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溫西是溫哥華市Main St以西的區域,是傳統的富人區。居民多為醫生、律師、大學教授等。這裡人文環境在整個大溫應屬一流,不僅有加國著名的 UBC 大學,而且有十數所一流的公立、私立中小學。溫西最大優點是緊接市中心,交通、生活、工作都極為方便。 [更多]

如果您想進一步了解本頁面介紹的學校/地區等最新動態或有任何疑問和建議,可以點擊我要咨詢按鈕, 填寫聯系表格,加西網特約顧問將及時回復,並為您耐心解答。
  概況 小學 中學 新樓盤 售房 租房 新聞 論壇 黃頁 地圖 地址查學校  
劉三姐
劉三姐 於 2025-7-03 16:03 寫道:
靜觀雲卷舒 寫道:

www.businessinsider.co...bed-2025-6


十年罵名,一頂王冠:被左翼親手逼上來的川普


來源: Wtp003 於 2025-07-03 15:43:56 [檔案]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閱讀數 : 77 (64757 bytes)


字體:調大/重置/調小 | 加入書簽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貼 | 當前最熱討論主題



2025年7月4日,美利堅合眾國迎來建國249周年。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個煙花綻放、熱狗飄香、星條旗高揚的狂歡日;但對保守派,那些在法庭上被構陷、在社交媒體上被封口、在校園裡被“取消”的人們,這是一場靜默卻酣暢的勝利慶典,一出歷史親自操刀的黑色喜劇。

從紐約中產的皇後區,到富豪雲集的曼哈頓,再到權力中樞的白宮橢圓辦公室,唐納德·川普走出了一條比任何編劇筆下都更曲折、更荒誕的復仇之路。

曾經,他是全國的笑柄,嘲諷如影隨形;如今,他卻翻轉棋盤,以第47任總統的身份凱旋歸來,完成了一場從“政治棄兒”到“王者榮耀”的逆天回環。

這不僅是一場勝利,更是一出由對手親手奉上的荒誕戲劇。他們用盡全力將他推向深淵,卻不料他從廢墟中撿起王冠,帶著冷笑,俯瞰他們的潰敗。

第一幕:嘲弄的開端(2016–2020)

2016年11月8日,川普一拳擊碎希拉裡·克林頓的“玻璃天花板”,當選美國第45任總統。這不是選舉,而是一顆政治核彈,精准轟炸自由派世界的核心。他們曾信誓旦旦:“這絕不可能。”民調專家、主流媒體、好萊塢明星、硅谷巨頭,整個“進步聯盟”用盡全力向選民灌輸一個鐵律:特朗普必敗。

自由派的崩潰如多米諾骨牌般迅速制度化。他們打著“心理療愈”的旗號,搭建起自我安慰的盛大舞台:大學開設“創傷幹預小組”,配備哭泣室、塗色本和療愈小狗;教授們取消期末考試,只為“哀悼民主的隕落”;《紐約客》封面繪出末日景象,評論界集體陷入“全球哀悼模式”,仿佛文明已在一夜間崩塌。

對保守派而言,這場勝利如晴天霹靂的狂喜,但狂喜背後是冷峻的覺醒:他們不僅贏了一場選舉,還被整個體制與文化機器正式列為“公敵”。川普點燃了“被遺忘的美國人”的怒火,那些被沿海精英忽視的工人、農民和小鎮居民。然而,這股怒火很快被自由派重新編碼,貼上“種族仇恨”“厭女情結”“恐同歧視”的標簽。任何偏離主流敘事的聲音,都被套上道德絞索,判處社交死刑。

於是,一個荒誕的時代拉開帷幕:自由派用最動聽的“包容”修辭,編織出最嚴酷的排他邏輯:你若不認同,就不屬於文明人。

第二幕:通俄門與彈劾狂潮(2017–2020)

川普剛踏進白宮,左派便拋棄政策爭論,直指他的總統合法性。在他們眼中,一個“種族主義的真人秀明星”絕非“人民的選擇”。於是,“通俄門”橫空出世——一場現代版的“女巫審判”粉墨登場。 FBI、CIA、司法部與主流媒體結成“道德共謀”的鐵幕:前CIA局長布倫南公開斥特朗普為“俄羅斯滲透資產”;FBI副局長麥凱布密謀援引憲法第25修正案罷免總統;《紐約時報》《CNN》則化身宣傳機器,日夜轟炸“川普是叛徒”的敘事,仿佛橢圓辦公室直通克裡姆林宮。

特別檢察官穆勒耗資3200萬美元,歷時三年,交出一句模棱兩可的結論:“無足夠證據起訴,但妨礙司法的可能性不能排除。”這就像法官宣判:“你沒罪,但我們巴不得你有罪,所以先在恥辱柱上吊三年。” 彈劾接踵而至,成了“立法恐嚇”的新玩具。

