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搜索:  

 论坛通告:  转载新闻请务必注明出处,这些媒体请不要转,谢谢   请不要上传第三方有版权的照片,请尊重版权,谢谢   批评商家需要注意  
 个人空间: XY | 湖里湖涂 | 顾晓军 | 白龙王许道长 | 吕洪来的个人空间 | 乱想 | 血流成河 | 静观云卷云舒 | 罗蓬特机器人 | 快乐的狮子 | 分享你的人生,寻找新的朋友 | 忽然听到一個墨西哥女仔唱。呐呐呐呐呐呢呐 | nessus | ACY Securities | 桃花岛 | 客观中立而实事求是,唯服理据而杜绝辱骂 | 朱朱的招聘 | 五木森林 | lxls | 国际货运海运(家具设备食品材料货品)
 最新求助: 请问谁知道哪里有卖理发的电动推子?   忽然有个疑问:战争时期,加拿大拿PR卡未入籍的永久居民会被强制服兵役吗?   这个银条   如何修改会员名?
 论坛转跳:
     发帖回帖获取加西镑, 兑换精彩礼物

论坛首页 -> 佛道净土.中医养生

普贤行愿品讲记 (发表于9年前)

分页: 1, 2, 3  下一页  



回复主题  图片幻灯展示  增添帖子到书签中  给帖子中的发贴者批量赠送献花或者花篮    |##| -> |=|        发表新主题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心系极乐
(只看此人)



文章 时间: 2014-12-02 11:02 引用回复
普贤行愿品讲记(一)



智圆法师 讲授

  今天正式讲《普贤行愿品》的经文。

  首先解释经题和品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首先解释经题。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七种佛经命名中人、法、喻具足的经名。其中“大方广”是法,“佛”是人,“华严”是喻。“大方广佛华严”是别名,“经”是通名。

一、解释别名

  首先以所证和能证来解释别名。所证是“大方广”,能证是“佛华严”。

(一)所证——“大方广”的涵义

  “大方广”三字非常惯用,这是按照体、相、用三分来立名的。“大”是体,“方”是相,“广”是用,诠释的是众生心性的体、相、用三大。

  下面依次解释。“大”是对于本体的诠释。它以常、遍为义,因为它“横绝边涯,竖无初后”,所以是常、遍,也就是常恒、周遍。从时间上说,因为它是无为法,不是因缘造成的,所以既没有出生,也没有断灭。一切时间都是以生灭法来安立的,因为只有在生灭性上,才能分出一个个刹那,这样从时间上就有了前后次第等。然而本性是无二的妙体,不是因缘所成,也就没有初始。既然没有最初的生,也就没有相对的灭。也因此,在这个无始无终的妙体上,就有了“常住”的涵义。从空间上说,它并不是住在某一点上的法。一切空间的量都是妄识所现,而这个体本身遍一切处,没有内外,所以叫做“周遍”。

  这就是绝待的大,它跟相对的大不同。凡是相对的法都是假的,也就是它自身并没有大的自性,只是观待于其他法安立出来的大。比如桌子观待茶杯是大,但相对房子又成了小,这就看出桌子上并没有“大”的自性,不然它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不会相对房子又成了“小”。像这样,这种观待的安立都是假立,因为都是依他而立,并没有自身的体性。

  这样就知道,本体是绝待的大,它既不是空间上有形量的大,也不是时间上相续漫长的大,而是无始无终,无内无外,常恒周遍,所以称之为“大”。这就是我们的真心本体。能证到本性的大,那就还归法界了。

  “方”是指相,它是轨持的意思,这是从法上得名的。诸法都持有自身的性相。譬如说桃花,它有粉红的色彩、柔软的质地、甜美的芳香等等。像这样,诸法都毫不紊乱地持有各自特定的性相,这就叫“方”。

  “轨持”是说,在法上轨持着这种定相。“轨”,指轨范,意思是必然在正轨里持着它的相,丝毫不会错乱。那么在世俗的范畴里,可以看到外法上有长短、方圆、高低、冷热、粗细、滑涩等的特有的相状;内在的分别妄识上,也有善恶、贪嗔、欣厌、取舍、进退、强弱等的相状。这些都是世俗妄识境界中的相状。而这里说的唯一是本体上具有恒河沙数的性功德法,在它的体性上本自具足各种德相,永远不会漏失。

  所谓的“相”,是指智慧德相。就像世尊成道时说的,“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如来的智慧德相在众生身上本自具足,这也说明众生本来成佛。但我们由于无明的力量,却陷堕在迷梦般的虚诳、错乱的境界里。而这时候,如来藏就随着迷染缘,显现成恒河沙数的惑业苦。换言之,本性的德相与无明结合,就出现了辗转不断的惑业苦的相续之流。这样一路下来,就叫做“流转缘起”。也就是从十二缘起的无明开始,一路产生了行、识、名色等等,整个这一套都是错乱系统里的事。等到一切错乱都消尽,自性本具的德相就自然发挥出它的作用,这里没有任何虚妄分别的造作。所以,到了最终还归法界时,就成了无分别、无功用地任运成办一切利益众生的事业。

  “广”是从用上取的名字,以包博为义。包是包含一切,博是广博无边,就是指具足一切十法界的因果。这也是由于本体常遍,德相无量,也因此具有一切妙用。之所以能出现普贤行海,能出现无量的净土依正庄严,或者能显发事事无碍、不可思议的一真法界的玄境,都是由于本性是如此的奇特。

  那么,就差别法界而言,十法界也无非是真心随着不同的染净缘而变现出来的。大体上从染、净两分来说,随染缘就出现了六凡法界,随净缘而出现了四圣法界。详细来讲,心如果陷在业果愚中,造作十不善等恶业,那随着这种无明的因缘,它就会发起各种恶劣的行为,以这种业力就会变现出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法界。如果能破掉业果愚,与因果正见相合,而修持五戒十善,就会出现人法界和天法界。但由于这里还有真实义的愚蒙,也就是不明白诸法无我的实相,所以还处在世间法界里。如果能发起觉悟,真心随着悟达了人无我等,发起了了达一分真如的智慧,就开始修持四谛、十二缘起,由此就出现出世间的声闻法界和缘觉法界。如果能再进一步,发菩提心,了达二无我,修持六度万行,就会显现菩萨法界。最后,知道了自心本具大方广,明白自性的体大、相大和用大,或者本具法、报、化三身,之后随顺观行,就会显现佛法界。这样就知道,原来十法界无非是真心随着染净缘而显现,全都是真心的大用。

  像这样,一旦明白了真心随缘起用的涵义,就了解了用大。而且会知道,整个十法界的一切器情果报,全都是真心随缘在显现,这叫做“真如缘起”。所以,没有一法超过本性的妙用,或者说一切作用都来自于本性,没有一个在真心之外。当年唐宪宗请清凉国师入宫问法。皇帝问:“《华严经》里说到的‘法界’是什么意思?”国师回答:“法界就是一切众生身心的本体。”这就知道,所证的“大方广”并非很遥远的事,它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本性,证到了就能成佛。

(二)能证——“佛华严”的涵义

  能证的是“佛华严”。“佛”是觉照的意思,也就是要通过不离觉照才能还归法界。众生和佛的差别就在迷悟之间。就像顿教所说,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是佛。所以“觉照”是“佛”的根本义。

  “华”,是从比喻上立名的,它有感果和严身两种涵义。从花中会出现果实,这是感果的涵义;花佩带在身上,可以庄严身体,这是严身的意思。这是以譬喻来显示佛道的微妙内涵。也就是由菩提万行圆满成就的缘故,就能感得佛果;由无量妙德具备的缘故,就能庄严佛的十身。

  “严”,是从作用上讲的,它包括“能严”和“所严”。其中能严是花,所严是佛,这是用外法来比喻内法。就像外在有很多妙花,就能庄严环境、处所那样,内在有了功德,就能够庄严自身。这里是说,从内心显发出极广大的,圆具万德的体、相、用,就能够庄严法、报、化三身。其实,法、报、化三身就是体大、相大、用大,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庄严呢?那就是由于离开了无明的迷染,从我们的真心之中,就会显发出本具的清净庄严。到最终成佛时,无量无边的身、语、意的妙德,都能自在无碍地显发出来。所显出来的果位行境,都是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是我们所要证得的普贤行海,也是所要还归的法界本元。

  所以古德说:“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没看过《华严经》,就不晓得学佛最终有何等的受用。这实在是一切事中无上的事。很多古圣先贤也是从这里得到认识后,而发起无上道心的。所要求证的就是“大方广”的法界,能证就是“佛华严”。

二、解释通名

  “经”是通名,“大方广佛华严”是别名。所有佛的语言都取名为“经”,这叫做“通名”,一部经有别于其他经,这种特别的命名就叫做“别名”。

  “经”的梵语是“修多罗”,直接翻译过来是“线”,意思是能贯穿种种妙义。但由于在汉语里,“线”字不够庄重,所以译为“经”。按照儒家的经典来讲,“经”主要有法和常两种涵义。所谓“万代同规,百王不易”。儒家经典里讲的是世间伦常善道的法则,因为那里说的都是颠扑不破的人伦正道,符合善恶因果律,因而成为万代都必须遵循的轨则,这就叫做“法”。而且它是百代王朝都不可改易的正规,这就解释了“常”。

  放在佛经上解释的话,就应当上升到最圆满的地步,也就是称之为“十界同遵,三世不易”。意思是十法界的有情都必须遵奉大师佛的言教,因为这里面彻底揭示了真理的法则,所以叫做“法”。而且,由于佛经所开示的真理,历经过去、现在、未来无尽的时间长河,都不会有任何变动,因此称为“常”。

  就本经来说,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诠释的深妙义理,最终是要证入毗卢性海,还归一真法界。里面讲的所有道途、法轨以及最终证得的果地境界,都是真实不虚的,无论在什么时空、境遇中,都不会有丝毫错误。而且,一切凡圣都要遵循这样的法道来取证佛果。

  这就解释了“经”的涵义。


 
花篮
分享
_________________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上一次由心系极乐于2014-12-17 08:54修改,总共修改了4次
楼主 | 电梯直达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主题 User photo gallery 礼物  
心系极乐
(只看此人)



文章 时间: 2014-12-02 11:10 引用回复
下面解释品名。

  本品是《华严经》的最后一品,叫做“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以下从所入、能入和入三方面来做解释。

一、入

  首先解释“入”。“入”并不是指有两个法,一个进入到另一个里面,而是说智慧合到了法界,它本来不是两个。也就是说,由于一念无明,不认识本具的法界,似乎从中脱离出去,但实际上从没分开过,只是在名言中勉强说成脱离。什么时候一念觉悟,马上就回来了。所谓“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一念回光,还同本得”,都是这个意思。就好像一个本来有头的人迷掉了,忘失了自己有头,还不断地在外面寻找,后来忽然一念回光,知道头本来就在。像这样,智慧跟法界契合,就是“入”的涵义。

二、所入

  所入的是“不思议解脱境界”。

  首先要明白不可思议的涵义,还要知道不可思议指的就是大解脱的境界,又要知道以什么缘故说它是不可思议。

(一)为什么说它是不可思议

  首先看到,在世间界中,事事物物都可以用思维去衡量,用语言来表达。但这只局限在妄识系统里所见闻到的现相。换句话说,你能谈论的只是你所见到的,能思维推度的,也只是现前世间界里的各种现相和原理,这以外的根本衡量不到。就像古德所说:“如太末虫,处处能缘,独不能缘于火焰之上;分别心处处能缘,独不能缘于般若之上。”(法界、般若、真心等都是一法多名,不是两个。)意思是说,分别心到处能缘,唯独缘不到无分别智的行境。因为,只有断了妄心才能现前般若,正当用分别心攀缘的时候,只处在妄识的境界里,怎么知道无分别智的境界呢?所以,必须把分别心断掉才能见到。

  而且,妄识所缘的法都落在此相、彼相当中。然而实相并不是所缘的境相。这是不二的真如,又能有什么所缘的相呢?有所缘就成了能、所对立,就是“二”了。也因此,它无法宣说,语言不可能表达到它。因为,凡是语言能讲出的此者彼者,都要有一个定相、有一个名称,而实相本身没有定相,也不会持有固定的名称。如果它固定住在某一个相或某一个名称上,那就只能是这个,不能是其他,但实际上,一切都是它,怎么可能有定相和名称呢?

