技巧的人才,宁可在北平为静止得到生活无告的程度,他们不肯离开。不要名,也不要钱,就是这样穷困着下去。这实在是件怪事。”如同陈冠中所写《有一百个理由不该在北京生活,为什么还在这儿?》一样,吐槽完北京的种种缺陷操蛋之后,依然赖着不走。

北平之美,美在其格局,四九城,即现在的城六区。房子都是四合院。不似如今“摊大饼”,圆环套圆环,大马路尚未有,城市尺度合适游街。叹如今几乎被硬生生的大拆大建变得面目全非了。从梁思成、林徵因到王军、华新民,呼吁声从北平传到了北京,但理想越来越远,欲望越来越炽。 张恨水说:“洋楼带花园,这是最令人羡慕的新式住房。可是在北平人看来,那太不算一回事了。北平所谓大宅门,哪家不是七八上下十个院子?哪个院子里不是花果扶疏?这且不谈,就是中产之家,除了大院一个,总还有一两个小院相配合。这些院子里,除了石榴树、金鱼缸,到了春深,家家由屋里度过寒冬搬出来。而院子里的树木,如丁香、西府海棠、藤萝架、葡萄架、垂柳、洋槐、刺槐、枣树、榆树、山桃、珍珠粤、榆叶梅,也都成人家普通的栽植物,这时,都次第地开过花了。尤其槐树,不分大街小巷,不分何种人家,到处都栽着有。在五月里,你如登景山之巅,对北平城作个鸟瞰,你就看到北平市房全参差在绿海里。这绿海就大部分是槐树造成的。”

郁达夫直言北平秋季之美:“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他的比喻倒也深得俗味:“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

然后,他给北平的秋天写了“情书”:“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者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张恨水则说:“苏州城是山明水媚之乡,当春来时,你能在街上遇着柳花吗?” 他所住胡同的后方,是国子监和雍和宫,“远望那撑天的苍柏,微微点点缀着淡绿的影子,喇嘛也脱了皮袍,又把红袍外的黄腰带解除,在古老的红墙外,靠在高上十余丈的老柳树站着。看那袒臂的摩登姑娘,含笑过去。”这种矛盾的现象,北平是时时可以看到,“而我们反会觉得这是很有趣”。

林语堂总结说:“北平是豪爽的,北平是宽大的。他包容着新旧两派,但他本身并不稍为之动摇。” 北京到北平的距离,不是时空的距离,而是心理的落差。中式与西式共存的生活方式,以中式生活被摧毁而告终,而西式的生活方式中,又只仅仅学到了西方的欲望表达,而没有学到其人文精神。

那时的北平人,穿长袍或西服,戴礼帽;人力车夫,也是短装利落,干干净净。物价便宜,知识受到尊重,稿费高,谋生易。礼节尚未废除,待人接物,还是民国范儿。

如今,生活方式变迁之烈,每况愈下。人心的困顿与生活之艰,在媒体信息巨变之时,难有舒畅安宁之日。缺水、缺新鲜空气、缺房子住、缺人——永远缺人才,这便是今日北京之现实。

我们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只是那时常有太阳升起,而如今则被雾霾笼罩。
 
_________________()
Norman Yu 专业验屋

778-318-3288。

BC省政府注册验屋师。

license number 59865
| Back to top
View user's profile Send private message Topics User photo gallery  
本那比经略
()



Post Posted: 2014-4-10 10:32 Reply with quote
时代,总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icon_rolleyes.gif
 
(5)
| Back to top
View user's profile Send private message Topics User photo gallery  
Coconut
()



Post Posted: 2014-4-10 10:44 Reply with quote
本那比经略 _BBCODE_WROTE:
时代,总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icon_rolleyes.gif


时代一直在前进的,几千年了。

不能把自身文化本色的丢失和时代的进步挂钩,就像不能把环境的污染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挂钩一样。
 
_________________()
Norman Yu 专业验屋

778-318-3288。

BC省政府注册验屋师。

license number 59865
| Back to top
View user's profile Send private message Topics User photo gallery  
本那比经略
()



Post Posted: 2014-4-10 10:46 Reply with quote
Coconut _BBCODE_WROTE:
本那比经略 _BBCODE_WROTE:
时代,总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icon_rolleyes.gif


时代一直在前进的,几千年了。

不能把自身文化本色的丢失和时代的进步挂钩,就像不能把环境的污染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挂钩一样。