第一次彈劾源於與烏克蘭總統的一通電話,指控川普“勾結外國幹預大選”。然而,真正幹預選舉的卻是推特與臉書。它們聯手封殺“亨特·拜登筆記本門”,將確鑿丑聞抹黑為“俄羅斯假消息”。這是美國政治史上最露骨的言論審查,卻被媒體包裝成“守護民主”的聖戰。

自由派用“民主”的旗幟,揮舞審查的鐮刀,硬生生將真相碾成他們想要的劇本。

第三幕:全球唯一被封號的總統(2021)

2021年1月6日,國會山事件成為壓垮川普的最後一根稻草——或者更准確地說,是左派“永久封殺”的絕佳借口。

川普在演講中多次呼吁“和平與愛國”,但主流媒體刻意剪輯,放大他提到的“戰斗”一詞,迅速將整場事件定性為“煽動叛亂”。定性完畢,處刑開始。

科技巨頭聞風而動,展開史無前例的聯合絞殺:推特永久封號,臉書、YouTube、Instagram同步下架其內容;Stripe切斷募款渠道,Shopify封殺川普相關商品;連Zoom會議賬戶都有人提議凍結,只差沒把他趕出Gmail。

這一刻,美國總統成為“數碼階下囚”。最荒誕的是,塔利班發言人照常發推,伊朗最高領袖賬號暢通無阻,而合眾國總統,卻被驅逐出互聯網。

自由派曾口口聲聲說“我們不與獨裁者為伍”,結果卻親手將言論審查制度打造成高科技獨裁的樣板房。

那一天,不是川普被“消音”,而是整個西方言論自由的悄然下葬。

第四幕:司法的獵巫行動(2022–2023)

在科技審判之後,左派全面切換到“法治獵殺模式”。

2022年8月,FBI突襲海湖莊園,理由是“涉嫌非法保存機密文件”。現場如同偵探小說加真人秀的合體:特工翻遍梅拉尼婭的衣櫥,記錄私人信件,還不忘點評一番“裝潢太俗”。媒體連番轟炸,炒作“川普藏有核機密”,甚至暗示他可能出售給外星文明。

隨後,各級司法機關輪番上陣,排隊獻藝:
紐約州指控川普集團誇大資產估值;
佐治亞州檢方稱其“幹預選舉”;
曼哈頓地檢翻出“艷星封口費”舊賬,並硬生生將普通財務紀錄升格為34項重罪指控。

一切都像是好萊塢預告片的堆砌:“通俄失敗?那就艷星來補;封口不成?那就會計加罪。” 目的只有一個——營造出一個“天理難容、罪有應得”的政治怪物。

川普稱這是一場“法律武器化、司法外包的選戰幹預”;而左派則擺出標准口號:“沒人能凌駕於法律之上。”

問題是:法律不是選票,法院不是舞台,而他們卻拿著法條當機槍,為“民主”編織出一場定向清除的表演。



第五幕:暗殺傳聞與文化圍剿(2023–2024)

進入2024年,反川普已不再是“政治批評”,而是一種“文化懲罰”。

7月,賓夕法尼亞演講現場,一顆子彈擦耳而過;9月,佛州,一名疑似持槍嫌犯被當場逮捕。主流媒體集體噤聲,刻意回避“暗殺”二字;好萊塢導演則趁勢拍出短片《假如川普死了》,稱其為“藝術實驗”。深夜脫口秀節目把川普之死當作笑料,台下觀眾笑得前仰後合。

在虛擬世界裡,“殺死川普”成了一種亞文化風潮。AI生成的死亡畫面、爆頭特效、葬禮剪輯在TikTok瘋傳。而拜登那句“他背後有個靶心”,被官方解釋為“修辭性表達”。

最黑色的諷刺是:正是那些高舉“反暴力”“反仇恨”大旗的人,早已在道德上完成了川普的處決,只差最後一發子彈。

這就是現代左翼文化的冷酷真相:他們不親手殺你,只在虛擬世界裡提前演練一千次如何殺你,還要你鼓掌叫好,說這叫“進步”。

第六幕:王者歸來,笑看廢墟(2024–2025)

2024年大選,川普第三次踏上戰場,不再是那個橫空出世的攪局者,而是被體制放逐後卷土重來的復仇之王。民主黨使出渾身解數,試圖將他斬於馬下:援引第十四修正案剝奪其參選資格,數個“藍州”法院倉促下令將其踢出選票。然而,最高法院連番裁決,憲政的堤壩硬生生擋住了政治操弄的洪流。

