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地產點評] 溫哥華地產流言是怎麼煉成的?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不知何時起,溫哥華地產界坊間就流傳著以下似是而非的流言:

人口統計數據顯示富裕的亞洲人幾乎不納稅”

“外國人已經把持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房價全世界第二昂貴,僅低於香港”


昨天(2015年10月30日)海峽報(The Straight)發表署名文章,旗幟宣明地揭露上述溫哥華地產界流言的來龍去脈。

溫哥華記者Frances Bula在她的博客裡沒有提到任何人的名字,她僅僅提醒讀者當心上述那些流言,但卻引起地產界的軒然大波。



配圖為溫哥華記者Frances Bula


大溫各個城市,存在著大量的地下室出租屋,特需住房(Special Needs Homes)和社會救濟住房(Social Housing),哪怕是溫哥華最昂貴的地區都是那樣,但人們卻往往忘記這些低收入人士住房的存在。比如在溫西Dunbar區,那裡就有19-23%的租客存在。溫哥華某些著名寫手如Ian Young, Justin McEroy和Douglas Todd之流卻無視這些,也無視聯邦政府關於合理避稅的政策。

直到2014年底,加拿大聯邦政府都允許富裕的移民把其海外收入存入離岸基金賬戶最多5年,以合理規避相關稅收。我們不應該過分指責那些不納稅或低納稅人士,因為聯邦政府鼓勵他們那樣做。

溫哥華另一位著名寫手(也是海峽報特約記者)吳文宏(Ng Weng Hoong)也發表署名文章為某些地產流言洗地:


溫哥華本地地產評論員經常引述總部位於美國伊利諾伊州的人口統計研究所(Demographia)數據顯示,溫哥華房價全球第二昂貴。但他們卻忽略了一個細節,該報告把全球184個國家和地區排除在統計排名之外,包括新加坡,孟買,迪拜都不在其統計范圍之內。

吳文宏指出,溫哥華本地寫手們也沒有考慮到全球央行對房地產開發的定量寬松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影響,事實上,全世界的房價都在快速增長,而溫哥華的增長相對溫和。

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記者Kathy Tomlinson 引述Landcor 調查報告來強化她對華人移民避稅文化基因的結論。那份調查報告在2年的時間裡僅調查了溫哥華西區250戶住戶,就得出那種結論,未免太過以偏概全。而所有專欄寫手中,以溫哥華太陽報寫手Douglas Todd最能煽情,最能撩動溫哥華人的神經。

這些流言不斷破壞國民對移民,多樣性和多元文化的信心,很多時候華人社區領袖並沒有在公開場合反駁這些流言,也使TODD更加是無忌憚。 TODD甚至在寫出文章貶低著名慈善人士,原BC 省首任華人省督林思齊(David Lam)後,華人社區也沒有人出面反駁,不得不令人歎惋。

原文作者Charlie Smith, 刊登於2015年10月30日海峽報,加西網編譯報道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已經有 4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本文由專欄作者供 "加西網" 專用,未經作者與網站同意,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文章僅代表專欄作者本人意見,與網站無關, 本站對內容不負任何責任.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
    評論1 游客 [乃.何.始.七] 2015-11-01 13:55
    我只知道我交的稅變成低收入土豪的牛奶金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