这是两码事。比如京剧,那个时候就是流行音乐,可现在呢,成古董了。难不成你要求京剧永远是最流行的?不现实吧。。。icon_rolleyes.gif
 
| Back to top
View user's profile Send private message Topics User photo gallery  
Coconut
()



Post Posted: 2014-4-10 10:56 Reply with quote
本那比经略 _BBCODE_WROTE:
Coconut _BBCODE_WROTE:
本那比经略 _BBCODE_WROTE:
时代,总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icon_rolleyes.gif


时代一直在前进的,几千年了。

不能把自身文化本色的丢失和时代的进步挂钩,就像不能把环境的污染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挂钩一样。


这是两码事。比如京剧,那个时候就是流行音乐,可现在呢,成古董了。难不成你要求京剧永远是最流行的?不现实吧。。。icon_rolleyes.gif


这也是两码事。在具体某一个城市中,某种东西,比如戏曲,也是在进步演化的,有新物种进来,有旧物种淘汰,古往今来,无不如此。

但是一个城市应该保持自己的特色,这才是让人记住怀念的地方。

国内曾经很流行的说法,是啥啥东西是本城市的名片。这本身就说明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尤其在国内,城市都发展成一个样了。走在街上看看,哪个城市都一样,马路一样,建筑一样,人的衣着一样,连人脸上的表情都千篇一律板着,或者被口罩遮着。

北京人怀念四合院,绿槐树,上海人怀念法国梧桐的树阴。。。以后的人,估计不用怀念自己的故乡了,因为到哪里都一样。
 
_________________()
Norman Yu 专业验屋

778-318-3288。

BC省政府注册验屋师。

license number 59865
| Back to top
View user's profile Send private message Topics User photo gallery  
本那比经略
()



Post Posted: 2014-4-10 11:01 Reply with quote
Coconut _BBCODE_WROTE:
本那比经略 _BBCODE_WROTE:
Coconut _BBCODE_WROTE:
时代一直在前进的,几千年了。

不能把自身文化本色的丢失和时代的进步挂钩,就像不能把环境的污染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挂钩一样。


这是两码事。比如京剧,那个时候就是流行音乐,可现在呢,成古董了。难不成你要求京剧永远是最流行的?不现实吧。。。icon_rolleyes.gif


这也是两码事。在具体某一个城市中,某种东西,比如戏曲,也是在进步演化的,有新物种进来,有旧物种淘汰,古往今来,无不如此。

但是一个城市应该保持自己的特色,这才是让人记住怀念的地方。

国内曾经很流行的说法,是啥啥东西是本城市的名片。这本身就说明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尤其在国内,城市都发展成一个样了。走在街上看看,哪个城市都一样,马路一样,建筑一样,人的衣着一样,连人脸上的表情都千篇一律板着,或者被口罩遮着。

北京人怀念四合院,绿槐树,上海人怀念法国梧桐的树阴。。。以后的人,估计不用怀念自己的故乡了,因为到哪里都一样。


你真叫北京人一直住四合院,北京人也不肯啊,上个茅房还得去胡同口排队。

再者,那么多人口都住四合院,就是再造3个北京也不够啊。。。icon_rolleyes.gif
 
| Back to top
View user's profile Send private message Topics User photo gallery  
Coconut
()



Post Posted: 2014-4-10 11:11 Reply with quote
本那比经略 _BBCODE_WROTE:
Coconut _BBCODE_WROTE:
本那比经略 _BBCODE_WROTE:
这是两码事。比如京剧,那个时候就是流行音乐,可现在呢,成古董了。难不成你要求京剧永远是最流行的?不现实吧。。。icon_rolleyes.gif


这也是两码事。在具体某一个城市中,某种东西,比如戏曲,也是在进步演化的,有新物种进来,有旧物种淘汰,古往今来,无不如此。

但是一个城市应该保持自己的特色,这才是让人记住怀念的地方。

国内曾经很流行的说法,是啥啥东西是本城市的名片。这本身就说明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尤其在国内,城市都发展成一个样了。走在街上看看,哪个城市都一样,马路一样,建筑一样,人的衣着一样,连人脸上的表情都千篇一律板着,或者被口罩遮着。

北京人怀念四合院,绿槐树,上海人怀念法国梧桐的树阴。。。以后的人,估计不用怀念自己的故乡了,因为到哪里都一样。


你真叫北京人一直住四合院,北京人也不肯啊,上个茅房还得去胡同口排队。

再者,那么多人口都住四合院,就是再造3个北京也不够啊。。。icon_rolleyes.gif


切,侬晓得现在北京四合院啥价钱吧?