輿論戰早已失控,化作一場歇斯底裡的狂歡。AI偽造的音頻“爆料”川普“密謀軍管”;心理學家輪番上陣,電視屏幕上將他診斷為“病態自戀者”;《紐約時報》拋出聳人聽聞的專題《川普勝選=民主終結》,不再是報道,而是政治驅魔的巫術儀式,誓要將“惡魔”逐出人間。

然而,選民用選票給了答案。川普以312比226的選舉人票碾壓哈裡斯,橫掃賓州、佐治亞、威斯康星等關鍵搖擺州,完成了一場驚天逆轉。哈裡斯的敗選演講如一潭死水,面無表情,像是從歷史故紙堆裡撿來的廢稿,連情緒的褶邊都懶得熨平。

民主黨人再度肝腸寸斷:國會山被抗議者圍得水泄不通;高校掀起“選舉哀悼日”罷課潮;議員們叫囂廢除選舉人團,哀歎“體制病了”。至此,自由派的“民主理想”徹底暴露:我贏是民主,你贏是法西斯。

終幕:黑色幽默的清算(2025)

2025年1月20日,川普再度宣誓,成為自克利夫蘭以來首位非連任第二任總統。這一次,他不再是那個深夜推特狂人、與媒體唇槍舌劍的“叛亂者”,而是手握法案、行政令與國家機器的冷血建築師。他的歸來,不是怒吼的復仇,而是手術刀般精准、戰錘般致命的清算。

短短五個月,他完成了幾代保守派的夙願:解散教育部,斬斷左派對下一代的思想洗腦鏈;關閉USAID,終結對外撒錢的荒唐劇;授權馬斯克揮舞高科技手術刀,精簡臃腫的聯邦官僚;通過《萊肯-萊利法案》,叫停拜登的邊境開放政策;重塑關稅體系,高舉經濟主權的大旗;精准摧毀伊朗核設施,讓強硬現實主義重回舞台;最高法院裁決廢除全國性禁令,為行政權正名。自此,保守主義浴火重生。

為這場自毀的悲喜劇鼓掌吧,為這荒誕的結局獻上禮贊。這不是特朗普一人的勝利,而是自由派精英用十年仇恨、審查、操弄與歇斯底裡,自編自導的滑稽落幕。

他們用虛假的正義、偽裝的法治、空洞的道德築起的高塔,終在自身重量下土崩瓦解。 他們無需外敵,自己便是最精妙的反派編劇。而川普,只是漫步廢墟,拾起他們親手丟棄的王冠。

民主黨十年如一日,窮盡心力圍剿川普,欲將其釘上歷史的恥辱柱。結果,他們的劇本徹底翻車,親手捧出一位自羅斯福以來最具影響力的總統。
第 80 樓
逸立
逸立 於 2025-7-03 16:07 寫道:
snowthor 寫道:
逸老師這是出手了還是起哄

Technically, 這屬於起哄的大范疇下的一個小分支,名稱喚作“瞎起哄”
第 81 樓
snowthor
snowthor 於 2025-7-03 16:15 寫道:
逸立 寫道:
Technically, 這屬於起哄的大范疇下的一個小分支,名稱喚作“瞎起哄”


請教逸老師蛋蛋的精度合幾個大瓜
第 82 樓
飛劍仙
飛劍仙 於 2025-7-03 16:16 寫道:
逸立 寫道:

Technically, 這屬於起哄的大范疇下的一個小分支,名稱喚作“瞎起哄”


歡迎多來起哄
瞎起哄
第 83 樓
飛劍仙
飛劍仙 於 2025-7-03 16:17 寫道:
逸老師不來起哄

吃瓜群眾老以為自己就是學者和大儒

北方管這叫給他一大哄
第 84 樓
劉三姐
劉三姐 於 2025-7-03 16:18 寫道:
逸立 寫道:

Technically, 這屬於起哄的大范疇下的一個小分支,名稱喚作“瞎起哄”


十年罵名,一頂王冠:被左翼親手逼上來的川普



來源: Wtp003 於 2025-07-03 15:43:56 [檔案]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閱讀數 : 77 (64757 bytes)


字體:調大/重置/調小 | 加入書簽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貼 | 當前最熱討論主題




2025年7月4日,美利堅合眾國迎來建國249周年。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個煙花綻放、熱狗飄香、星條旗高揚的狂歡日;但對保守派,那些在法庭上被構陷、在社交媒體上被封口、在校園裡被“取消”的人們,這是一場靜默卻酣暢的勝利慶典,一出歷史親自操刀的黑色喜劇。

從紐約中產的皇後區,到富豪雲集的曼哈頓,再到權力中樞的白宮橢圓辦公室,唐納德·川普走出了一條比任何編劇筆下都更曲折、更荒誕的復仇之路。

曾經,他是全國的笑柄,嘲諷如影隨形;如今,他卻翻轉棋盤,以第47任總統的身份凱旋歸來,完成了一場從“政治棄兒”到“王者榮耀”的逆天回環。

這不僅是一場勝利,更是一出由對手親手奉上的荒誕戲劇。他們用盡全力將他推向深淵,卻不料他從廢墟中撿起王冠,帶著冷笑,俯瞰他們的潰敗。

第一幕:嘲弄的開端(2016–2020)

