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12万人走上街头送别,莱希在民众心目中地位如何?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当地时间5月23日,伊朗已故总统莱希等直升机事故罹难者的遗体送抵拉扎维呼罗珊省马什哈德,这里也是他的故乡。上万民众参加游行,向莱希等人做最后的告别。


举国哀悼期间,伊朗总体社会氛围如何?民众如何看待莱希总统骤然离世对国内政治的影响?观察者网与定居德黑兰的文博工作者邱榷树先生对话,带来他的观察。

观察者网:据您的观察,莱希总统葬礼期间,伊朗社会的总体氛围如何?


邱榷树:伊朗社会有支持体制也有反对体制的人。支持者大都会上街参加悼念,我看到报道是有整整12万人走上街头送葬。

当然,也有一些反对体制的人,为了发泄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抱怨经济状况,会在那里“庆祝”,但这些人只占一小部分。大多数民众的态度比较淡定,因为莱希之上还有最高领袖、宪法监护委员会和专家会议等整个决策层,并没有因为这次事故受到任何影响,所以民众心理上并不预期会出现比较大的变故。

至于说莱希总统的国葬规格问题,一方面,莱希被安葬在他的家乡圣城马什哈德。而伊朗地位最高的那一层领导人(包括开国元老),按惯例会安葬在德黑兰的霍梅尼陵墓旁边,比如第4任总统、伊斯兰革命的核心人物拉夫桑贾尼。

莱希总统的葬礼应该说还是遵循伊朗定制,生于斯、葬于斯。比如之前殉职的苏莱曼尼将军葬在了故乡克尔曼,上个月在伊朗驻大马士革领事馆空袭中殉职的伊斯兰革命卫队准将扎赫迪,也葬在了故乡伊斯法罕。这是一个比较正常的习俗。




当地时间5月22日,德黑兰大量民众走上街头,参加总统莱希等直升机事故遇难者的遗体告别仪式图自:视觉中国

观察者网:伊朗国内怎么看待莱希总统的执政功绩?

邱榷树:包括西方媒体一直渲染莱希总统的所谓“污点”是上世纪80年代末,他在担任司法系统公职期间,强硬通过了对“异见人士”的死刑判决,被认为执行力很强。不过这件事很复杂,应该分两面看。


一方面,这批“异见人士”大多是反对伊朗巴列维政权的左翼人士。当初普遍是一些比较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下基层搞动员、联系群众的能力不强;而当时的伊朗国内宗教势力,既有影响力,又有基层动员能力。于是,这些左翼人士试图通过拉拢、利用伊朗的宗教势力,即所谓“红与黑”的结合,来实现革命、赶走国王,然后再由他们自己执政。其想法跟1905年的伊朗立宪革命很类似。然而,他们在后续的权力斗争中败给了宗教势力,自己也身陷囹圄。

而至今流亡在伊朗境外的反对派势力,大多是巴列维国王的支持者。这些人内心并不同情当初遭到处决的左翼人士,所以,虽然西方媒体表面上大肆炒作莱希过去的司法任职经历,试图证明所谓“残暴”,但是,那批伊朗反对派并没有因此对莱希抱有特别负面的看法。

如果说,伊朗民众对莱希的执政有不满意的地方,即认为2021年的总统选举有“保送”的嫌疑,因为当时的宪法监护委员会把一些有能力的候选人都卡掉了,导致莱希得罪了一部分伊朗保守派内部的实干派人士。不管是保守派还是改革派,许多人都不愿意加入他的内阁。

尽管如此,莱希总统在执政期间还是非常勤劳,每周都要下基层慰问、视察。这也给基层留下了比较好的印象。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74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57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