还是这句话,城市的发展是没问题的。四合院也可以装卫生设备,也可以装电器设备。慈禧太后她老人家还尝试坐火车发电报呢。

问题是一个城市应该有一个城市自己的面貌,有值得让人记住的地方。

自己的面貌没有了,或者变得很丑,比如弄个大裤衩蹲在大街上,还沾沾自喜,这叫啥事儿呢?
 
_________________()
Norman Yu 专业验屋

778-318-3288。

BC省政府注册验屋师。

license number 59865
| Back to top
View user's profile Send private message Topics User photo gallery  
小刚钢
()



Post Posted: 2014-4-10 11:27 Reply with quote
Coconut _BBCODE_WROTE: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是自我的面目全非,是昨天我叫北平,今天我叫北京。

北京是现世,现世以安稳为主;北平是往事,往事不安稳却有传奇。

老舍说:“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尹丽川说:“北京一下雪,就变成了北平。”

1928年至1949的民国时期,北京叫北平,逾20年。

北平很不平,但战乱动荡并未使得“帝都”人心惶惶。老舍短暂离开北平,想它至流泪:“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老舍言,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于是,老舍写了《想北平》。

鲁迅的情绪则要平和而有距离得多,他从绍兴至京,看尽人情冷暖、官场丑态、学者“装逼范儿”,但他对北京却有好感,他总结说:“北平虽几乎没有春天,我并无什么不满意,盖吾以冬读代春游之乐久矣。” 鲁迅作《北平的春天》一文,似乎并未夸赞北方之春,春天毕竟太短,未及打赏,便已失落。倒是恶狠狠地喜欢漫长冬天,仅仅因为“纸糊的屋里”暖意融融的缘故。 没有作家书写自己的城市,这个城市便不可爱了。北平时还有这个习惯,你写《故都的秋》,我便写《上海赋》;你写《京华烟云》,我便写《倾城之恋》。如今写是在写,只是那声响气质,全然只见其小,瞬间便被人遗忘。

且来看看北平的建筑气派,《京华烟云》一出场,便从商人姚思安家的四合院写起,“大门口儿并没有堂皇壮观的气派,只不过一个小小的黑漆门,正中一个红圆心,梧桐的树荫罩盖着门前”,可是姚家的房子 “坚固,格局好,设置精微,实无粗俗卑下华而不实的虚伪样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姚木兰“卓然不群与坚定自信的风度”得以养成。 倘若测绘现代北京的地形图,这四合院或可视为城中之“城”,一个五脏俱全的日常化空间,一个不无理想化的家居处所。 林语堂眼中的北平,“像一个国王的梦境”,像“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是贫富共居的地方”,“是采购者的天堂”,有“旧的色素和新的色素”,……而最重要的是,“北平是一个理想的城市,每个人都有呼吸之地;农村幽静与城市舒适媲美”。 一如他在《京华烟云》中刻意突显的,北平是田园与都市的合体。

这是北平时期,北京时期则丢掉了自己的艺术。中国人比美国人赶忙多了。北平是“慢之国”,北京则是“急之国”。 林语堂宣扬“闲适”、“中庸”的人生哲学,将其宣示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主义“抒情哲学”,并张扬“田园都市”日常生活的精微美妙之处。而这,正是他在《辉煌的北京》一书中所倡导的。不过,他辉煌的北京,指的是北平。 还有郁达夫,浪荡中国许多地方的才子,最后扎到北平,诗意地栖居:“中国的大都会,我前半生住过的地方,原也不在少数;可是当一个人静下来回想起从前,上海的闹热,南京的辽阔,广州的乌烟瘴气,汉口汉口武昌的杂乱无章,甚至于青岛的清幽,福州的秀丽,以及杭州的沉着,总归都还比不上北京——我住在那里的时候,当然还是北京——的典丽堂皇,幽闲清妙。”

他讲起民国人的种种优点,即便现在看来,也是“各人有各人的样子”般的好:“在当时的北京——民国十一二年前后——上自军财阀政客名优起,中经学者名人,文士美女教育家,下而至于负贩拉车铺小摊的人,都可以谈谈,都有一艺之长,而无憎人之貌;就是由荐头店荐来的老妈子,除上炕者是当然以外,也总是衣冠楚楚,看起来不觉得会令人讨嫌。”