2016年11月8日,川普一拳擊碎希拉裡·克林頓的“玻璃天花板”,當選美國第45任總統。這不是選舉,而是一顆政治核彈,精准轟炸自由派世界的核心。他們曾信誓旦旦:“這絕不可能。”民調專家、主流媒體、好萊塢明星、硅谷巨頭,整個“進步聯盟”用盡全力向選民灌輸一個鐵律:特朗普必敗。

自由派的崩潰如多米諾骨牌般迅速制度化。他們打著“心理療愈”的旗號,搭建起自我安慰的盛大舞台:大學開設“創傷幹預小組”,配備哭泣室、塗色本和療愈小狗;教授們取消期末考試,只為“哀悼民主的隕落”;《紐約客》封面繪出末日景象,評論界集體陷入“全球哀悼模式”,仿佛文明已在一夜間崩塌。

對保守派而言,這場勝利如晴天霹靂的狂喜,但狂喜背後是冷峻的覺醒:他們不僅贏了一場選舉,還被整個體制與文化機器正式列為“公敵”。川普點燃了“被遺忘的美國人”的怒火,那些被沿海精英忽視的工人、農民和小鎮居民。然而,這股怒火很快被自由派重新編碼,貼上“種族仇恨”“厭女情結”“恐同歧視”的標簽。任何偏離主流敘事的聲音,都被套上道德絞索,判處社交死刑。

於是,一個荒誕的時代拉開帷幕:自由派用最動聽的“包容”修辭,編織出最嚴酷的排他邏輯:你若不認同,就不屬於文明人。

第二幕:通俄門與彈劾狂潮(2017–2020)

川普剛踏進白宮,左派便拋棄政策爭論,直指他的總統合法性。在他們眼中,一個“種族主義的真人秀明星”絕非“人民的選擇”。於是,“通俄門”橫空出世——一場現代版的“女巫審判”粉墨登場。 FBI、CIA、司法部與主流媒體結成“道德共謀”的鐵幕:前CIA局長布倫南公開斥特朗普為“俄羅斯滲透資產”;FBI副局長麥凱布密謀援引憲法第25修正案罷免總統;《紐約時報》《CNN》則化身宣傳機器,日夜轟炸“川普是叛徒”的敘事,仿佛橢圓辦公室直通克裡姆林宮。

特別檢察官穆勒耗資3200萬美元,歷時三年,交出一句模棱兩可的結論:“無足夠證據起訴,但妨礙司法的可能性不能排除。”這就像法官宣判:“你沒罪,但我們巴不得你有罪,所以先在恥辱柱上吊三年。” 彈劾接踵而至,成了“立法恐嚇”的新玩具。

第一次彈劾源於與烏克蘭總統的一通電話,指控川普“勾結外國幹預大選”。然而,真正幹預選舉的卻是推特與臉書。它們聯手封殺“亨特·拜登筆記本門”,將確鑿丑聞抹黑為“俄羅斯假消息”。這是美國政治史上最露骨的言論審查,卻被媒體包裝成“守護民主”的聖戰。

自由派用“民主”的旗幟,揮舞審查的鐮刀,硬生生將真相碾成他們想要的劇本。

第三幕:全球唯一被封號的總統(2021)

2021年1月6日,國會山事件成為壓垮川普的最後一根稻草——或者更准確地說,是左派“永久封殺”的絕佳借口。

川普在演講中多次呼吁“和平與愛國”,但主流媒體刻意剪輯,放大他提到的“戰斗”一詞,迅速將整場事件定性為“煽動叛亂”。定性完畢,處刑開始。

科技巨頭聞風而動,展開史無前例的聯合絞殺:推特永久封號,臉書、YouTube、Instagram同步下架其內容;Stripe切斷募款渠道,Shopify封殺川普相關商品;連Zoom會議賬戶都有人提議凍結,只差沒把他趕出Gmail。

這一刻,美國總統成為“數碼階下囚”。最荒誕的是,塔利班發言人照常發推,伊朗最高領袖賬號暢通無阻,而合眾國總統,卻被驅逐出互聯網。

自由派曾口口聲聲說“我們不與獨裁者為伍”,結果卻親手將言論審查制度打造成高科技獨裁的樣板房。

那一天,不是川普被“消音”,而是整個西方言論自由的悄然下葬。

第四幕:司法的獵巫行動(2022–2023)