  要知道,分别心的运行法则是,首先必须固定好一个所缘相,然后心才能缘取。但这样缘取到的无非是影像,哪里会是实相本身?就像《般若经》上说的“无所见即是最胜见”,“见”也只是勉强立名,不是真的见了什么境,只是对于自己身心的本体契合了、证到了,就说成是“见”。这才知道,原来这个法是没有名称的,所以语言是说不到它的。这里说的“法”,不是指心前的一个个的法,真实的法就是法界,最终要证得的法宝就是指它。

  真正现证的境界不是语言、分别所能测知的。即使口里想谈,也没有语言能实际说到它,这就像哑巴吃糖——说不出,所说的也只是旁敲侧击,你不能把语言当作真实。而且它没有相状,也不能认为见到了什么就是法界,或者心里揣摩出的形相当成是法界,这些只是妄识所缘,与真正的法界无关。所以,心想要缘它,却没有可缘之处,能缘到的都不是它。

  总之,法界本身离开了一切语言、相状,实在不是分别心能说到和想到的。因此南岳怀让禅师说:“说似一物即不中。”你说它是什么,就已经不是它了。这的确是心不能思、口不能议的妙法,它就是法界。

(二)什么法不可思议

  那就是已经远离了客尘系缚,本性力用全体显发的大解脱境界。

  这又有离障解脱和作用解脱两种。由于它本身是唯证方知的事,所以没办法思议,不能以某个语言、声音,或者分别心的某个行相来代表它。它超出了分别心的范畴。

  再来解释两种解脱的关系。消极方面叫做“离障解脱”,意思是,以虚妄分别为体性的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全部脱离,无明迷梦里的所有妄相全都没有了。原先执著这虚妄境界里有实在的人和法,自己搞起分裂来,认为真的有主客对待,这边是心,那边是境,然后就不断地以心缘取境相,还对此设立各种人和法的名言,接着是意识不断地分别、计较,从这样一种错误的道中,就累积成了各种各样粗细、大小的烦恼障、业障等。由于一发生错乱就有障蔽本性的作用,又由因的错乱现起果的错乱,这样不断地演变,就使得我们长期都陷在流转中,没办法出来。以至于本有的相、用都无法开发,不但没有任运自在地发挥它的作用,还随着一股错乱的力量,变现出一个接一个的乱相,包括生死幻梦里所有虚妄的受用和境界等。什么时候通过修道,消尽了一切障碍,就称为从中获得解脱,叫做“离障解脱”。

  这样消极上远离了障碍,积极上就有“作用解脱”。意思是由于离开了一切障碍,如来藏上本具的不可思议力用,就会充分、任运地发挥出来。所谓事事无碍法界,说的就是作用解脱的不可思议行境。它完全超出迷梦中的境界,根本不是妄识认为的这样。妄识前的显现只是假相,不能执以为真。真正远离了妄想,就会出现不可思议的作用解脱。

  分别心前,一多、大小、自他、延促等,彼此之间有障碍。比如,一当中不能容多,大的不能入在小的当中,刹那中容不下亿万劫等等。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的妄执已经坚固成性,导致变现出来的现相彼此之间不能融通。但要知道,这些现相只是心变出来的,本身没有自体或者无自性,一旦懂了这一点,就能把相归到性上。也就是,既然一切相本来是性,在同一个性中就没有什么不可融通的。比如一刹那本是法界的缘故,本没有一刹那的自相,所以就能在一刹那里见三世劫海;一微尘本是法界的缘故,并没有微尘的自体,所以在微尘里能容纳十方刹海。像这样,一切事都能互相融通,这叫事事无碍。这不是奇妙的玄想,而是确实会实证到这样的不可思议行境,这叫做“作用解脱”。

  像这样诸佛任运成办的事业相,根本不是凡情所能揣度。这里,一尘中有尘数刹,一念中见三世佛,或者一刹那遍现在无边法界的一切处中,以及一音圆演一切法等,全都是作用解脱。(就像《维摩诘经》所说:“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等。”意思是说,如果菩萨住在不可思议的解脱当中,可以把巨大的须弥山纳入在微小的芥子里等等。)

  总之,我们妄识中的时空相只是错觉,根本不是法界的真相,首先就要了解这一点,不然就没办法信受普贤行愿,更不会知道该怎么发愿。其实,发普贤行愿就是由于内心希求证入普贤不可思议行海的境地,无上的愿王是指对于无上的普贤行已经发了求证心。所以当务之急是对《华严》圆教的理趣得到大致的了解,这才会知道所愿的境和对此生希求心,不然连发愿的目的和方向都搞不清楚。

  再说,离障解脱和作用解脱指断和证两方面,断一分就证一分,断圆满就证圆满,所以以远离一切障碍系缚的缘故,就会彻底现前不可思议的作用解脱。它完全超出原先处在障碍里的情况。就像圭峰大师所说,一切法本来融通无碍,只是因为内心的执著,才导致多劫中缠绵不休,而感得在虚妄的显现上有很多阻碍。就好像一个人在平坦开阔的地方露天睡觉。但睡着了入了迷梦,就看到四边都是重重的障碍,比如重峦叠嶂,下面还有峡谷深水,没办法通过。但实际上,这些只是一念妄心幻变的假相。而正处在错觉中时,会感觉处处都是障碍,根本无法通过。这时候会没有胆魄说,“这些只是假相,我可以穿过去。”会感到非常害怕,认为一走过去,就会撞得头破血流,或者一跳下去,就会陷在深水里淹死。像这样,有各种各样的执著。实际上,当时就处在平坦、开阔,没有任何障碍的境地。醒后发现,原来没有什么障碍。

  就像这样,事和事之间本来没有障碍,没有性外之事的缘故,事本身就是性,也因此,任何事相里面都可以包含一切。这是不可思议、超情离见的事,也是与凡夫的知见格格不入的地方。

  普贤行愿所要入的就是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为此,在因地时就要发勇猛的希求心。也就是说,对于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有了胜解信后,进而就要对于最殊胜的普贤行海发生欲乐。这以后,它就成为你从现在起,直到成佛之间的坚定志愿。这样的话,你每天都会主动地按照它来发愿。因为已经认识到这就是无上的愿王,所有的愿都会归在这里,再没有超出其上的、比它更圆满的愿文了,所以,你会彻底决定下来,以后在每一座修法后,在每一天的功德完结时,都要用它来印持回向。像这样,完成普贤行愿就成了你生命的目标。总之,我们首先要生起对于所入的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的胜解信,由此才能驱使你正式进入愿文的观行。

  下面解释“境界”,这又有分齐境和所知境两种。

  “分齐境”,是说各自划定了区域,各处在各的范围里。比如中国有自己的国界,日本也有它的国界,每个国家都处在这个范围里。按照十法界来说,每一种法界都有它自身的境界。地狱有地狱的境界,饿鬼有饿鬼的境界,乃至有人的境界、天的境界等等,这些都各不相同。再细分下去,里面又有各自不同的境界。比如在人道里,各个国家、民族等,也是各有各的境界。而且在同一个国家里,五湖四海的人,也都有不同的性格、习惯等。总之,由于缘起的不同,万法都有为缘起所决定的境界相。

  在十法界里,以佛法界最为高妙,因为它没有一点虚妄分别的障蔽。这里要说的,就是佛或者普贤所具有的功德妙用的量。也就是客尘彻底消尽,如来藏全体显露的功德或妙用的量,这就是此处所说的“境界”,也就是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普贤和佛看成两个。普贤表示大行,而果位普贤就是佛。“普”,指遍一切时处,“贤”,是说任何一法都是由妙体中性德的力用而显现,所以无不圆满周遍,无不超情离见、玄妙难思。这就是普贤的境界量。

  “分齐”的意思是,普贤处在佛法界中,而在佛法界以下,包括地狱法界到菩萨法界之间,都不知道这里面的境界。就像如来藏教法里讲的,十地菩萨对于如来藏还只是像夜晚见色法那样。这就表示,没有实证到的时候,还无从测知它的量。所以,从差别义来看,佛法界高出了其他任何法界,这也是彻底觉醒的佛的境界,也是本来的法界。

  “所知境”,是说以尽所有性和如所有性所摄的一切所知,或者所要了达之处,也是无有边际的。十种差别法界所摄的无量事相,以及这些事相根源的本体,这些就叫做“所知”。而佛叫做“遍知”,意思是他彻底知道这一切,而且是现量了知。那么,就所知而言,这里的“境界”,指的是果位佛以他的遍智彻见的境界。佛已经彻穷了十方三世一切法,他一念就能遍见一切所知,所以,一切无不在佛的性海中现前。实际上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所谓“一念”,也只是名言上立的一个说法,不然就没办法说。

  之后我们要了解分齐境和所知境的关系。总的来说,证得了所知境的缘故,就会由此现前分齐境。那么,按照证到的所知境的层面,就会出现相应的分齐境。也就是说,证量越深广,从中出现的功德妙用就越广大。就像《十地经》《入中论》里讲的,从一地到十地的境界,随着地地智慧的增长,所出现的功德数量、波罗蜜多增胜的情况等,也在不断地增长。从这个层面上看,地上菩萨跟佛比起来,还是相差很远。

  这里是说,我们要到达无上果位的普贤不可思议解脱妙行的境界,这就是所要证入的地方。由于我们现在还处在学道位,所以时时不能失坏这种愿力。有了它的引导,我们生生世世就会行在这条普贤大道上,一切时都会为了证得不可思议境界而努力。

  一旦达到无上的证量,那时,智慧就能一时缘无边的境。当然,这里的“缘”也只是名言假立。意思是说,境是无边际的缘故,它包含一切差别法界里时方所摄的一切现相,以及平等法界本身,而智慧彻证了如所有性和尽所有性,所以智慧也没有边际。这就是极其开阔的佛眼,他的智慧遍照到一切法,或者说已经证到了海印三昧。所以,十方三世的一切法都在佛的性海中显现,了了分明,没有一丝错乱。

