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網友看房專欄] 說真的,如果有條件還是住溫西
大溫的天車有個加拿大線,從downtown到列治文中心,在溫哥華市的那一段,大部分在一條叫做甘比街(Cambie)的下面運行,這條街道歷史上曾經是一條分界線,西邊居住的主要是醫生、律師、大學教授等高收入人群;東邊則居住著各行業工人等低收入人群。歷史上,甘比街是溫西和溫東的分界線。現在,地產行業往往以甘比街東邊與其隔著一個伊麗莎白王後公園的Ontario街為溫西、溫東的分界線,這種劃分方式,恰好把中國城所在的緬街(Main)保留在溫東。而大選時的選區,則以甘比街以西的橡樹街(Oak Street)為溫西和溫東的分界線。

溫西的房價是大溫最貴的,而且近幾年還在扶搖直上。特別是橡樹街以西的區域,如豪宅區桑納斯區,就在橡樹街以西的區域。記得前兩年溫西的房價還沒有那麼貴,為什麼這兩年漲價這麼快呢?原因就是市場經濟。更多的人對溫西的房子,特別是地大的獨立屋趨之若鶩,買的人多了,賣家就會待價而沽,提高售價,房價自然就高了。
為什麼人們對溫西的獨立屋趨之若鶩呢?記得一位哲人說過:“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人們愛溫西,當然有他的緣故,各位不妨聽我分析一下,看看有無道理。若認為老夫言之有理,不妨點個贊;若認為言之謬矣,也可拿起板磚狠狠拍來!
1、管仲說過“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溫西聚集了眾多職業高尚事業成功人士,他們大抵都是講仁義、有道德,知書達理,智慧誠信之士。因為他們正是有所長,才能有條件從事高尚職業,才有可能事業成功。三字經裡有“昔孟母,擇鄰處”,說的是為了教育子女,孟母三遷的故事。住在這樣的地方,孩子耳濡目染,學會的將是怎樣做人,這不比什麼都重要?
2、我去過大溫的許多城市,環境、植被都感覺挺好。但是去溫西的街頭一看,發現哪個城市的環境也比不上溫西!櫻花盛開的季節,溫西滿城櫻花;杜鵑盛開之際,則到處鮮紅。從春到夏,溫西別墅的前院後院,到處都是萬紫千紅、爭奇斗艷。
大溫各市的諸多社區公園各有特色,初來大溫的人,無論進入哪個公園,都會為公園裡無處不在的古樹鮮花,與人親密接觸的大雁野鴨所震撼。但是,去過溫西的伊麗莎白王後公園後,再去那些社區公園,就有了一種“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感覺。
大溫環境好,以溫西為冠!
3、大溫各城市,都有一半左右居民的住宅是別墅。別墅有新有舊,許多新別墅,正面是一個巨大的車庫門,將入戶的大門擠到旁邊的角落裡。列治文的新別墅大多是把車庫橫在前院的一側,雖然大門不至於太憋屈了,但擠占了後院的面積。而老舊別墅則根本不值得一看,有些甚至破爛不堪。而溫西的別墅基本上都是前後巷模式,前院大門面對前巷,寬敞氣派,後院車庫門面對後巷,出入方便。老舊別墅有著濃濃的時代厚重感,有些還是名人故居,具有文物價值。在溫西別墅房屋內外,我們總是能夠看到英倫三島或歐洲大陸的文化符號,有時也能看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痕跡。
4、溫西的地勢,海拔比列治文高,有起有伏,不像列治文素裡那樣一馬平川。房屋建築,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很有層次感。這樣的地勢,公園移步換景、層次分明,高爾夫球場跌宕起伏,打球人才能興趣盎然。溫西也不像高貴林那樣山高林密時有熊出沒,即使發生地震也沒有山體滑坡泥石流之虞。
5、溫西有海景房,西溫也有海景房。在西溫住海景房,就要忍受生活的不便,看個朋友購個物可能都需要駕車馳騁一個小時。而溫西的海景房則無論去市中心還是中國城,去本拿比還是列治文都十分方便。只有在溫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夢想才能和方便舒適的生活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6、溫西的房價,在大溫是最貴的。溫西房價的漲幅,在大溫也是最高的。高房價提高了入住溫西的門檻,高漲幅給住在溫西的人提供了高投資收益的機會。特別是,溫西有限的土地資源已經開發殆盡,別墅漲價的趨勢不會停止。而且,在溫西,500萬加元可以買一棟相當豪華的別墅了,500萬加元相當於2500萬元人民幣,這些錢能在北京東西三環之間,長安街附近買一個四合院嗎?恐怕只能買四分之一個。這能說明什麼?只能說明溫西的房價雖然貴,但還有很大的升值空間。住在溫西,享受著冬暖夏涼的氣候,呼吸著有豐富負氧離子的潔淨空氣,觀賞著如畫美景,品嘗著世界美食,房子還在不斷地使你的資產增值,想想吧,這是多麼愜意的事情!