在科技審判之後,左派全面切換到“法治獵殺模式”。

2022年8月,FBI突襲海湖莊園,理由是“涉嫌非法保存機密文件”。現場如同偵探小說加真人秀的合體:特工翻遍梅拉尼婭的衣櫥,記錄私人信件,還不忘點評一番“裝潢太俗”。媒體連番轟炸,炒作“川普藏有核機密”,甚至暗示他可能出售給外星文明。

隨後,各級司法機關輪番上陣,排隊獻藝:
紐約州指控川普集團誇大資產估值;
佐治亞州檢方稱其“幹預選舉”;
曼哈頓地檢翻出“艷星封口費”舊賬,並硬生生將普通財務紀錄升格為34項重罪指控。

一切都像是好萊塢預告片的堆砌:“通俄失敗?那就艷星來補;封口不成?那就會計加罪。” 目的只有一個——營造出一個“天理難容、罪有應得”的政治怪物。

川普稱這是一場“法律武器化、司法外包的選戰幹預”;而左派則擺出標准口號:“沒人能凌駕於法律之上。”

問題是:法律不是選票,法院不是舞台,而他們卻拿著法條當機槍,為“民主”編織出一場定向清除的表演。



第五幕:暗殺傳聞與文化圍剿(2023–2024)

進入2024年,反川普已不再是“政治批評”,而是一種“文化懲罰”。

7月,賓夕法尼亞演講現場,一顆子彈擦耳而過;9月,佛州,一名疑似持槍嫌犯被當場逮捕。主流媒體集體噤聲,刻意回避“暗殺”二字;好萊塢導演則趁勢拍出短片《假如川普死了》,稱其為“藝術實驗”。深夜脫口秀節目把川普之死當作笑料,台下觀眾笑得前仰後合。

在虛擬世界裡,“殺死川普”成了一種亞文化風潮。AI生成的死亡畫面、爆頭特效、葬禮剪輯在TikTok瘋傳。而拜登那句“他背後有個靶心”,被官方解釋為“修辭性表達”。

最黑色的諷刺是:正是那些高舉“反暴力”“反仇恨”大旗的人,早已在道德上完成了川普的處決,只差最後一發子彈。

這就是現代左翼文化的冷酷真相:他們不親手殺你,只在虛擬世界裡提前演練一千次如何殺你,還要你鼓掌叫好,說這叫“進步”。

第六幕:王者歸來,笑看廢墟(2024–2025)

2024年大選,川普第三次踏上戰場,不再是那個橫空出世的攪局者,而是被體制放逐後卷土重來的復仇之王。民主黨使出渾身解數,試圖將他斬於馬下:援引第十四修正案剝奪其參選資格,數個“藍州”法院倉促下令將其踢出選票。然而,最高法院連番裁決,憲政的堤壩硬生生擋住了政治操弄的洪流。

輿論戰早已失控,化作一場歇斯底裡的狂歡。AI偽造的音頻“爆料”川普“密謀軍管”;心理學家輪番上陣,電視屏幕上將他診斷為“病態自戀者”;《紐約時報》拋出聳人聽聞的專題《川普勝選=民主終結》,不再是報道,而是政治驅魔的巫術儀式,誓要將“惡魔”逐出人間。

然而,選民用選票給了答案。川普以312比226的選舉人票碾壓哈裡斯,橫掃賓州、佐治亞、威斯康星等關鍵搖擺州,完成了一場驚天逆轉。哈裡斯的敗選演講如一潭死水,面無表情,像是從歷史故紙堆裡撿來的廢稿,連情緒的褶邊都懶得熨平。

民主黨人再度肝腸寸斷:國會山被抗議者圍得水泄不通;高校掀起“選舉哀悼日”罷課潮;議員們叫囂廢除選舉人團,哀歎“體制病了”。至此,自由派的“民主理想”徹底暴露:我贏是民主,你贏是法西斯。

終幕:黑色幽默的清算(2025)

2025年1月20日,川普再度宣誓,成為自克利夫蘭以來首位非連任第二任總統。這一次,他不再是那個深夜推特狂人、與媒體唇槍舌劍的“叛亂者”,而是手握法案、行政令與國家機器的冷血建築師。他的歸來,不是怒吼的復仇,而是手術刀般精准、戰錘般致命的清算。

短短五個月,他完成了幾代保守派的夙願:解散教育部,斬斷左派對下一代的思想洗腦鏈;關閉USAID,終結對外撒錢的荒唐劇;授權馬斯克揮舞高科技手術刀,精簡臃腫的聯邦官僚;通過《萊肯-萊利法案》,叫停拜登的邊境開放政策;重塑關稅體系,高舉經濟主權的大旗;精准摧毀伊朗核設施,讓強硬現實主義重回舞台;最高法院裁決廢除全國性禁令,為行政權正名。自此,保守主義浴火重生。