如今的北京,虽也人文荟萃,只是“人格”的不确,而“奴格”则每每遇见。格之不存,样子便也变了。

郁达夫对北京的感情不亚于老舍:“所以在北京住上两三年的人,每一遇到要走的时候,总只感到北京的空气太沉闷,灰沙太暗澹,生活太无变化……但是一年半载,在北京以外的各地——除了在自己幼年的故乡以外——去一住,谁也会得重想起北京,再希望回去,隐隐地对北京害起剧烈的怀乡病来。这一种经验,原是住过北京的人,个个都有,而在我自己,却感觉得格外地浓,格外地切。”

法国作家谢阁兰1910年寄给德彪西的信中写道:“北京才是中国,整个中华大地都凝聚在这里。然而不是所有的眼睛都看得到这一点。”清晨,他会“被柔和的叫卖豆腐脑的声音吵醒”,黄昏,他可以欣赏院子上空的蓝天,“被四合院截下来的一块,属于我的一片蓝天”。夜晚,“在坐南朝北的睡着觉时也参与了整个城市的生命”。他觉得四合院住起来“舒适又方便”。他称北京城是“梦寐以求最理想的居家之地”。

民国才子作家张恨水写道:“能够代表东方建筑美的城市,在世界上,除了北平,恐怕难找第二处了。” 要说北平,“那真是一部廿四史”,无从说起。

张恨水对北平的态度,如同当今文人对北京的态度:“北平这个城,特别能吸收有学问、有技巧的人才,宁可在北平为静止得到生活无告的程度,他们不肯离开。不要名,也不要钱,就是这样穷困着下去。这实在是件怪事。”如同陈冠中所写《有一百个理由不该在北京生活,为什么还在这儿?》一样,吐槽完北京的种种缺陷操蛋之后,依然赖着不走。

北平之美,美在其格局,四九城,即现在的城六区。房子都是四合院。不似如今“摊大饼”,圆环套圆环,大马路尚未有,城市尺度合适游街。叹如今几乎被硬生生的大拆大建变得面目全非了。从梁思成、林徵因到王军、华新民,呼吁声从北平传到了北京,但理想越来越远,欲望越来越炽。 张恨水说:“洋楼带花园,这是最令人羡慕的新式住房。可是在北平人看来,那太不算一回事了。北平所谓大宅门,哪家不是七八上下十个院子?哪个院子里不是花果扶疏?这且不谈,就是中产之家,除了大院一个,总还有一两个小院相配合。这些院子里,除了石榴树、金鱼缸,到了春深,家家由屋里度过寒冬搬出来。而院子里的树木,如丁香、西府海棠、藤萝架、葡萄架、垂柳、洋槐、刺槐、枣树、榆树、山桃、珍珠粤、榆叶梅,也都成人家普通的栽植物,这时,都次第地开过花了。尤其槐树,不分大街小巷,不分何种人家,到处都栽着有。在五月里,你如登景山之巅,对北平城作个鸟瞰,你就看到北平市房全参差在绿海里。这绿海就大部分是槐树造成的。”

郁达夫直言北平秋季之美:“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他的比喻倒也深得俗味:“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

然后,他给北平的秋天写了“情书”:“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者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张恨水则说:“苏州城是山明水媚之乡,当春来时,你能在街上遇着柳花吗?” 他所住胡同的后方,是国子监和雍和宫,“远望那撑天的苍柏,微微点点缀着淡绿的影子,喇嘛也脱了皮袍,又把红袍外的黄腰带解除,在古老的红墙外,靠在高上十余丈的老柳树站着。看那袒臂的摩登姑娘,含笑过去。”这种矛盾的现象,北平是时时可以看到,“而我们反会觉得这是很有趣”。

林语堂总结说:“北平是豪爽的,北平是宽大的。他包容着新旧两派,但他本身并不稍为之动摇。” 北京到北平的距离,不是时空的距离,而是心理的落差。中式与西式共存的生活方式,以中式生活被摧毁而告终,而西式的生活方式中,又只仅仅学到了西方的欲望表达,而没有学到其人文精神。

那时的北平人,穿长袍或西服,戴礼帽;人力车夫,也是短装利落,干干净净。物价便宜,知识受到尊重,稿费高,谋生易。礼节尚未废除,待人接物,还是民国范儿。

如今,生活方式变迁之烈,每况愈下。人心的困顿与生活之艰,在媒体信息巨变之时,难有舒畅安宁之日。缺水、缺新鲜空气、缺房子住、缺人——永远缺人才,这便是今日北京之现实。

我们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只是那时常有太阳升起,而如今则被雾霾笼罩。




这是椰子老师写的?
 