  由于这个缘故,我们唯一皈依佛为导师,因为他的语言确实是从如实现见中流露出来的,没有一点错误。根本不是臆测、假想出来的,也没有举棋不定或模棱两可的情况,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偏差、错乱。而且,由于已经出现了智慧的体,之后就从这里应着无量众生的机缘,出现了无边的普贤大行海,出现任运无间、不可思议的大事业相。这里面的一切都是全体起用,任何一个都是不可思议。这样才知道,原来亲证了所知境,就会现前分齐境,这是独属于果位佛或者无上普贤行海的境界。

  总之,由于实证了无边的法界,就现前了广大周遍的普贤行海。这里的离障解脱和作用解脱实际是本自不二的。前者是从断德上说,后者是从证德上说,而有断就必然有证,断到彻底时,必然就证到彻底,一点妄执都没有时,就全都是自在解脱。这就是我们深心向往的地方,胜解了这一点,才会发起无上的普贤行愿。

(三)以什么缘故不可思议

  这要从四个方面来说:一、事无边故;二、理深远故;三、事理无碍故;四、以性融相,重重无尽故。

  首先,“事”,指森罗万象。那么,在十差别法界里有多少事相呢?那是极其繁多,不可思议的。就拿地狱来说,其中任何一个地狱里,都有数不清的事相。再比如人间,单是一个地球上,就有多少国家、民族、团体、家庭,一个家庭有多少个人,一个人的一生里有多少件事……这样合集起来,确实多得不可计数,用思维没办法测到它的边,用语言也说不尽它的量。像这样,事相广大无边的缘故,成为不可思议。

  其次,理体本身是绝待的,它没有任何相可得,不是分别心能缘到的某种固定的相,也因此,它没有任何可捉摸处,这就叫甚深不可思议。它超出分别心的行境,所以叫甚深。你不要以为分别心的本事很大,什么都能缘。其实,它所缘的不过是个影像,而且,它所缘的此法彼法,都落在边上,有固定的相。但本体并不是影像,不会落在某个边上,所以,怎么能把分别心揣摩出的影像当成是它呢?它是万法的本体,哪里会落在某一个边、某一种相上?这就叫甚深不可思议。

  之后要知道理事无碍,就是指事和理不二,以分别心难以测知的缘故,不可思议。就分别心来说,如果缘着种种事相,就会认为这里有很多差别;如果想到了本体,就会认为它是平等不二的,那么,无数的事相差别和一真的本体怎么可能是不二呢?这就难以思维、拟议了。其实,法界是事理无碍的,意思就是,一切空寂,却能显现森罗万象;显现森罗万象,却又本性空寂,无一相可得,这就叫做事理无碍。因为它是性空的缘故,你不能作一种实事来思维;同时,由于它是缘起的缘故,也不能想成孤分的理体。总之,事理无碍的缘故,超出了思维、语言的范畴。

  最后,以事相重重无尽的缘故,因而不可思议。这只有《华严经》里有广泛的阐明,所以被称为“别教一乘”。这是说,相即是性,性外没有相,所以,一一事相里都能含容一切。它所包含的相里面,每一个又都是性,所以又包含一切……这样互相融摄,就成了重重无尽。

  要知道,不是在性之外有独立的相,不然它就有自己的体了。不知道的人以为在性以外有种种法的实体,其实万法的本体唯一是它。这样知道了,就会相信以一刹那就是性体的缘故,不是在本性外存在这个一刹那的实法,所以在一刹那中能显出无量劫。现证的时候也是如此,就在当下显现三世一切劫。同样,一微尘也是无自体的缘故,这本是法界,所以一微尘里能含容无边刹海。现证的时候,也是一毛孔中显现无边刹海。诸如此类,一切相都以法界性为体,既然同是性,那彼此间就可以融通。也因此,一里能含摄一切,里面的每一个又能含摄一切,这就成了重重无尽。

  像这样,懂得这些不可思议后,我们才知道所要证入的境界是什么,或者说普贤行愿希求证到的地方是什么。不然,如果连发愿的目标都不清楚,那修《普贤行愿》的效果就差多了,很难如理地依着经文,念念由衷地发起至诚的行愿。那就只是口头读诵,虽然有功德,但离要求太远。以这个缘故,在修持之前,需要对法义尽可能生起定解。
 
花篮
分享
_________________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沙发 |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主题 User photo gallery 礼物  
心系极乐
(只看此人)



文章 时间: 2014-12-09 10:32 引用回复

三、能入

  能入的是普贤行愿,也就是以普贤行愿来入到不思议解脱境界中。

  我们知道,因和果要相称,因上没有称性的行愿,果上就证不到不可思议境界。而其他世间的愿、小乘的愿、权乘菩萨的愿,都不称性、不圆遍,也就不能入于不可思议解脱境界。也因此,普贤行愿并不是哪个宗派特别的法,而是所有想证得无上佛果,入于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的人,都必须遵循的大道。要知道,三世诸佛、一切菩萨的行愿,全部摄在普贤行愿中。任何成道的人,都是经由这种愿力的摄持,而不断地升进,最终证到普贤行海而成佛的。而且,这是善财童子亲自在普贤菩萨那里得到的教授,普贤菩萨还当场显示了自己成就的果位普贤行。总之,这是所有人都应该尽未来际随学、效法的大愿。

(一)“行愿”的涵义

  愿和行要兼具。首先起愿,然后以愿起行,也就是以愿来推动行,再由行来加强愿。就像大鹏鸟要有两个翅膀才能展翅高飞,或者车子要有两个轮子才能前进一样,行和愿一定要兼具,才能趣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

  这里的“行愿”,指真正称合本性的无上的普贤行愿。我们说的时候一般会偏重在“愿”字上面,但实际上,有了愿后,就要按照愿的设定来发起相应的行持。不能愿这件事,行那件事,否则愿和行就根本不相符。这样的话,虽然发了愿,但根本不去实行,那还算是什么愿呢?

  这就要知道,有了愿就必定要有行动,或者说,愿里说的任何一项,都要不断地去履行,要用实际行动去成满它。比如,生生世世持净戒愿,发了之后就要用行为去填满它,要一条一条地随着所发的愿去殷重实行。像这样,整个大愿海里含摄的无边行为相,都必须实际证到它,最终要度过这个愿海,这就表示已经彻证普贤行了。意思就是,对于普贤行愿里讲的无边菩萨行海,如果你还没有做到,那就属于还在这一边;正在实行,但还没行持圆满,就属于在中间;已经做圆满了,就表示这一条愿已经完成,已经度过它了。但不能只度过几个愿,完成少部分普贤行,而是要把所有从性中发挥出的普贤行海全部完成。当然,这不是一生一世就能完成的。虽然有个别人可以即生完成全部的普贤行,即生成佛,但就一般情形来说,首先心中要有这种愿力,以它作为行动的指南,之后任何行为都要随着这个愿来发起,不能是过去那种随心所欲、无所事事的样子。

(二)“普贤”的涵义

   “普贤”又有人、法二种。其中法上面又有体和用两种。

  体普贤是指我们的本觉心体,或者说一真法界。其中体性周遍叫做“普”,随缘成德称为“贤”。意思是说,心的本体遍一切时处,一切法都以它为体,所以叫做“普”;这个体能够随缘显现出无量事相,这就称为“贤”。“随缘成德”,指真如理体随着各种染净缘,而成就十法界的一切事相。随着染缘就在生死中显现六凡法界,随着净缘就会证到涅槃,从而显现出四圣法界。但无论怎么随缘而显染、显净,真如本体都没有丝毫变动,这就是体普贤。

  用普贤是指体上本具恒河沙数的功德妙用。由于用是以法界为体,所以当它无碍显发时,就能一一随着体而周遍显现。也因此,到了果位普贤时,一毛孔里的光,一个音声都能周遍法界。所谓“一身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一音圆演一切音”等等。那么,从用上是怎么得到“普贤”的名称呢?所谓“一即一切名普,一切即一曰贤”,一就是一切,这叫做“普”,一切就是一,这就说为“贤”。

  人普贤又有位前普贤、当位普贤和位后普贤三种。这是就修道的地位来划分的。

  位前普贤,指登地以前发了菩提心的菩萨。这是以“曲济无遗”称为普,以“邻及亚圣”而叫做贤(“亚圣”,指有学位的圣者,“大圣”,是指无学位的佛)。意思是说,他发了菩提心后,虽然暂时还不能做到实际救度一切众生,但心里常常存有这种意乐,所以叫做“普”。其中,“曲济”,是指不是实际能做到救济,但心里一直是这样发心、作意的。“无遗”,是说他发心时缘的是法界一切众生,没有一个遗漏。在修行的地位上,由于跟见道的圣者相邻,所以叫做“贤”。

  当位普贤,指一到十地的有学道菩萨。称他为“普贤”,是因为他已经证到了法界,开始展现出普贤行了。意思是说,由于已经通达了一切法空性,所以能够逐步地出现周遍的普贤妙行。也就是在初地时得到十二种百功德,从二地到十地逐渐增胜,到成佛时达到圆满。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也是要现前成就普贤大愿,意思就是,往生后花开见佛,证悟无生,从开始证入法界起,就自然会流现出无边的普贤行。

  位后普贤,指一类已经成佛,但不舍因门的菩萨。他们虽然已经断证圆满,成就佛位,但仍然不舍悲愿,为了利益有情的缘故,隐藏了自身实际的功德,示现为处在因地修行的菩萨身份。就像在《华严经》里,文殊、普贤都示现为菩萨身份,辅佐毗卢遮那佛,而称为“华严三圣”,实际他们都是古佛再来。像这样,“果无不极曰普,不舍因门曰贤”,果上彻证了法界叫做“普”,但以悲愿不舍因行,现为菩萨身而饶益有情,就称为“贤”。

  以上的品名是四十卷经(指《四十华严》)总的命名。单从我们这次要学的最后一卷来说,“普贤”二字分开解释,其中“贤”,是指从“礼敬诸佛”乃至“普皆回向”之间的十种贤妙之行;“普”,是说以全法界心,尽法界量,也就是尽一切时处一切种类的善行。

  普贤行愿是“能入”,这就如同经文所说:如来的功德,即使十方一切诸佛,经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地演说,也无法说尽。要想成就这样不可思议的佛功德海,就应当修行十种广大行愿。(“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可见通过修持十大愿王,就能趣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

  后面还说到,修学本部《普贤行愿品》能够速疾成佛。比如偈颂说到:“速诣菩提大树王,坐已降伏诸魔众,成等正觉转法轮,普利一切诸含识……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可见依着十大愿王来修持,决定能证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
 
花篮
分享
_________________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上一次由心系极乐于2014-12-10 09:27修改,总共修改了2次
板凳 |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主题 User photo gallery 礼物  
心系极乐
(只看此人)



文章 时间: 2014-12-09 10:39 引用回复
  遣除入普贤行愿的障碍

  接着我们要谈谈下一个主题:遣除入普贤行愿的障碍。这又包括两种最大的障碍:一、以执理废事障碍“贤”;二、以人法我执障碍“普”。

  这里的关键是,首先要见到自身上的障碍,然后针对性地遣除,才能真正入到普贤行愿的实修中。

  那么,为什么说执理废事障碍“贤”呢?这是因为“普贤”表示大行,需要在一切事上显出普贤行,事事见到普贤,最终是纵横圆遍一普贤,处处建立普贤幢。所谓的普贤敬、普贤舍、普贤喜、普贤悲、普贤戒、普贤慧、普贤赞、普贤请等等。总之,要在一切事相上透过。但是,如果有执理废事的偏执,不知道事理圆融,认为只要修心就可以,不必修这些事相,或者以为自己是深入理性者,不必在事修上着力。这样废弃了事修,单执一个理,就会出现非常大的空见障碍,导致一切事上的实行全部停止。这就是修学过程中最严重的一个障碍,它会使得人一分善行也不能实际趣入。也就是由于知见上的错误,把心障住了,以致不肯进入普贤行的修持。

  再者,为什么以人法二我执会障住“普”呢?因为有了这两种我执,心就已经落在妄执中,划定了各种区域,或者陷在偏执里,导致无法趣入周遍普贤行的立愿和趣证。

  所以,我们首先要在观念上,见到有这两种最大的障碍,之后在自身上切实地遣除,再善巧地启发内在的善根,对于普贤行愿生起极大胜解信,再以信启发欲乐,由欲乐发起精勤,最终念念相续地修习普贤行愿。

  一、遣除以执理废事障碍“贤”

  这又分三部分说明:一、执理废事的起因;二、执理废事的弊端;三、破除执理废事的谬见。

  首先讲这种偏执的来源,其次剖析它的弊端,之后就来破除这种偏执。对此,我们要归在自心上仔细检察,而且以正理遣除这种邪见,之后才会致力于事上的实修,而趣入普贤行的修习。

  首先讲第一个问题,执理废事的偏差是怎么生起的?