為這場自毀的悲喜劇鼓掌吧,為這荒誕的結局獻上禮贊。這不是特朗普一人的勝利,而是自由派精英用十年仇恨、審查、操弄與歇斯底裡,自編自導的滑稽落幕。

他們用虛假的正義、偽裝的法治、空洞的道德築起的高塔,終在自身重量下土崩瓦解。 他們無需外敵,自己便是最精妙的反派編劇。而川普,只是漫步廢墟,拾起他們親手丟棄的王冠。

民主黨十年如一日,窮盡心力圍剿川普,欲將其釘上歷史的恥辱柱。結果,他們的劇本徹底翻車,親手捧出一位自羅斯福以來最具影響力的總統。
第 85 樓
白馬胖子
白馬胖子 於 2025-7-03 16:37 寫道:
靜觀雲卷舒 寫道:


我只從大的媒體上了解資料,目前為止沒有見到過這條消息,可以把你的原始消息轉過來看一下。
本來現在就是信息爆炸的時代,假消息比真消息還多。每個人只能根據自己的判斷選取自認為可信的資訊,所以每個人對同一事件都可能做出不同的判斷,這是很自然的。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共同探討,有益無害,更何況我們做出什麼樣的判斷根本就無足輕重,只是閒暇時放松扯淡而已 icon_lol.gif
你這個有關間諜畫圖的消息我是少一半信多一半疑。那個地下設施建在100多米厚的花崗岩之下,就是為了防炸,再笨的設計師都不可能在設施正上方設計個一飛沖天的通風口。 。 。 。 。所以,我和毒舌正在探討的通風口和主體設施可能的相對距離問題比較重要 icon_lol.gif

所以說你頭腦簡單孤陋寡聞自以為是丟人現眼

在你所謂的白癡帖裡 美國聯合參謀長 General Dan Caine 有詳細解說 有視頻有真相!

x.com/anmol_kaundilya/...8909569102

多學習 少裝逼 少看CNN CCTV

真丟人!
第 86 樓
白馬胖子
白馬胖子 於 2025-7-03 16:48 寫道:
2018年,以色列摩薩德繳獲的“核檔案”披露了一系列機密文件,其中包括與伊朗本土核武器計劃相關的福爾多燃料濃縮廠藍圖。此次與@TheIntelLab合作,我們將以前所未有的3D方式呈現福爾多燃料濃縮廠的景象。



x.com/Orion__int/statu...1591213060
第 87 樓
逸立
逸立 於 2025-7-03 16:53 寫道:
劉三姐 寫道:
十年罵名,一頂王冠:被左翼親手逼上來的川普



來源: Wtp003 於 2025-07-03 15:43:56 [檔案]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閱讀數 : 77 (64757 bytes)


字體:調大/重置/調小 | 加入書簽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貼 | 當前最熱討論主題




2025年7月4日,美利堅合眾國迎來建國249周年。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個煙花綻放、熱狗飄香、星條旗高揚的狂歡日;但對保守派,那些在法庭上被構陷、在社交媒體上被封口、在校園裡被“取消”的人們,這是一場靜默卻酣暢的勝利慶典,一出歷史親自操刀的黑色喜劇。

從紐約中產的皇後區,到富豪雲集的曼哈頓,再到權力中樞的白宮橢圓辦公室,唐納德·川普走出了一條比任何編劇筆下都更曲折、更荒誕的復仇之路。

曾經,他是全國的笑柄,嘲諷如影隨形;如今,他卻翻轉棋盤,以第47任總統的身份凱旋歸來,完成了一場從“政治棄兒”到“王者榮耀”的逆天回環。

這不僅是一場勝利,更是一出由對手親手奉上的荒誕戲劇。他們用盡全力將他推向深淵,卻不料他從廢墟中撿起王冠,帶著冷笑,俯瞰他們的潰敗。

第一幕:嘲弄的開端(2016C2020)

2016年11月8日,川普一拳擊碎希拉裡·克林頓的“玻璃天花板”,當選美國第45任總統。這不是選舉,而是一顆政治核彈,精准轟炸自由派世界的核心。他們曾信誓旦旦:“這絕不可能。”民調專家、主流媒體、好萊塢明星、硅谷巨頭,整個“進步聯盟”用盡全力向選民灌輸一個鐵律:特朗普必敗。

自由派的崩潰如多米諾骨牌般迅速制度化。他們打著“心理療愈”的旗號,搭建起自我安慰的盛大舞台:大學開設“創傷幹預小組”,配備哭泣室、塗色本和療愈小狗;教授們取消期末考試,只為“哀悼民主的隕落”;《紐約客》封面繪出末日景象,評論界集體陷入“全球哀悼模式”,仿佛文明已在一夜間崩塌。

