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基层干部,正在用形式主义对抗官僚主义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上周某家权威媒体报道一件事,湖北某县村民在申请低保通不过,才发现自己名下有营业执照,显然这不是她注册的,而这并非个例。在这个村,有134位村民被人“热心”注册了个体工商户执照。


村民们发出疑问,到底是谁用我们的身份信息注册了这些空壳执照?




后面查明了是镇工商所注册员通过镇政府工作人员获取部分村民信息,违规办理的。

再深究一下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干,是为了完成市场主体增量指标任务。

文章里面提到,这个镇现任市场监管所负责人拿到的市场主体增量指标任务是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县工商局)下达。

2023年,他在上级单位开会时,接到表格形式的任务指标,数量是420个左右。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每年为这个事都搞得头痛,排名、通报、点名批评!他和一些基层一线人员已经“要被逼疯了”。

市场主体,通俗点讲就是在市场上从事经济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有5万员工的集团公司和有5人员工的小公司都是市场主体,哪怕开个店铺卖包子也是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市场主体越多,说明这个地方经济活跃程度高。市场主体多,就会有营收,自然带动地方税收。

所以很多省份都会下发开展市场主体增量行动的方案,从省、市区,到县、镇,指标逐级向下安排,各级按照方案指标完成任务。


当然最终任务是摊派到社区、村支书们,他们为了完成任务四处“拉人头”,找亲朋好友完成登记注册,自己的名下挂了几十个经营主体。



这是不是形式主义?


肯定是。这种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把市场主体培育发展简单理解为注册即培育,仅仅是为了完成冲量任务。

注册后的经营主体空挂着,没有实质性经营活动,对经济没有任何贡献,反而会抬高“水位”,让基层每年拼命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难度一年比一年高。

从市场主体增量到政务新闻宣传、法院的庭前调解等等,体制内很多工作都要下任务,下指标。

应该说这些任务和指标出现之初的目的是好的,让基层工作目标明确,无疑是推动工作开展的主要的、重要的方式,能够让基层工作有的放矢,为基层找到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

但后面一些领导和单位为了自己的政绩,不切实际地提出任务和指标,把任务一股脑儿地扔到基层,只图自己干净利索,不顾基层承担能力,消化情况。

有时为了体现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甚至反复给下级发通知、提要求,还动辄排名通报,把压力传给下面,极大地挫伤干部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大增加了他们的负担,以至于基层干部们用形式主义来抵抗这种官僚主义。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09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