  (一)执理废事的起因

  1、真如原本不二

  真如是不二的,它通于三世,横亘十方,没有任何边。所以非理非事,非心非物,非一非多,非边非中。

  边是指固定在一端上,离了边就叫做中。既然没有边,观待边而立的中也就没有。或者空间上有边际才有中间,既然没有边,哪里还有中间?可见真如离一切戏论,不要去想像一个真如,以心去想像、揣摩,怎么会是真如呢?真如中也没有一和多。虽然也说到“一真法界”,但这是以“不二”而说“一”。不要想,这里真能找到一个“一”,一和多也是没有的。所以,一切本来不二。

  2、以无明起了“二”现

  实相本来是不二的,但是忽然一念无明,自己不明了,就立出了境,心就妄动起来,这就是行;有妄动的行,就在阿赖耶识中熏建习气,就成了妄识;以妄识的力,就出生名色等,再缘着名色,就成了能所对立的“二”,或者心和物、理和事就分开来了。这全体是无明系统里的事,总的都是愚昧,都是妄觉。

  3、随之出现的两种偏差

  像这样把理和事看成“二”之后,就认为理外有事,事外有理。这又有两类:一类是执理废事,守着一个单独的理,废掉了事;另一类是执事昧理,执著种种事相,认为心外有这些法,迷昧了理性。这两种偏见,各有各的流弊。

  执理废事的人会说:“心即是佛,心中有净土,何必生西方?”还有“心好不用持斋”,以及“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等等。像这样,单单守住一个孤分的理,不做事相上的善法。

  其实,事和理本自不二,但我们硬要用自己的小脑瓜把它扯成两段。其实想想也好笑,我们这么喜欢搞戏论,但搞了之后,还常常把自己弄糊涂了,已经陷进去,还自以为很对。这就是第六意识发达者的特点。

  (二)执理废事的弊端

  现在要认识到执理废事的弊端。首先要知道,这种流弊来源于他的思想。他想出了一套理论,一直抓住这个,然后就波及到行动上。其实,行动是外在的一种表现,里面的主宰是思想。所以,思想是贼头子,行动就是下面的小贼,贼头子一驱遣,那些小喽啰就开始做事了。就像世间说的,“知识分子领导群众”,其实,“知识分子”就是指我们内在的思想,它一旦坚固,就会指挥身口做出各种行为。个人是这样,社会也是如此。

  这里是说,执理废事的人思想出了问题,或者说见解上有了偏差,他执著了一个空见。其实这很危险,就像佛经上说的:“宁执有见如须弥山,不执空见如芥子许。”宁可去著有见,认为这个有那个有,有因有果、有善有恶等等,这样虽然见解不高,但至少不会堕落。但如果执著空见,说无因无果、无善无恶等等,然后不去断恶行善,肆意放纵烦恼,那就很可怕了。

  有见和空见这两个都是不正见,一个偏在有边,一个偏在空边,都有流弊,但相对而言,空见的流弊更大。因为你著在有边,著在事上,见解是不圆,认为是理外的事,其实并没有理外的事。虽然这样著于事相,但因为事当中它有属于功德的,不全是烦恼的,事上能分清善恶、好坏,然后会想到我要做好的,多做功德等,这样对自己还是有利。但如果著在空见上,著在单分的理上,就认为心外没有法,何必做这些?既不用断恶行善,也不用求生净土,更不用发什么普贤行愿。一切都是心嘛,心外无法,心善就是吃素嘛,心净就是净土嘛。心平何劳持戒啊?心直焉用参禅啊?

  这样子的话,就落在“执理废事”的险道里了。由此一来,就认为普贤行愿这么啰嗦,一套一套的事,就一个都不想真心去做,也就堕在顽空上了。更坏的情况是会拨无因果,认为没有因果,杀、盗、淫、妄都无所谓的,这个流弊就大了。

  知识分子就喜欢谈高深的理,容易执著一个空理,而废弃事修。什么持戒、供养、礼拜、求生净土等等,他都会舍弃不做。而且很容易犯狂病。一落了狂病,就容易下地狱。因为这是根本性的问题,见解是王、行为是臣,所以一定要讲明这个执理废事的流弊,才能挽救这些人。
 
花篮
分享
_________________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地板 |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主题 User photo gallery 礼物  
心系极乐
(只看此人)



文章 时间: 2014-12-09 10:45 引用回复
  (三)破除执理废事的谬见

  有些人认为:一切唯心,心外无法,俗话说:“心好不用持斋”。但岂不知心物本来不二,不能脱开物单独说心,所以现在要纠正这种偏见。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执理废事。这种人并不是真的契了理,而是执了半边理,执了一个偏的、不通的理。这就成为他见解上的一个肿瘤,必须要割掉,不然会出问题。换句话说,他所执的理其实并不是真实的理,而是偏理、谬理。只是他仗着有世智辩聪,第六意识比较发达,文字习气重,也就是第六意识善于缘着文字转,所以容易分别很多,能发表很多言论。

  要知道,那只是他执持着自己的我见,并不是真正悟到了真理。真实中心物本自不二。我们起的哪个心能离开物呢?(真如中,哪有心和物的差别呢?哪有心和物脱离呢?这两点,大家要好好想一想。)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汉文的“心”字有很多涵义。比如说一棵包菜的菜心,这属于物理上的“心”(空间上的中心位置)。说心肝肺的“心”,就属于生理上的心(生理机体上的核心部分)。说心理上的“心”,可以指代感情、意志、意识等,这些都属于心理上的心。就像现在的心理学,顶多说到妄识系统里的前六识心,对于第七识、第八识,就根本说不到了。

  但佛法里讲的“心”,就不只是这一点。如果说唯识,那在妄识系统里又有不同的意义。原本在心、意、识里面,“心”指第八识,“意”指第七识,“识”指前六识。但运用时经常混用,比如有时候说到心,是指第六意识。再说,还有真心和妄心。心境对待的心指的是妄识心,而妙明真心的心,就是指真如理体,不偏在任何一边。

  这样的话,如果说哲理的心,那它就不落在物理、生理、心理任何一边上。哲理就是妙理,它指的是真如妙心,根本不属于心物对待的心的范畴,所以,不能把真如妙心跟物对立起来看,或分割开来看。也因此,佛法里讲的唯心并不是世间的唯心论。世间唯心论里的“心”指和物对立的妄心,而佛法究竟讲到的“心”,指的是真如妙心。那么,在性宗里,也常常提到“心”字,也会辨别心的真妄,说到妄心和真心。像《起信论》里讲到自性清净心,《大乘止观》里也说,自性清净心、如来藏心,这些就叫坚实心,其实就是法界或真如。

  我们说众生在佛的心中,这个“心”指的就是真如心。“唯心净土,自性弥陀”,都是指真如心。所以,你不要搞偏了,认为自己已经悟到了真心,说“唯心净土,不必心外求法”,其实你那只是妄心、是生灭心而已。你说“唯心净土”,那这个净土是在你的心脏里,还是在你的妄想心里?你妄想心里会有一个无边无际、万德庄严的极乐世界吗?如果有,那拿出来看看。哪里会有?你那只是缘虑心,属于妄心,根本不是真心。

  而且要知道,这些把理执偏了的人,比那些执事昧理的人更可怜。因为他会堕到空边,最后发现自己两手空空,到阎罗王那里审判时,再怎么说一个“空”字也是毫无意义的,根本过不了生死关。而执事昧理的人还能不虚入品之功,比如一直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虽然他在理上不通,但真心想去极乐世界的缘故,最后就一定能去。

  总之,执理废事就是因为理上没认清,不知道理到底是什么,只抓住一个“唯心”的词句,然后高谈论调,实际根本不知道“唯心”的真正涵义。所以,不要认为离开物有心,离开心有物,这些都不对。任何一个心现起的时候,是既有心也有物,这两个没办法分开。

  再说回来,刚才说“心好不用持斋”,那我就问:你说的“心”属于哪种心?是属于菜心、心脏等物理、生理的心,还是属于心理的心?如果是心理的心,那具体是情感、意志、还是哪种意识?或者是属于心物对待的心,还是属于真如心?其实,就是一般来说,他指的就是第六意识。然后继续问:既然你说“心好不用持斋”,那你的心好到什么程度可以不用持斋呢?是持斋之后,你的好心会变成坏心,所以不用持斋吗?还是持斋之后,你的心会变得更好呢?这样仔细看,就知道他的想法很简单,他说的其实是很粗的分别心,或者说是执持了一个谬见。

  像这样,如果染上了执理废事毒,那不仅是持斋,一切善事就都会停止。因为他会觉得只有一个心,心好了,其他外相上的事就全都不用做了。以此类推,既然“心好不用持斋”,那么五根对五尘,“眼好不用色”,所以供奉佛像也没必要;耳好也不用念诵,像诵经、持咒、念佛等就都不必了;而且“鼻好不用香”,不用给佛烧香;“身好不用触”,也不需要礼拜了。像这样,他以一个唯心为理由,会拒绝事相上的一切修行。

  这就是他自己在划分界线。把礼拜等划定在心外,认为这一切都是心外的法,跟心没有关系。所以现在只要守好心,其他善事一律不做。他会说,心好就行,何必去礼拜,礼拜木偶做什么?岂不知礼拜并不离心。他认为在礼拜之外有个心,自以为心只在里面,物只在外面,然后以内来拒绝外,就像以主来拒绝宾,结果就成了自己拒绝自己。

  虽然心是主,物是宾;理为主,事为宾,但其实主宾是不能分离的。也就是说,依靠心才出现了各种行为、语言等等,不是离开心单独出现的。所以要知道,理就在事中,事反映了理,不是说心好不用礼拜,其实礼拜正是证明你心好。

  另外,既然你把心和物划分得那么清楚,你说心在内,物在外,所以我们以内拒绝外。那我就问:心和物的界限是什么?哪个区域属于心?哪个区域属于物?你能分得出来吗?

