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如光,照亮漫漫征程(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本報記者 任姍姍



圖為《西北歲月》總導演董亞春(左)和總制片人王勇在工作中。《西北歲月》片方供圖


39集重大革命題材電視劇《西北歲月》正在總台央視綜合頻道等多個平台熱播。觀眾在感動與崇敬中重溫崢嶸歲月,感悟信仰的光輝。

中國視聽大數據統計,《西北歲月》首播當天收視率為2.904%,播出第二天收視率超過3%,開播以來在電視大屏累計收視4.62億戶次。

今天,我們為何重溫西北歲月?電視劇如何真實還原革命歷史和革命先輩的精神風范?在用影像打通時空隧道、與歷史人物對話的過程中,主創團隊經歷了哪些磨礪,又有哪些故事觸動心底?

全景式呈現波瀾壯闊的西北革命史

“電視劇《西北歲月》是一部以西北波瀾壯闊的革命史為時代背景,以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習仲勳生平經歷為主線的作品。全劇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在西北傳播火種、開奠基業的斗爭歲月,描述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立足陝北,領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走向勝利的歷史軌跡。”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審沈學明說。

從1927年開篇到1952年結束,電視劇《西北歲月》描繪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之初4個歷史階段。陝甘寧革命老區,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它作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創建的紅色革命根據地,是黨中央和紅軍長征的落腳點,是黨帶領人民軍隊奔赴抗日前線、走向新中國的出發點。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發布,照金精神是其中之一。


《西北歲月》總制片人王勇介紹,在認真研究西北革命史後,他們感到影視作品對這段歷史的挖掘和呈現還不充分,於是開始收集相關素材,在全國范圍內走訪專家,組建創作團隊。

全景式呈現波瀾壯闊的西北革命史,必須堅持正確黨史觀、正確歷史觀。黨史、軍史各方面專家深度參與創作,龍平平等11位知名編劇先後加入,主創團隊在反復討論、修改、完善中形成共識。“要把西北革命放在中國革命的宏大背景下去思考、去挖掘、去展示,‘兩點一存’奠基西北,是貫穿這部劇的歷史觀。”王勇說。

在已播出的劇情中,敘事在宏大的歷史脈絡與豐富的歷史細節中徐徐推進。“歷史教科書在劇中‘活’了起來”“填補了我的知識盲區”“每一集都好飽滿”……在社交平台上,許多觀眾這樣評價。


“西北革命歷史、陝甘紅色根據地和邊區建設史,一直沒有一部全景式的影視作品予以呈現。這部劇填補了這一空白,豐富了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的內容,也攻克了在創作上的難關。”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說。

真切還原革命先輩的精神風范

信仰之光,照亮漫漫革命征程,也照進了今天。許多場景於細微之處見信仰、見理想、見胸懷、見風骨,穿越時空、直抵人心,讓觀眾“不由自主看哭”。“戰友情、父子情、夫妻情……《西北歲月》的每一段情節都令人感動!劇集質感好真實,一把就把我拉進那段歲月中。”社交平台上的這則點評獲得眾多點贊。打開視頻網站,“淚崩”也是彈幕留言中的高頻詞。

選題重大、內容厚重,愈加考驗作品的藝術品質和創作者的藝術功力。唯有思想性與藝術性水乳交融、交相輝映,才能真切還原革命先輩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風范。

“堅持‘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遵從黨史、藝術再現,重溫西北大地上的烽火往事,緬懷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紀念陝甘革命根據地的崢嶸歲月。我們以革命前輩的精神為感召,精心打磨每一場戲,拼盡全力拍好每一個鏡頭。”《西北歲月》總導演董亞春說。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