對保守派而言,這場勝利如晴天霹靂的狂喜,但狂喜背後是冷峻的覺醒:他們不僅贏了一場選舉,還被整個體制與文化機器正式列為“公敵”。川普點燃了“被遺忘的美國人”的怒火,那些被沿海精英忽視的工人、農民和小鎮居民。然而,這股怒火很快被自由派重新編碼,貼上“種族仇恨”“厭女情結”“恐同歧視”的標簽。任何偏離主流敘事的聲音,都被套上道德絞索,判處社交死刑。

於是,一個荒誕的時代拉開帷幕:自由派用最動聽的“包容”修辭,編織出最嚴酷的排他邏輯:你若不認同,就不屬於文明人。

第二幕:通俄門與彈劾狂潮(2017C2020)

川普剛踏進白宮,左派便拋棄政策爭論,直指他的總統合法性。在他們眼中,一個“種族主義的真人秀明星”絕非“人民的選擇”。於是,“通俄門”橫空出世——一場現代版的“女巫審判”粉墨登場。 FBI、CIA、司法部與主流媒體結成“道德共謀”的鐵幕:前CIA局長布倫南公開斥特朗普為“俄羅斯滲透資產”;FBI副局長麥凱布密謀援引憲法第25修正案罷免總統;《紐約時報》《CNN》則化身宣傳機器,日夜轟炸“川普是叛徒”的敘事,仿佛橢圓辦公室直通克裡姆林宮。

特別檢察官穆勒耗資3200萬美元,歷時三年,交出一句模棱兩可的結論:“無足夠證據起訴,但妨礙司法的可能性不能排除。”這就像法官宣判:“你沒罪,但我們巴不得你有罪,所以先在恥辱柱上吊三年。” 彈劾接踵而至,成了“立法恐嚇”的新玩具。

第一次彈劾源於與烏克蘭總統的一通電話,指控川普“勾結外國幹預大選”。然而,真正幹預選舉的卻是推特與臉書。它們聯手封殺“亨特·拜登筆記本門”,將確鑿丑聞抹黑為“俄羅斯假消息”。這是美國政治史上最露骨的言論審查,卻被媒體包裝成“守護民主”的聖戰。

自由派用“民主”的旗幟,揮舞審查的鐮刀,硬生生將真相碾成他們想要的劇本。

第三幕:全球唯一被封號的總統(2021)

2021年1月6日,國會山事件成為壓垮川普的最後一根稻草——或者更准確地說,是左派“永久封殺”的絕佳借口。

川普在演講中多次呼吁“和平與愛國”,但主流媒體刻意剪輯,放大他提到的“戰斗”一詞,迅速將整場事件定性為“煽動叛亂”。定性完畢,處刑開始。

科技巨頭聞風而動,展開史無前例的聯合絞殺:推特永久封號,臉書、YouTube、Instagram同步下架其內容;Stripe切斷募款渠道,Shopify封殺川普相關商品;連Zoom會議賬戶都有人提議凍結,只差沒把他趕出Gmail。

這一刻,美國總統成為“數碼階下囚”。最荒誕的是,塔利班發言人照常發推,伊朗最高領袖賬號暢通無阻,而合眾國總統,卻被驅逐出互聯網。

自由派曾口口聲聲說“我們不與獨裁者為伍”,結果卻親手將言論審查制度打造成高科技獨裁的樣板房。

那一天,不是川普被“消音”,而是整個西方言論自由的悄然下葬。

第四幕:司法的獵巫行動(2022C2023)

在科技審判之後,左派全面切換到“法治獵殺模式”。

2022年8月,FBI突襲海湖莊園,理由是“涉嫌非法保存機密文件”。現場如同偵探小說加真人秀的合體:特工翻遍梅拉尼婭的衣櫥,記錄私人信件,還不忘點評一番“裝潢太俗”。媒體連番轟炸,炒作“川普藏有核機密”,甚至暗示他可能出售給外星文明。

隨後,各級司法機關輪番上陣,排隊獻藝:
紐約州指控川普集團誇大資產估值;
佐治亞州檢方稱其“幹預選舉”;
曼哈頓地檢翻出“艷星封口費”舊賬,並硬生生將普通財務紀錄升格為34項重罪指控。

一切都像是好萊塢預告片的堆砌:“通俄失敗?那就艷星來補;封口不成?那就會計加罪。” 目的只有一個——營造出一個“天理難容、罪有應得”的政治怪物。

川普稱這是一場“法律武器化、司法外包的選戰幹預”;而左派則擺出標准口號:“沒人能凌駕於法律之上。”

問題是:法律不是選票,法院不是舞台,而他們卻拿著法條當機槍,為“民主”編織出一場定向清除的表演。



第五幕:暗殺傳聞與文化圍剿(2023C2024)