  这时候有人就会回答说:以身体作为界线,身体里面是心,身体外面是物。

  既然你这么认为,身体里面是心,外面是物的话,那古人说的“执事敬,与人忠”该怎么解释?大家都知道,敬和忠就体现在事情上,也就是通过做事才能体现他的恭敬;看他与人交往,才知道他是否待人忠诚。如果像你这么说,事和人都是外面的,敬和忠才属于内在的心,那这事就说不通了。想一想,真的有一个离开事和人,独自成立的敬和忠吗?其实,这只是你硬要划分出内外界线,它本来是没有的。因为,忠就体现在与人交往上,敬也要在行事中才能显示出来,心和物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像你说的那样,要舍掉外在的物,那没有任何人和事的话,你的忠和敬,又该体现在哪里呢?

  所以,有内在的心就一定有外在的表现,而外面的表现正体现出内在心的状况,哪里能分得开呢?比如,我们都知道的一个成语——“怒发冲冠”,形容内心极为愤怒,以至于头发竖立,把帽子都顶起来了。你看,头发和冠不是外吗?里面一怒,外面就冲冠了,内和外真能分得开吗?如果心和物真能分开,是独立的,那尽管心里愤怒,头发跟它有什么关系,应该不会竖起来才对。既然发怒的时候,全身的肌肉都跟着紧张起来,头发都竖起来了,那你说,心和物是二还是不二呢?

  而且,当人生起羞惭之心时,身体里的血液就会上涨,脸马上就红了,这不就是内心的体现吗?如果像你说的,物一定在外,心一定在内,那内在起羞惭心时,身体就应该没有任何反映。再说,男女相爱时,彼此眉目传情。那时候眼睛是看着外面的,但传递出来的是内心的感情。还有,大家熟悉的“望梅止渴”,内在起了吃梅子的念头,外面口水就流出来了,所以内和外是不二的。由内在想梅子的心导致外在流口水,流出口水就是内在心的体现,可见心和物是分不开的。

  现在佛法上最普遍的修行,就是《普贤行愿》里的七支。从礼敬支一直到回向支,都是在积资净障,增长善根。由于这些都是事相上的行持,那么对于礼拜,有人就会说:佛在心里,何必向外礼拜?供养也一样,他们会说:诸佛福德广大,一切受用自在,我们还拿香、灯、衣服等去供佛干什么?供养就在内心,哪里需要在外面做?再说称赞如来,他们会说:佛的功德无量无边,即使我们有广长舌,在无量劫里作赞叹,就连佛的一根毫毛也赞叹不完的。所以,这事就在自己的心,哪里需要口里去赞叹呢?说到忏悔,那就是:罪从心起将心忏,何必去发露?说到请转FA轮,就会说:佛转的是无著FA轮,是无二FA轮,既然转的FA轮都是空性离相的,何必再请呢?既然内心都不用请了,那口里祈请做什么呢?然后请佛住世,他们就说:佛本来常住,哪里需要再去恭敬祈请?或者说,心里面诚恳地请就行了,不必合掌、跪地,口中请白等等。说到回向众生,就说:心外没有众生,往哪里去回向?

  像这样,这些执理废事的人很有一套理由。这就是知识分子的通病,而且具有传染性,很多人都喜欢这么说。那么,对于这七支,他们说起来好像很有理,似乎一切事相都可以废掉。但你去问问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是这样教导我们的吗?普贤行愿的意义真是你说的那样吗?其实,只要细读《普贤行愿品》,自然就知道他已经出现严重的偏差了。
 
花篮
分享
_________________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5 楼 |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主题 User photo gallery 礼物  
心系极乐
(只看此人)



文章 时间: 2014-12-17 09:00 引用回复

二、遣除我执的障碍

  修学普贤行愿,就要开展出自心本具的无边善德,这就与我执习气正好相反。如果一味地随顺自己的习气,那任何普贤行愿都只会流于表面——既不会真正发起愿心,也不能励力行持妙行。

  要知道,人基于自私心理,就会起惑造业,发生各种损害他人的心态、行为,这就障蔽了自心本有善德的显发。发普贤行愿是一种无上的觉悟,这就必须一反过去那种“我”字当头的心态和行为,不能再随我执而转,那样只会把自心陷在一个非常小的圈子里。想一想,念念都是“我、我”,心完全被一个狭小的私我占据了,怎么能使得真心起用,开发出周遍法界的性德呢?这样的话,他肯礼拜三世一切佛吗?他只会认为,那些都是“我”之外的,我怎么会去礼拜别人?岂不知,这只是自心假设的一个“我”,根本不是真正的自己。所以,一定要把这个“我”放下,才会知道自己的本性横亘十方、竖穷三际,一切都在真心中,万法本来同体。这样舍掉了“小我”,才能发起周遍的普贤敬、普贤赞、普贤供、普贤忏等等。

  换句话说,能够励力地发普贤行愿,或者说至心希求普贤行,从心底涌出这种善根的话,就能极大程度地消业、增福,迅速开发出本性的功德。这也是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的一个最有力的因素,是最直捷的因缘。就像后面偈颂所说,这是三世诸佛赞叹的无上行愿,它摄尽了一切最殊胜的愿行,已经达到了无上果位不可思议的境地,是我们生生世世要随学的内容。为了证得这样殊胜的普贤行而作愿、印持善根,就是无上的回向(“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这是在凡夫地以胜解信就能修学的地方。那么,怎样才能一心励力地在普贤行上运心、作意,不断地在心中立愿呢?这就要从现在开始,破除障蔽本性的元凶——人法我执。

  (一)我执习气与普贤行愿完全相反

  1、随顺我执发不起普贤行愿


  有我执就不会有真正的善法。即使做的是善事,但由于是以满足自我为出发点,虽然相比于造恶业要好一些,然而从更高的层面上看,还是念念执著“我”、顺着“我”的缘故,哪里是真能从生死苦海里解脱的善法呢?这时候,心仍然处在我执的圈套中,做一切事都是为了维护这个“我”。所以,凡是不合我意的事,比如要舍弃私我,随顺众生,要认错、随喜等等,就全都不肯做。

  现在的关键是,不能再随顺我执习气,否则根本无法发起普贤行愿。要知道,普贤行愿是学佛者的基本信念,也是最关键的一种发愿。没有这个内涵,就不能进入大乘道,更不会证得佛果。一旦真正发起了这种愿,让每条愿从自心中开展出来,从此之后,顺着所发的愿去行持相应地位的同分之行,就步入这条大道了。这是我们现前就可以做的事。否则一直不肯发愿、起行的话,始终也只是旁观者在评论而已,哪里能实际进入普贤行的修学呢?所以,是否肯去摧灭我执,不再随顺我执习气,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抉择。这必须在自身的心念、行为上有一个大的转折。

  其实,修道就是在自己内心深处“闹革命”,要时时跟自己顽固的恶习作斗争。当然,一开始肯定很难,修到忍位以前,恶习的势力都很强,所以一开始我们都是“常败将军”。只有自己咬紧牙关,有一种志气要冲过它,这样坚持不懈地修下去,一旦达到忍位,对于甚深法性有了堪忍性,就能忍可不动,而不被恶习气所战胜。

  那么,成办这件事的一个关键,就是要有普贤行愿。行愿力一起来,无上的普贤行就会成为自己一心向往之处,这样善心就不会被我执恶习埋没。相反,如果没有这种励力随学的心,那善的力量就很薄,心就会随我执而转,也就很容易被恶的习性障蔽住。所以,无论何时何处,做什么事,心中都要有普贤行愿,或者说事事都要以普贤行愿来摄持。也因此,它成为一切修法前后的大仪轨——前面要以七支来积资净障,后面要以愿海印持回向。

  像这样,对这一点得了胜解后,就会非常珍重地在自心上立愿,时时都会这样提醒自己。如果心中没有普贤行愿,那整个生命就会沉溺在罪恶、愚痴、狭隘等的状态里。一旦有了行愿力,它就会提醒我们时时往法界回归,时时记得自心本具的普贤体用。众生的心本来具有体普贤、用普贤。只要能记得,然后尽量提起,那时时处处就是“普贤”在发挥效力,这样自然就胜伏恶习的力量了。

  总之,恶习都是基于我执而起,如果能随顺普贤行愿去起心、行持,这样就能迅速拓开你的胸襟。行愿一开发出来,我执的势力顿时就减弱了。但如果愿力不强,那很快又会被我执“干倒”,心又局限在一个小小的“我”上面。所以,我执跟普贤行愿就像敌人一样,完全相反。

  2、现代人的颠倒状态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心态和行为已经深陷在迷惑、颠倒当中,体普贤和用普贤全睡着了,内在的“指挥中心”完全被我执心占据,任由它在里面瞎胡闹。而我执习气跟普贤行是完全相反的。它会说:你们都要礼敬我,最好的赞叹要对我说,功德要全部回向给我。像现在人说的,“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好东西都必须供养我,我的东西凭什么给你?或者说:我能有什么错?都是他们不对,难道还要我去忏悔?还会说:都什么年代了,还要行跪拜礼?跪下去多丢人,这么不尊重人权!以及:为什么要像佛那样持戒、苦行,折磨自己?学那一套干什么,自由自在就是解脱嘛……诸如此类,都是非常嚣张、狂傲的我执心理,这种心态非常恶劣。其实,说得直白一点,心只要还随顺我执而转,就会认为“老子是天下第一”,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罢了,这样怎么可能发展出善心呢?

  3、普贤行是究竟的善法

  就像法王如意宝在《怀业时语》里讲的,一切世出世间法的究竟心要就是善心。而善心达到极致就是普贤。所谓“普贤”,就是指在一切行为中,全都是贤妙的本性力用的发挥。也因此,最大的道是普贤行;无尽的果是普贤位;最胜的因是普贤愿;最初的佛是普贤王。到了最后,不但显现善的相是普贤,就连现为恶的相也是普贤,这就更加不可思议。

  不仅如此,一切道场中都安住普贤,十玄门全部是普贤,万卷《华严》说的就是一个普贤。我们首先要在全部经文里看出普贤,之后在一切时处中,都要知道那就是普贤。想一想,全卷经从前到后能看出一个不贤的字吗?把身语意碎为微尘的哪一分是不贤的?是不是所有世出世间的善心、善行、善果全都摄在里面,而且最终达到极致了呢?

