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專訪《人類簡史》作者:未來10年,學什麼不會失業?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人的一天只有24小時,一份合理的安排是8小時睡覺,8小時工作,另外8小時自由娛樂。可我們卻經常感到時間不夠用,或者是另一個極端——不知不覺,時間就不見了。


互聯網危機感始終籠罩著年輕人。在老一輩看來,Z時代青年玩轉網絡、懂得很多,能做到許多他們做不到的事;但年輕人在互聯網裡泡得越久,越覺得自己好像永遠2G網速,什麼都不知道。

在這焦慮感的背後,無處不在的算法卻永恒地奔跑著,新聞永不停歇,市場永不休市,社交網絡永遠運轉。


算法帶來了強烈的社交媒體倦怠。我們通過大數據系統打分選擇衣食住行,通過電子屏幕待在算法為我們准備的信息繭房裡,甚至通過虛擬的聊天軟件建立和真實的人的連接——卻還時常有種搭不上時代列車的感覺。

十幾年前,尤瓦爾·赫拉利撰寫《人類簡史》時就已經做出過這樣的預言:幾千年萬年來,人類能夠站在智人頂峰、發展進化出繁榮的文明就在於我們擁有講故事的能力。我們能夠創造並相信虛構的概念,諸如法律、宗教、公司和國家,它們有效地維持著人類社會的運行秩序。

然而,計算機的發展卻可能超越人類在決策、數據處理和創造力方面的能力,逐漸取代人類在社會中的主導地位。

這個預言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從2018年他開始撰寫新書《智人之上:從石器時代到AI時代的信息網絡簡史》,伴隨著人工智能大爆發的背景,他更加關心這會對普通人產生什麼影響。



“我們是有機動物,按照晝夜、夏冬的有機循環規律生活,有時活躍,有時放松。但現在,我們被迫生活在永不休息的計算機主導的環境中。它們也逼迫著我們保持永遠活躍——但如果你強迫一個有機體永遠活躍,結局一定是崩潰而死。”尤瓦爾·赫拉利對36氪“後浪研究所”說。


很多年輕人也意識到信息網絡對自己的負面影響,他們開始主動訓練算法、挑戰XX天不用手機、戒斷網絡、不用社交媒體——但人不可能逆勢而為,永遠隔絕算法。在信息時代,如何與不確定性和焦慮自處是每個人必修的課題。

這本新書正是關於一個碳基生物在硅基世界中,應該如何做好准備來適應這個無機硅芯片主導的世界。36氪“後浪研究所”采訪到尤瓦爾·赫拉利,和他聊了聊中國年輕人時代情緒的變化,與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4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8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