進入2024年,反川普已不再是“政治批評”,而是一種“文化懲罰”。

7月,賓夕法尼亞演講現場,一顆子彈擦耳而過;9月,佛州,一名疑似持槍嫌犯被當場逮捕。主流媒體集體噤聲,刻意回避“暗殺”二字;好萊塢導演則趁勢拍出短片《假如川普死了》,稱其為“藝術實驗”。深夜脫口秀節目把川普之死當作笑料,台下觀眾笑得前仰後合。

在虛擬世界裡,“殺死川普”成了一種亞文化風潮。AI生成的死亡畫面、爆頭特效、葬禮剪輯在TikTok瘋傳。而拜登那句“他背後有個靶心”,被官方解釋為“修辭性表達”。

最黑色的諷刺是:正是那些高舉“反暴力”“反仇恨”大旗的人,早已在道德上完成了川普的處決,只差最後一發子彈。

這就是現代左翼文化的冷酷真相:他們不親手殺你,只在虛擬世界裡提前演練一千次如何殺你,還要你鼓掌叫好,說這叫“進步”。

第六幕:王者歸來,笑看廢墟(2024C2025)

2024年大選,川普第三次踏上戰場,不再是那個橫空出世的攪局者,而是被體制放逐後卷土重來的復仇之王。民主黨使出渾身解數,試圖將他斬於馬下:援引第十四修正案剝奪其參選資格,數個“藍州”法院倉促下令將其踢出選票。然而,最高法院連番裁決,憲政的堤壩硬生生擋住了政治操弄的洪流。

輿論戰早已失控,化作一場歇斯底裡的狂歡。AI偽造的音頻“爆料”川普“密謀軍管”;心理學家輪番上陣,電視屏幕上將他診斷為“病態自戀者”;《紐約時報》拋出聳人聽聞的專題《川普勝選=民主終結》,不再是報道,而是政治驅魔的巫術儀式,誓要將“惡魔”逐出人間。

然而,選民用選票給了答案。川普以312比226的選舉人票碾壓哈裡斯,橫掃賓州、佐治亞、威斯康星等關鍵搖擺州,完成了一場驚天逆轉。哈裡斯的敗選演講如一潭死水,面無表情,像是從歷史故紙堆裡撿來的廢稿,連情緒的褶邊都懶得熨平。

民主黨人再度肝腸寸斷:國會山被抗議者圍得水泄不通;高校掀起“選舉哀悼日”罷課潮;議員們叫囂廢除選舉人團,哀歎“體制病了”。至此,自由派的“民主理想”徹底暴露:我贏是民主,你贏是法西斯。

終幕:黑色幽默的清算(2025)

2025年1月20日,川普再度宣誓,成為自克利夫蘭以來首位非連任第二任總統。這一次,他不再是那個深夜推特狂人、與媒體唇槍舌劍的“叛亂者”,而是手握法案、行政令與國家機器的冷血建築師。他的歸來,不是怒吼的復仇,而是手術刀般精准、戰錘般致命的清算。

短短五個月,他完成了幾代保守派的夙願:解散教育部,斬斷左派對下一代的思想洗腦鏈;關閉USAID,終結對外撒錢的荒唐劇;授權馬斯克揮舞高科技手術刀,精簡臃腫的聯邦官僚;通過《萊肯-萊利法案》,叫停拜登的邊境開放政策;重塑關稅體系,高舉經濟主權的大旗;精准摧毀伊朗核設施,讓強硬現實主義重回舞台;最高法院裁決廢除全國性禁令,為行政權正名。自此,保守主義浴火重生。

為這場自毀的悲喜劇鼓掌吧,為這荒誕的結局獻上禮贊。這不是特朗普一人的勝利,而是自由派精英用十年仇恨、審查、操弄與歇斯底裡,自編自導的滑稽落幕。

他們用虛假的正義、偽裝的法治、空洞的道德築起的高塔,終在自身重量下土崩瓦解。 他們無需外敵,自己便是最精妙的反派編劇。而川普,只是漫步廢墟,拾起他們親手丟棄的王冠。

民主黨十年如一日,窮盡心力圍剿川普,欲將其釘上歷史的恥辱柱。結果,他們的劇本徹底翻車,親手捧出一位自羅斯福以來最具影響力的總統。

弱弱咕噥一聲:“貼這麼長的一個帖子,分明就是不想讓人讀的。即使有個別膽大不怕shi的拼老命讀了,最終也是得無疾而終含淚放棄的。”
第 88 樓
逸立
逸立 於 2025-7-03 16:55 寫道:
snowthor 寫道:
請教逸老師蛋蛋的精度合幾個大瓜

這具體要看是什麼瓜。是歪倭瓜還是薄瓜瓜?
第 89 樓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