  要知道,一个人真正想要行善,心里萌发了行善的意乐,这就是道的起点,从这里一路开展下去,则一切无不贤善。所以说“心善,地道亦善;心恶,地道亦恶”,有了善心之后,由善心而启开的一切地道就决定都是善。这里是说,最大的善心就是普贤行愿。当圆满了善的所有内涵,最终证到远离人法二我执的系缚时,就到达了至善之地,这也就是果位普贤的境界。由于这个原因,一旦有了向善的意愿,那时自然对于普贤行愿会非常好乐、欢喜。像有些人,一看到《普贤行愿品》就很欢喜,就是因为他有那种向善之心,而《普贤行愿》里讲的全都是善,而且是善的总集。

  像这样,首先要对于善法有一种欢喜、希求、向往之心,成为有行善欲乐的人,在这个基础上,才会对普贤行发起一心希求的愿心。如果心里连行善的愿望都没有,那就根本不可能发起普贤行愿。

  那么,真正有了普贤行愿后,还要用实际行动把这个愿填满。对于现前能做到的,就要随分随力地去做,暂时还有一点障碍做不到的,也要发愿尽快做到。这样的话,像是礼敬诸佛等,每天都能做,这样就天天都在善法里,天天都有清净庄严的生活,举手拈来全是善,待人处世都是善,时时都在善法当中。这时,善心就会占据你的内心,也就不会有反方面的损人、害人等的心。

  而且,这种善心也不只是单分的内容,这里面有无量无边的内涵。只要自己有一个觉悟,能够看到过去都搞错了,全是颠倒的,之后一顺过来,不再随顺我执而埋没善心的宝藏,这样一切时处都能行善,可以不断地开展出普贤行。比如,以后无论到哪里,再不像过去那样,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放下自我,去敬人、礼人、赞人,忏悔自己的过失、随喜他人的功德,还会供养佛,请一切善知识住世、请转法轮,并且时时随顺众生作利益,每天都向佛学习,无论做了什么善法,全都回向一切众生和无上佛道等等。这些都是善法,你懂了以后随时都可以做。

  这里努力去做,就能逐渐从难到不难,要做的就是把原先颠倒的我执习惯反过来。原先念念执著“我”,也就不会去真心地礼敬别人,只允许别人礼敬自己。现在就要知道,那样做是完全违背了自心的体普贤、用普贤,最终肯定要遭报应,也就是会继续沉沦在我执造出来的轮回里,无有出期。所以,不能继续听从我执的摆布,继续过那种罪恶、颠倒的生活了。也因此,从今天起就要发普贤行愿,每天都要以念修来提醒自己,然后就按那么去做,能做一分是一分。

  这样不断地开展,最后在你的境界里就全都是善,而没有了恶,也就没有了苦。而且,不必另外寻找乐园,庄严自心就是庄严国土,昼夜都住在善心善行里,这就是最好的营养品,它使我们无时不安详,无处不自在,这就是真正得到了善的受用。而且,这种善的力量能不断地发挥出来,使任何跟自己接触的人,都得到善的加持。

  像这样,学习普贤行愿,最终会把自己的生活全部转成善。这就叫“大变活人”,才算学得精彩。其实,学法的关键就在于随着因缘来发展自己内在的善心。无论学什么,怎么讲,关键要看听者有没有开发出善心,如果学成了一片死的,那学得再多也没有大的意义。要知道,法在心里显出来了,就表示心已经会到了法;如果还没有显出来(心上还没出现这个法),那就心是心、法是法,成了二者分离。其实一切法就在自己心中,而佛菩萨的圣教就是最好的把你引回法界的方便,所以教法叫做“法界清净等流”,都是不可思议的。

  4、以闻思对于普贤行海开启信解

  我们的生命就是由一系列的誓句组成的,这就叫做“誓句身”。意思是,在世俗的缘起上,通过语言,把每一句誓愿的句子都植在自心上,自己的心对于法道有真正的确认,而且是真正起了胜解信和行愿力,这样誓句就纳入在心相续里了。有了这个以后,哪怕你已经昏迷,甚至到了后世,它还会一直起作用。或者说无论到哪里,就是这一条条的誓愿在起作用。

  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在闻思上对无上的普贤行海得到确然不拔的定解,生起无法夺走的信念。这样,对于普贤行愿是非发不可了,对于无上菩提会有猛利的求证欲乐,再没有比这更殊胜的事了,这样也才有本经后面说的“一心渴仰”。所以,现在就要致力于这一点,这是在凡夫位最关键的事。一旦真正达到了,确实会实现极大的意义。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最初是会有些困难,但只要有了信解和欲求,后面自然会开展出无量无边的功德。像本经后面讲到的“五种果”,那是不用想就自然会出来的。现在我们为什么念了这么多,还一直没出现大的作用呢?这不是愿王本身有问题,而是我们的心还处在封闭、顽劣的状态中,这样内心像是一块坚冰,口头上很简单地念念,怎么可能出现大的效力呢?所以,现在就要以智慧的强光,用一种抉择力,把障蔽自心的那些邪执、自我主义,包括各种现世的谬见等全部破除。这些就是渗入在我们意识深层的病毒,就是这些我见等的颠倒执著在障蔽自心,不扫除的话,就会一直在里面作障碍,使得心很麻木,导致内在的善根机体没办法正常运行。

  总之,现在就要在这上面着力,信解一开出来,到后面正式讲解经文时,那确实像火上浇油一样,善心会不断地发起来。其实,这个法的力量相当大,一旦真正相应了,再念的时候,那确实是从心中奔涌出来的,这跟有口无心地念两句根本不一样。所以,这事就看在缘起上能不能切中要害,只要切中了要害,它的开发性是极大的。

  5、珍重执持普贤行愿

  《普贤行愿品》这部无上的愿文,能够赐予我们极大的加持。这也要看个人的善根程度,自己的善根越深,得到的震动就越大,开发出的功德也越大。如果能达到像善财童子那样的意乐,对于大菩提,或者无上的普贤行一心渴仰,这样一得到普贤菩萨的加被,顿时就有极大的超越,很快会证到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就像前面介绍这部法的缘起时说的那样。所以,这是无尽的大宝藏,它蕴含着无量无边的启发善心的力量。

  现在大家已经遇到了这部法,那就不能再错过,每天都要非常诚恳地很用心地来修持。只有我们心里起了真实的意乐,一心想以愿文来开发自心的普贤,想把自心善的力量都发挥出来,达到如饥似渴、梦寐以求的地步,时时不肯放舍,一心一意地执持,这样普贤行愿才会成为自心当中的愿力,才会出现不可思议的极大利益。像这样,每一天都要在这上熏修,经过了一生上万次的熏习,确实会成为上品往生的殊胜因缘。所以,现在就要开始重视发普贤行愿,到了生死关头,就是这股力量在引导着自己的心往法界回归。而且,依着经文不断地这么发愿,你的心就绝对不会走到别的地方。

  懂了这一点后,就要把它作为自己一生的功课,而且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尽可能地刻在自己心上。以后,不再按照过去我执的模式去串习,而是按照普贤行愿去串习。串习成经上说的整个一套的普贤菩萨的运心方式,一碰到什么就按这么起心,就按这么发愿。一旦串习到了坚固程度,心中的运行系统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变,普贤行愿就开始成了生命内在的指挥核心,由它时时发号施令,这样的话,你的心就会一直朝着入不思议解脱境界的方向走,不可能走到别的地方。
 
花篮
分享
_________________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6 楼 |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主题 User photo gallery 礼物  
心系极乐
(只看此人)



文章 时间: 2014-12-17 09:13 引用回复
(二)破除我执而随学普贤行愿

  1、凡夫位就可以随学普贤行


  《普贤行愿品》里讲的内容,我们现在就可以实行。虽说登地以后才能实证到,但现前凡夫位就可以有它的随顺分。所以,不能因为这是高位的境界,是佛果地的行境,就认为我们现在只是念念,最多相似地作意一下,其实并非如此,否则的话,何必对凡夫说呢?而且,从后面的经文来看,《普贤行愿品》基本是为我们这个世间的凡夫说的。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首先就要把普贤行愿确立为自己成佛的行愿,然后发一个每天都要在这上实修的心。之后每天都是以随分地修持普贤行来度过,让自己完全活在普贤行愿当中。比如说,每天都要礼敬、称赞、供养、忏悔、随喜,乃至回向等等。你能这么去做,时时都有供养、随喜、回向等,你的生命就会变得非常庄严。这是你内在的体普贤,随着一分觉悟而出现的用普贤。这样逐渐地修下去,最终会达到一切时处无不妙善。在你的生命境界里,就会显现出极其不可思议的大用。这都是纯善的,妙善的,契合本性的,不带烦恼性的,因为有烦恼就障住了本性普贤力用的发挥。

  而这又要透过每天念修《普贤行愿》来实现,否则就会提不起,更没办法趣入实行。比如第一大愿“礼敬诸佛”,不时时提醒自己的话,在见到别人时,就只会把他当成平庸的凡人,不会想到他跟自己是同体的,他就是三世佛,应该礼敬。不但他是三世佛,任何一法都是法住法位,本身就是法界,所以一切皆是佛,一切皆应礼敬。其他方面也是如此。能够这样运心、作意,你就真正活在普贤行愿里了。

  2、转变自心而随学普贤行

  我们现在要走普贤行愿的路,这就必须在自己的心念、行为上有真实的转变才行。那么在十大愿王里,比如常随佛学,就要学习本师毗卢遮那佛,从初发心起,不惜身命,布施头目、脑髓等,就像《贤愚经》里记载的那样。而且为了求法,无数次地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等等。像这样,自己心里现前就要发随学的心。并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去实行,这样一点点地开发,最终就会完成佛道。如果一直顺着我执,以自我为中心,那就完全背离了本性。搞来搞去,也无非是把自心更牢固地锁在执著自我的樊笼里,最终只会葬送自己的前程,甚至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饱受无穷无尽的苦,这又何必呢?

  再比如恒顺众生,这完全是大慈悲心,是一种大体贴,是天下最好的心。这就不能顺着自己的习气,而是要对于全法界的一切生命,都有一种真正珍惜、爱护的心。而且,要随着他们的根性、意乐、习俗等,以各种承事、供养等,做最恰如其分的帮助。这种帮助不是搞世间法,而是为他指明正法的道路,让他从此远离过去那种匮乏安乐、备受苦恼的状况。

  像这样,我们只要从前到后仔细地看一下《普贤行愿品》,心里就会很明确,这确实是最周遍的、最贤善的,这里的一念一行无不是“普贤”。我们有善根的话,一触到这些自然会觉得很好,知道自己就应该这样来随学、效仿。这就是我们转变自己心态、行为的地方。

  3、现代人修学普贤行的障碍

  现在很多人由于没有因果正见,做什么事都是随顺自己的习气,而不愿意随学正法。这种人肆意放纵烦恼,对于散乱、放逸、懈怠等的各种恶习无不宽容,对于应行的很多善法却完全拒绝。这就不是真心学法的人,也根本不能进入普贤行愿的修持。

  (1)我慢障碍礼敬

  普贤第一大愿就是礼敬诸佛,这就跟世人以我执心唯一尊崇自己,以及随顺我慢的习气完全相反,修法的要点就在这里。

  心怀我慢就无法礼拜,就像现代人说的,我怎么可能给别人下跪磕头?这么丢脸、没尊严!但要知道,礼敬是世出世法的开端。在世间法上,过去儿女都要给父母磕头,学生要对老师磕头,包括学一门技艺,都要向师父磕头,由此来表达自己的诚敬和感恩。出世间法的方面更是如此,普贤行愿就是以礼敬为首,礼敬没有实行,连起码的诚敬都没有的话,后面的行持就根本谈不上。

  其实,外在的礼敬就是为了引发内心的诚敬。就像印光大师说的那样,竭诚尽敬才能得到真实利益。现在很多人由于业果愚,加上我慢、放纵的恶习,导致对于放逸、懈怠以及各种恶行无不纵容,对于礼拜,乃至从中开展出的无量善行无不拒绝。观察心上的善恶业习时,发现多数都是非常下劣的心行,这就有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不能只是继续徒口诵空文,而是要在自己的心行上切实地检讨、改进,这样才有实义。