(5)
| Back to top
View user's profile Send private message Topics User photo gallery  
本那比经略
()



Post Posted: 2014-4-10 11:38 Reply with quote
Coconut _BBCODE_WROTE:
本那比经略 _BBCODE_WROTE:
Coconut _BBCODE_WROTE:
这也是两码事。在具体某一个城市中,某种东西,比如戏曲,也是在进步演化的,有新物种进来,有旧物种淘汰,古往今来,无不如此。

但是一个城市应该保持自己的特色,这才是让人记住怀念的地方。

国内曾经很流行的说法,是啥啥东西是本城市的名片。这本身就说明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尤其在国内,城市都发展成一个样了。走在街上看看,哪个城市都一样,马路一样,建筑一样,人的衣着一样,连人脸上的表情都千篇一律板着,或者被口罩遮着。

北京人怀念四合院,绿槐树,上海人怀念法国梧桐的树阴。。。以后的人,估计不用怀念自己的故乡了,因为到哪里都一样。


你真叫北京人一直住四合院,北京人也不肯啊,上个茅房还得去胡同口排队。

再者,那么多人口都住四合院,就是再造3个北京也不够啊。。。icon_rolleyes.gif


切,侬晓得现在北京四合院啥价钱吧?

还是这句话,城市的发展是没问题的。四合院也可以装卫生设备,也可以装电器设备。慈禧太后她老人家还尝试坐火车发电报呢。

问题是一个城市应该有一个城市自己的面貌,有值得让人记住的地方。

自己的面貌没有了,或者变得很丑,比如弄个大裤衩蹲在大街上,还沾沾自喜,这叫啥事儿呢?


四合院价钱高,一是因为物以稀为贵,而是因为地段好。如果现在北京全是四合院的话,那价高的该是楼房了。

城市要保持特色没错,但在人口众多的中国,盖楼房是唯一的出路。。。icon_rolleyes.gif
 
| Back to top
View user's profile Send private message Topics User photo gallery  
 
Reply to topic     |##| -> |=|     移民生活北美论坛 Forum Index -> 悠悠华夏 All times are GMT - 8 Hours
Page 1 of 2 Goto page: 1, 2  Next  


注:
  • 以上论坛所有发言仅代表发帖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 加西网对此不负任何责任。
  • 投资理财及买房卖房版面的帖子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责任请自负
  • 对二手买卖中的虚假信息,买卖中的纠纷等均与本站无关。
  • You cannot post new topic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reply to topic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edit your post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delete your post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vote in poll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attach files in this forum
    You can download files in this forum

    Jump to: 