說真的,如果有條件還是要住在溫西。
原文作者為李振海,略有刪節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已經有 6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溫西的房價是大溫最貴的,而且近幾年還在扶搖直上。特別是橡樹街以西的區域,如豪宅區桑納斯區,就在橡樹街以西的區域。記得前兩年溫西的房價還沒有那麼貴,為什麼這兩年漲價這麼快呢?原因就是市場經濟。更多的人對溫西的房子,特別是地大的獨立屋趨之若鶩,買的人多了,賣家就會待價而沽,提高售價,房價自然就高了。
為什麼人們對溫西的獨立屋趨之若鶩呢?記得一位哲人說過:“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人們愛溫西,當然有他的緣故,各位不妨聽我分析一下,看看有無道理。若認為老夫言之有理,不妨點個贊;若認為言之謬矣,也可拿起板磚狠狠拍來!
1、管仲說過“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溫西聚集了眾多職業高尚事業成功人士,他們大抵都是講仁義、有道德,知書達理,智慧誠信之士。因為他們正是有所長,才能有條件從事高尚職業,才有可能事業成功。三字經裡有“昔孟母,擇鄰處”,說的是為了教育子女,孟母三遷的故事。住在這樣的地方,孩子耳濡目染,學會的將是怎樣做人,這不比什麼都重要?
2、我去過大溫的許多城市,環境、植被都感覺挺好。但是去溫西的街頭一看,發現哪個城市的環境也比不上溫西!櫻花盛開的季節,溫西滿城櫻花;杜鵑盛開之際,則到處鮮紅。從春到夏,溫西別墅的前院後院,到處都是萬紫千紅、爭奇斗艷。
大溫各市的諸多社區公園各有特色,初來大溫的人,無論進入哪個公園,都會為公園裡無處不在的古樹鮮花,與人親密接觸的大雁野鴨所震撼。但是,去過溫西的伊麗莎白王後公園後,再去那些社區公園,就有了一種“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感覺。
大溫環境好,以溫西為冠!
3、大溫各城市,都有一半左右居民的住宅是別墅。別墅有新有舊,許多新別墅,正面是一個巨大的車庫門,將入戶的大門擠到旁邊的角落裡。列治文的新別墅大多是把車庫橫在前院的一側,雖然大門不至於太憋屈了,但擠占了後院的面積。而老舊別墅則根本不值得一看,有些甚至破爛不堪。而溫西的別墅基本上都是前後巷模式,前院大門面對前巷,寬敞氣派,後院車庫門面對後巷,出入方便。老舊別墅有著濃濃的時代厚重感,有些還是名人故居,具有文物價值。在溫西別墅房屋內外,我們總是能夠看到英倫三島或歐洲大陸的文化符號,有時也能看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痕跡。
4、溫西的地勢,海拔比列治文高,有起有伏,不像列治文素裡那樣一馬平川。房屋建築,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很有層次感。這樣的地勢,公園移步換景、層次分明,高爾夫球場跌宕起伏,打球人才能興趣盎然。溫西也不像高貴林那樣山高林密時有熊出沒,即使發生地震也沒有山體滑坡泥石流之虞。
5、溫西有海景房,西溫也有海景房。在西溫住海景房,就要忍受生活的不便,看個朋友購個物可能都需要駕車馳騁一個小時。而溫西的海景房則無論去市中心還是中國城,去本拿比還是列治文都十分方便。只有在溫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夢想才能和方便舒適的生活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6、溫西的房價,在大溫是最貴的。溫西房價的漲幅,在大溫也是最高的。高房價提高了入住溫西的門檻,高漲幅給住在溫西的人提供了高投資收益的機會。特別是,溫西有限的土地資源已經開發殆盡,別墅漲價的趨勢不會停止。而且,在溫西,500萬加元可以買一棟相當豪華的別墅了,500萬加元相當於2500萬元人民幣,這些錢能在北京東西三環之間,長安街附近買一個四合院嗎?恐怕只能買四分之一個。這能說明什麼?只能說明溫西的房價雖然貴,但還有很大的升值空間。住在溫西,享受著冬暖夏涼的氣候,呼吸著有豐富負氧離子的潔淨空氣,觀賞著如畫美景,品嘗著世界美食,房子還在不斷地使你的資產增值,想想吧,這是多麼愜意的事情!
說真的,如果有條件還是要住在溫西。
原文作者為李振海,略有刪節


分享: |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