  曾经有祖孙三代去寺院里见一位师父,奶奶很快就恭敬磕头,妈妈还能合十,但到了孙女那里,就连头都不肯低下,可见三代人的差别。这是因为越到后面,时代越恶浊,人们心里的“自尊”意识就越强,其实这是我慢烦恼增盛,用“自尊”二字来粉饰而已。换句话说,对自我的执著越重,人就越看重自己,也就没办法对有德之人生恭敬心。以至于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在取舍上极其颠倒,这样想在佛法里得到实益就非常困难。

  (2)伪修法的状况

  对于普贤行愿里的每一种,自己都要有确信,不但要有信解,还要去实行,而且要把它推展成一个最大量的行愿之王。但如果最初的因地不真,那念诵时就不是由衷而发,这样的话,一念就汗毛竖立,全身的气脉都开张,显发出极大的善根功德就很困难。

  其实,很多人即使表面能礼敬等,也只是外在的一种假装,内心里面还深藏着很多我慢等的恶习,这就是伪修法的状况。比如,一个人去见自己的师父。刚认识的时候会跪下,给师父磕头;过一段时间,他来了就直接坐着;等时间久了,看到师父来了都不起立,变成了平起平坐。这是很普遍的现相。说明他心里对因果律没有胜解,更没有发起普贤行愿。所以礼拜只是表面上做一做,或者只是一时假装,时间一长就暴露了。

  这就看出,我们有很多要改进之处,能折伏一分我慢习气,就有一分进步。要知道,修行就意味着要粉碎自我,要把过去那套我执系统里的事全部破除,否则就发不起普贤行愿,也就没办法获得新生。

  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修行流于表面。真正用高倍显微镜的智慧去探测内心世界时,发现里面充满了我执、我慢等的癌细胞,而且结成了各种各样的邪见瘤体,一点没有消除,甚至还在不断地扩散。所以,现代人要真正一步一步地实修上去就很困难。因为他的邪执太坚固,这就必须有极大的法的力量才能穿透,还要持续不断地坚持,而且不能改变次第,必须一步一步地进行。这样经过长期的修行,里面才会有一点开始化解的相,正面的力量从心里生起来,才能除掉那些恶习。

  4、发普贤行愿能够破除我执

  种种恶习在根源上都是由我执引起的,而普贤行愿能够强有力地破除我执。行愿一起来,能能很快地消业、增长善根,就是因为心里有了正气,已经不再认同过去那个“我”了。

  分别来说,礼敬能够折伏我慢;称赞可以破除恶口以及不愿意扬人之善的习气;随喜能消除见不得别人好的嫉妒品性;忏悔要认自我的错;供养可以摒除自私自利的习惯;恒顺众生能破掉以自我为中心……像这样,所有的普贤行都完全跟我执相反,不但反过来,还要让它圆遍地展开,开展到无处无时不善。

  现在我们起步来学普贤行愿,首先就要把过去的错误认识扭转过来。不要再认为,礼拜等有损我的自尊,有这种想法就根本没办法入道,只能与法绝缘了。要知道,我执是一切杂染法的中心,是杂染王国里的皇帝,由它发展出来的一系列心态和行为都不贤善。那么,现在就要把它转过来。要转成贤,破掉人我执;转成圆遍的普贤行,来破掉法我执。这样我们的佛性就开始发挥它的妙用了。过去由我执发展出来的杂染法,就像水凝结成了冰,是坚硬的、冰冷的、刺人的、不流通的,它不愿意展开,所以不会出现大用,只能出现邪用。一旦善根发起来,用普贤行愿的强光去照它,过去的坚冰就开始融化了。

  总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正义的普贤和一个邪恶的我执,如果能通过正义和邪恶这两方的交战,把过去邪恶的我执习气消掉,那这个人就开始觉悟了。从此就会往普贤行愿的道上走,而且从现在起直至尽未来际都不会改变这个行愿,他的一切心态、言行等,就全都纳入到普贤行愿的正轨中了。

  5、我执障碍普贤行愿

  (1)放纵烦恼恶习的过患

  障碍普贤行愿的就是我执习气。譬如说礼敬诸佛,如果内在有我慢心以及放逸、懈怠、随心所欲等的恶习,就会对于各种恶劣的心行完全宽容,对于善行丝毫不肯做,这样就成了修礼敬的障碍。

  具体是怎样宽容放逸等的烦恼呢?首先,像是修加行时必须的十万次大礼拜,就肯定不愿意修,认为这太辛苦了,干嘛要让整个身体都匍匐下去,还要进行那么多次?岂不知这么做正是在破除我慢,引发内在的恭敬心。没有这种具体的行持,哪里会凭空冒出来恭敬心呢?即使坐上一万年,也还是心存坚固的我慢,发不起恭敬之心。

  而且,不但不会进步,还会导致退步。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如果不策励自己往善的方面努力,就自然会顺着我执习气发展,这种后果就很可怕。比如拿一年前跟一年后对比,看看他的心怎么样了?烦恼对治了吗?善心开展出来了吗?都没有。反而是我慢心越来越大。也就是学的法越多就越傲慢。他会认为,你看我现在什么都会了,没有人能超过我,他们都是笨蛋。或者说,我现在已经是大自在了,哪里还需要修基础法?就这样,完全发展成了自我欺骗。到最后就变得极其放逸、散乱,为所欲为,甚至肆无忌惮地放纵贪欲和恶习,后果会到不堪设想的地步。

  人就是这样在不断地纵容自己,不断地堕落,到后来不但对于十万次五体投地的大礼拜抛弃不修,就连日常的小礼拜也都不是恭敬地去做,最多只是敷衍了事而已。这种恶习有很强的传染性,很快,所有的善法就全都会成为表面应付。

  这就是现代人修法困难的原因之一。由于恭敬心没有凝固,没有成为秉性,导致很难持续地把善法修下去。特别强调的时候,可能会提起一点善心,修一些时间,但也非常短暂,可能只是坚持几分钟,或者是几个小时、几天,一不强调就又恢复老样子,这就是我们现前修法难以进步的地方。但越是难,就越要在这上面改过,否则心转不过来的话,是根本修不上去的。
 
花篮
分享
_________________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7 楼 |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主题 User photo gallery 礼物  
心系极乐
(只看此人)



文章 时间: 2014-12-19 13:15 引用回复


 
花篮
分享
_________________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8 楼 |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主题 User photo gallery 礼物  
心系极乐
(只看此人)



文章 时间: 2014-12-23 10:21 引用回复

(2)从实际行动做起

  那要怎么改呢? 这就要从现前的事相上做起,它行持起来比较容易,而且效果很直接。否则的话,每天只是高谈理论,一遇到事情,心里只有自私、我慢,再没有别的。这样因循一生,各种恶习气越来越坚固,到临死时就很麻烦。

  真正行持时,又要把我执抛开才好。就拿供养来说,我执过重的话,让你供养就肯定不愿意。你会想:我凭什么把自己的钱财给别人?或者说我怎么能做奴隶?怎么可以牺牲我自己等等,就根本做不到供养。想一想,从小到大,你真正发善心供养过几次呢?不必说别人,对于父母,你有没有发心想要报恩,然后真心诚意地作各种财物,身、语、意方面的供养呢?或者对于世出世间的师长,各种有恩德的人作过供养吗?都没有。就是因为自私心太重,眼里只有自我,根本想不到别人。对于别人的事,连一点点心都用不来,行为上更是做不出,这就是善心和善行被我执严重障蔽的表现。

  其实,我们并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意去做,所谓“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为什么不肯做呢?因为心里还没有彻底认同,还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所以发不出一定要做的心。这样的话,口里念《普贤行愿》,说的都是尽法界、虚空界的量,而落实在行动中,却连一个毛孔大的事也不愿意做,这不成了伪善、自欺欺人吗?当然,现在能力有限,那种境界一时还达不到,但至少要对它有仰慕、希求,发誓一定要达到那种境地,这样你才会开始行动,在实际行为上贯彻。换句话说,虽然现前还修不到那种地步,但目标要定好,而且现在就要随分随力地做。即使还要克服很多的困难,或者要经过相当漫长的时间,但起码已经开始启动了。就像古人说的那样,“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愿意改了,开始发起行动了,就已经有了转变,这样就很好。否则,天天口头上谈得很高,谈来谈去,最后谈得我慢越来越增胜,出现一副假自在、假尊严的样子,或者发展出了各种伪饰、表现等等,全都中了我执的圈套,那就很糟糕了。

  那么,第一步就要培养向善之心,之后把它拓展开来,升华到一定程度就有了普贤行。到最后,一切时处无不是善,而且是称合本性的善,是圆满的、周遍的、无尽的善,那时就到了“止于至善”的境地。在这上面现在就要猛利地祈愿,同时也要开始行动,随分随力地做,能做一分是一分。真正实行的时候,对于一点一滴的行为都要细致地检查,然后殷重地修持,这样才能在广大道上逐步展开。这就知道,真正落实到行为上是不舍一尘的,或者说一切行为都要贤善。这一点一定要透过,不然就进入不了普贤行的实际修持。

  我们过去总是敷衍了事,执著一个假的空,从而废弃一切善行,这是非常可怕的。现在要从见解上转过来,要知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也就是在任何行为上,都有无数要修的内容,言行举止都必须按照法的要求来做。广大道非常圆满、无一欠缺,所以,无论处在哪种因缘条件下,心念、行为都要往普贤行上走,这都是实际要做的修持。

  懂了这一点,才知道为什么修普贤行愿。其实,《普贤行愿》里摄尽了一切菩萨的愿行,它是圆满的,而且成为我们所有行持的蓝图,一旦透过这个缘起,每天就按这么去念修,然后时时检查自己的心行,之后逐步展开,尽量把它贯彻到一切时处,这就叫随学普贤行。也因此,一切无不圆满,无不是普贤行。这就跟过去执理废事,舍弃不修完全不同,成了事事都修,事事都合于行愿。这上面确实有天壤之别。过去认为,这些全都不是用来修的,自己一直堕在假空里面,什么实际修持也没有。所以,把空理学偏了就会障蔽行持,会以空为借口而废弃一切善行。真正学好了空性不会这样,他会以空性为基础,而建立起一切善行,最终开展出圆满的普贤行。

  这以后,对于所有的修行,就开始变得认真了,无论做什么都是恭恭敬敬地做好。而且会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虽然不能一下子达到究竟,但自己一直有一个向善之心,不断地在这上面祈愿,这样才能执持《普贤行愿》而不舍离。当然,在行持上暂时可能有些困难,但只要坚持不懈地逐步做下去,行善的能力会越来越大,障碍也越来越小,转化得越来越充分。这样来学《普贤行愿》,确实会得到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利益。
 
花篮
分享
_________________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9 楼 |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主题 User photo gallery 礼物  
心系极乐
(只看此人)



文章 时间: 2014-12-23 10:27 引用回复
(3)破除错误观念是首要关键

  修《普贤行愿》有两大关键:一是胜解信;二是行愿力。有了这两个条件后,从当下开始行动,这样不久就会顺着这条缘起正道,而展开无量的修行。所以,现前最重要的是因地要正;这又要首先确立正见;这又以破除邪见最为关键。