    Coconut, Coconut, 本那比经略, Coconut, 本那比经略, Coconut, 本那比经略, Coconut, 小刚钢, 本那比经略
    潜力帖子 精华帖子 热门帖子
    住不起加州住邮轮! 77岁的Sharon L...
    ______海参崴被炸
    「大而美」法案懒人包 |川普赢了!...
    洛阳这场面,百年难遇!去过海外的...
    得克萨斯州突发洪灾。。。。
    马斯克单挑美国两党!
    马斯克的新美国党
    刘厅长无事生非
    可能又是被渗透成筛子的原因
    中国人大,做太监。
    传闻歼15和歼16停产很可能是真的
    非常好的文章:收藏30年,我为啥偏...
    同是数学天才!韦东奕留校,牟晓生...
    乌鸦一般黑?德国男子捅出红十字会...
    台积电失血 政治正确的代价
    加拿大海洋三省狂奔游(二)Nova scotia
    加拿大海洋三省狂奔游(一)PEI
    从阿坝州到甘孜州,穿越川西
    “五到八年后再看,疫情后的2023年...
    又看完一部电视剧
    新疆伊犁 赛里木湖 三大草原恰西 喀...
    新疆阿勒泰 五彩滩 喀纳斯 魔鬼城
    在乌鲁木齐看娘娘骑过的汗血宝马
    一张天主教在华发行纸钞略考
    5月2日换币盛况
    维达大师,另类收藏,请您欣赏!
    清代福州台伏钞票
    四川官钱局钞票
    大汉四川军政府军用银票
    今年新币发行计划
    超级重磅!加拿大要进口中国电动车!
    皮尔今天在温哥华 - 蓝色wave - 保...
    几分钟前,中国强硬反击,征34+50,...
    曼谷高楼直接倒了
    我说我希望特朗普赢,老公气得眼睛...
    知乎?加西网上为什么有老男人喜欢...
    明明有能力统台,大陆为何迟迟不动手?
    貌似ndp稍占上风。。。。。
    今天是感恩节,跟大家道个别,以后...
    咱最后还是投了ndp
    生平第一次被偷车了
    中国会不会武统台湾
    突发:台湾队战胜中国队奥运夺冠,...
    温哥华房姐出事了
    有在看总统辩论的吗?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热评新闻
    歼-15总设计师孙聪:未来的舰载机将会更智能
    日本高官:特朗普实际上延长了最后期限,仍有...
    豆瓣8.4,台剧天花板续作,难逃魔咒!
    以法之名:孙飞油嘴滑舌,咬定都是栽赃陷害,反复提到老书记
    大爷男扮女装变"伪娘",上千名直男被骗....
    常吃隔夜菜致癌概率有多高?看完数据再决定
    富千金杜若兰嫁给乞丐齐志高,委屈杜小姐了吗?不,是她高攀了
    一集入坑!《黑色蛋糕》的秘密让我追到半夜
    《F1》之后,赛车电影的门槛被永久提高了
    凭一张路透照,敢断言王鹤棣新剧未播先火?怕是粉丝的自我狂欢吧
    余瓦达母子彻底出局!废王子组团逼宫惹怒泰王,玛哈亲自下令驱逐
    《黎明杀机》官宣与《行尸走肉》联动 具体内容7月9日公布
    《壮丽的人生——王杰传》34:浇花浇根帮人帮心| 周唯一 徐尚云
    这剧可以看了「玻璃谜城」新爆款!闭环式悬疑+童年创伤直接炸裂
    美陆军士兵改造堤丰导弹系统 北京为何恼火
    可怕!大温这大片地区毒素超标19倍
    400份简历被拒,我们是被拒绝最多的一代
    马斯克与川普的冲突:始于风格,终于制度
    "砸窗事件"后,官方推出三篇文章:打倒破窗者…
    伊万卡夫妇拟投资$14亿 要把这里变度假天堂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翻美国!"(图
    被英国国王挂在卧室的中国人是谁?
    25名医生,卷入美国史上最大规模骗保案
    英语差点44个字母?英国曾推行"简体英语"
    欠下166亿巨债,82岁港娱大佬杨受成"割肉求生"
    WSJ:马斯克在美国有麻烦时 在中国的路也越来越窄
    17岁高中生一战封神 推翻40年数学猜想
    一根头发卖6万 "亚洲第一"大忽悠倒下了
    男孩景区坐过站引冲突:家长殴打导游被拘5日
    张兰曝光小玥儿正脸!喊话S妈要报警,汪小菲硬刚S家:就是不准去
    可怕!大温这大片地区毒素超标19倍
    加国女子遭拘留 丈夫曾力挺特朗普
    纷纷回流,越来越多人逃离加拿大 人口"倒退"
    美媒爆美国司法部与FBI达成结论:爱泼斯坦无"客户名单"
    49岁马伊琍街头素颜照 细看被她的真实美破防了
    一大早梅西隧道接连出事 被堵惨了
    山西挂牌"器官取得与分配中心" 网友直呼"不寒而栗"
    大温6月房屋销量降10% 但显示复苏
    这温哥华社区大动作 住房数量翻倍
    打破那扇窗之后中国就有救了吗?
    惊!加国人赴美旅游将面临重大变化
    法情报:中国游说各国勿买法制战机 推销中制武器
    400份简历被拒,我们是被拒绝最多的一代
    马斯克与川普的冲突:始于风格,终于制度
    "砸窗事件"后,官方推出三篇文章:打倒破窗者…

    更多方式阅读论坛:

    Android: 加西网
    [下载]

    Android: 温哥华论坛
    [下载]

    PDA版本: 论坛

    加西网微信

    加西网微博


    Powered by phpBB 2.0.8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650 Seconds and 6 DB Queries in 0.0020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