  很多人过去的修行状态,都属于“抱桩摇橹”。口里不断地高喊空性等的口号,心里一直牢牢地拴在我执、我慢,各种假尊严、假自在上面,结果多少年也没办法真正前进一步。如果能把心从桩子上解开,不再随我执而转,那现在就开始前进了,而且是日日进、时时进。所以,障碍不在于其他,就在自心的我执上。

  不仅如此,很多人由于受了现代邪法的教育,错误观念已经熏得非常坚固,所以,不要说改变心念、行为,就连破除观念都很困难。意思就是,如果已经受了现代邪文化的熏染,曾经不断地在心里认同那种观念,那它就会一直在心中起作用。即使比较幸运,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也需要经过很多年的努力,邪见才能真正瓦解,真正开始回头,相比过去的人就慢了很多。这就是现代人的可悲之处,但也没有办法,时代的因缘就是如此。

  可以看到,熏习了很多错误观念的人,善心就很难发出来,但他很会学知识,这方面很有能力。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当一个人经过现代学校十几年的训练,再加上媒体的各种熏染、推动,在这种环境下,第六意识时时处处都要高速运转,结果人的心就会特别擅长分析、评论,而且能快速掌握知识。换句话说,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量越来越大,人的分别心就不得不飞速旋转,否则就跟不上时代。基于这种现状,人们的心就要不断地处理各种信息,再快速地做出各种分判,之后还必须表现一个“我”,把“自我”突显出来。然后再搞出一套冠冕堂皇的说法来包装自我,做出各种各样的表态和行为。然而相反方面,却连最基本的因果正见和人伦善道都没有。

  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人们的知性和德性会越来越相差悬殊。一方面对于学术的认知能力越来越强,而且不断地扩张蔓延,发展出了各种错误观念的肿瘤。而在道德品性方面,却一直举步不前,从上小学,开始学知识起,就没有真正前进过几步。这样的话,完全成了一个“畸形人”。长了一个很大的知识脑袋,里面有很多邪见的肿瘤,而且消除它们非常困难、费力,需要用很多手段,经过漫长的治疗过程,才会有所好转。同时,德行的躯体在不断地缩小,已经缩成一个侏儒了。这就是现代人的写照。世间也说,这种人叫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其实,“思想上的巨人”,是一种讽刺的说法,意思是他的我慢越来越扩张,大到认为“老子天下第一”,而不会恭敬任何人。

  由于这个原因,现代人基本都有“反传统”的心理倾向。在他的观念里,已经破掉了过去的伦理道德,认为那些都是教条主义,是不平等待遇。其实,没有诚敬,不能放下自我的话,连世间的一分善法都不会有。想一想,兄弟之间如果没有诚敬,弟弟会尊重哥哥吗?这样哪里能遵守悌道呢?其他的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君礼臣忠等等,也都不会有。这样连世间善道都没有,人与人之间只剩下争夺、对立,那这世界不就成一个大动物园了吗?

  而且,有这种观念,想在佛法里获益就很困难。要知道,所有佛法都是师徒之间代代相承下来的,这就表示必须如理依师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而如理依师的关键就在于诚敬。现在很多人心里对此并不认同,包括对于释迦佛说的依师方面的戒律,佛法里最初要求修的礼敬等等,都抱有不屑一顾的态度。导致在现代人眼里,善财童子、常啼菩萨已经成了神话般的存在,根本不晓得那是自己修行的榜样,是必须随学的地方。我们现在口口声声说要学佛法,要依止上师,学习善财童子、常啼菩萨的传记,那你看看,他们都是怎么放下自我,竭诚尽敬地求道?他们的心念、行为都是怎样的?

  明白了这一点才知道,我们过去那种观念都错了,现在应该反过来。不相信的话,你去看看那些佛、菩萨以及过去的祖师、成就者们,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所以,每个人都要先从观念上转变,一点一点地改过,否则很难挽救。如果观念上转不过来,拿不出诚敬,那念修《普贤行愿》就不会有大的效果,完全成了心口不一。

  那么,现在就要以礼敬为例,逐步地转变观念。一反过去假自尊的高慢心理,不仅要礼敬,而且是遍礼三世一切佛。

  有人问:这么礼敬有什么好处?

  我们前面讲了善财童子的传记,他就是因为非常诚敬,后来见到一切全是普贤,结果很快就开发了本性。这就说明诚敬是出生乃至圆满善法的根本。相反,如果特别傲慢,像提婆达多一样,那最终只会堕地狱。在世间法上也一样,那些忠臣孝子,鬼神见了都会恭敬,他自己更是现世来世都得福报。而不忠不孝之人,与五逆同伍,死后就直接堕恶趣了。这都是很明显的因果之道。

  刚才说要遍礼三世一切佛,就表示对于整个法界当中,过去、现在、未来的凡圣,下至于蚊虫蚂蚁全都要礼敬。而且这个行愿力是遍一切时的,就像经文里说的那样,“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是如此广大的行愿。这样的话,如果连礼敬家里人都做不到,连善的一分都不能真心认同,会愿意入到遍一切时处无不礼敬的境地吗?显然成了说大话,实在太羞愧了。

  总之,首先要确立正见,把过去错误的观念都扭转过来。否则的话,不懂得这个缘起的道理,没有开启智慧光明,什么样的安乐之道就都无法步入。相反,一旦在缘起上得了胜解,一切安乐的正道都会自然展开。这就是关键。
 
花篮
分享
_________________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10 楼 |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主题 User photo gallery 礼物  
 
回复主题     |##| -> |=|     论坛首页 -> 佛道净土.中医养生 所有的时间均为 美国太平洋时间
1页,共3 分页: 1, 2, 3  下一页  


注:
  • 以上论坛所有发言仅代表发帖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 加西网对此不负任何责任。
  • 投资理财及买房卖房版面的帖子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责任请自负
  • 对二手买卖中的虚假信息,买卖中的纠纷等均与本站无关。
  •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论坛转跳: 

    心系极乐, 心系极乐, 心系极乐, 心系极乐, 心系极乐, 心系极乐, 心系极乐, 心系极乐, 心系极乐, 心系极乐
    潜力帖子 精华帖子 热门帖子
    加国计划要在三年内赶走50万非临时居民
    多房暴负:温市豪华公寓跌得惨
    突发:小杜拟新法房东公开租金历史
    又掷"王炸" 特鲁多今天宣布大撒钱
    多房暴负:房价要向2017年看齐了
    分析:贷款利率今春下降将连降数年
    终于体会到近视了
    不小心用电话打了长时间长途
    每月2千退休金 大温老人仍活不起
    再去chief peak
    厉害!加国这家中餐馆宣布不收小费
    小红书上好多温哥华的樱花照片
    现在想骂谁就骂谁!
    北京交警接到紧急求助:手指头被砸...
    台北的厕所
    同号雷达钞
    今天包粽子 兼和粉红吵架
    热烈恭贺钱币小站新任版主四季豆同学
    北温换硬币活动取消
    加拿大唯一无国籍的硬币
    每周版主推荐,美女精选(二七二)
    美国印第安人1元卷今日发货
    每周版主推荐,美女精选(二七一)
    电视剧繁花观后感之阿宝到底喜欢哪...
    每周版主推荐,美女精选(二七零)
    2024 雪中即景
    每周版主推荐,美女精选(二六九)
    每周版主推荐,美女精选(二六八)
    每周版主推荐,美女精选(二六七)
    每周版主推荐,美女精选(二六六)
    中国没有恐袭
    BC省长宣布:BC将实行永久夏令时 但...
    卧槽 太贵了
    你们回国有很安全的感觉吗
    除了中国,还有第二个国家买火车票...
    请问为啥Tylor Swift这么火啊?
    有人今天不做大餐吗
    挖坟的ID大聚会
    啊呀,猪队友又惹祸了:刘梦颖亲自...
    台湾故宫国宝,法理上的所有权
    国移啊国移
    华人社会的民主真衰,由王局被禁5年...
    各位有没有想过把房子卖了搬到便宜...
    什么原因中国的航班不飞温哥华了?
    有人买大童话的那个北京烤鸭了吗?...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热评新闻
    阿根廷总统“电锯式改革”,要再裁7万政府雇员(图)
    币圈大佬SBF“世纪审判”终落幕:重判25年监禁(图)
    恐怖:女子逛商场 走着走着被巨坑吞噬…(图)
    深度调查:那些借了变相高利贷的人
    疑汪小菲宣布求婚成功:我的老婆来自台北(图)
    大学毕业,上岸还是选择了做保洁...(图)
    偷渡客领现金福利:纳税人像奴隶,我是来占领美国(图)
    延迟刊发2023年度业绩!碧桂园:停牌不产生实质影响(图)
    与中国硬刚 菲律宾总统表态:反制!(图)
    俄罗斯战争野心或不止乌克兰 北欧亟需新安全战略
    刚刚在联合国 俄罗斯使用了否决权 中国弃权(图)
    法记者:中国实施最严格的措施打击“网络成瘾”
    俄方:已证实恐袭嫌犯收大量资金加密货币来自乌(图)
    “要同中国开展对话 不要自说自话”(图)
    白宫国安会发言人:曾警告俄罗斯可能发生恐袭
    想进入美国名校 SAT成绩是关键!
    她天生没四肢 却舌头打字肩膀做饭
    华妇洛杉矶唐人街遭劫 浑身是血
    连体双胞胎姐妹之一结婚,丈夫是
    房产不是在爆雷 就是在爆雷的路上…
    王小帅新片参柏林影展被勒令撤片
    考古团队根据遗骨复原了帝王容貌
    举报安全问题后离奇死亡 亲属发声
    牵牵抱抱按大腿 马克龙与他太亲密
    12匹狼跨过结冰黄河 拍下壮观一幕
    长期打这种针避孕 脑膜瘤风险增5倍
    哈佛大学图书馆移除"人皮书"封面
    组团游说美国会采取行动 加大限制
    移民局新服务 新入籍时可同步申请
    华裔偷割亡兄耳朵案 叔侄对簿公堂
    厉害!加国这家中餐馆宣布不收小费
    又掷"王炸" 特鲁多今天宣布大撒钱
    每月2千退休金 大温老人仍活不起
    交税!北温污水处理厂超预算30多亿
    台曝首例小林制药受害者:70岁妇人吃两月患肾病
    这起诉讼或改变加国经纪收的佣金
    加国GDP增长超过预期加元节节攀升
    小心!列治文频发公然抢钱包事件
    这家农场这周六再次免费送农产品
    习刚见完美企大老板 国安部就抡起大棒(图)
    “订婚强奸案”彩礼纠纷宣判:女方已退还彩礼...(图)
    又一功劳 这纪录印度孟买超越北京
    想进入美国名校 SAT成绩是关键!
    禁止使用!微信公告:马上卸载!抖音最新公告(图)
    中国黑帮垄断美国非法大麻市场 疑与官方有关(图)

    更多方式阅读论坛:

    Android: 加西网
    [下载]

    Android: 温哥华论坛
    [下载]

    PDA版本: 论坛

    加西网微信

    加西网微博


    Powered by phpBB 2.0.8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928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023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