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李银河:韩江是最能引起我共鸣的诺奖作家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我读过不少诺奖作家的作品,找到过一部丛书,全都是诺奖得主的作品,我就按照丛书的目录挨排阅读。阅读印象有的喜欢(如黑塞),有的不喜欢(如石黑一雄)。但我发现在我所读过的诺奖作家作品中,最能引起我强烈共鸣的是韩江。


“她的大腿上长出了茂盛的白色根须,胸脯上开出了暗红色的花,浅黄、厚实的花蕊穿出乳头。”这是我刚刚读到的韩江《植物妻子》开篇的一段话。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了一株植物:怎么会?为什么?这个悬念马上把人拽到惊恐万分欲罢不能的境地。尽管超现实主义的笔法可以让任何东西变成任何东西,但是作品的优劣高下全看这个变身过程合不合理,可不可信。韩江用大量无可置疑的细节让这个人变植物的过程变得真实可信,仿佛亲眼目睹,触手可得;同时这一变身有着人性的和社会的以至哲学的逻辑合理性。




这个人与植物的母题在韩江的小说中是反复出现的。写于2004年的《素食者》讲述了一个女人因为突然间不断地梦到血腥、杀戮而决定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并最终完完全全地将自己当作一棵植物的故事。


为什么一个人想要成为植物呢?原因就是为了远离与人的角逐,摆脱暴力和黑暗。韩江形容自己的作品是在“质问人间的复杂格斗”,“通过这么极端的故事,我感到我可以提问最难的人性问题”。她作品的英文译者黛博拉·史密斯(Deborah Smith)认为,要在一个暴力横行的世界,探索创造一个纯真世界的可能性,正是韩江写作的动力来源,不论《素食者》还是她的其他作品。黛博拉·史密斯认为:“她(韩江)建立了独特的自我风格。她笔下的角色可以无比残暴,同时无比善良。她所写的内容通常很极端,不是极端的性行为,就是极端的暴力和戏剧冲突,但她的语言从来不是大喊大叫的类型。她的笔法很自控,但不是纪实报道式的冷漠。我觉得,她对过度煽情和冷眼旁观之间的平衡把握得刚刚好。”

韩江让我感到最有共鸣的一点就是对植物状态的喜爱和执着追求。我这个人天生厌恶人们之间的勾心斗角,心机算尽。我喜欢的人际关系是单单纯纯,清清爽爽,相亲相爱,其乐融融。稍微复杂一点、阴暗一点、阴险一点的关系我就不能忍受,所以我从来不爱看各类勾心斗角的戏剧,不爱听七大姑八大姨的剧情,在现实生活中也尽量避开复杂费神的人际关系。


我有一位发小,家里养了很多的猫和狗,有一次她对我说:我最不想做的就是人。我的专业是社会学,研究对象就是人。有时我暗暗思忖,当初不如去学动物学,与跟人打交道相比,与动物交往要单纯可爱得多。后来我又进一步想到:与其学动物学还不如学植物学,成天跟植物打交道更加省心,更加美好,它们不跑不闹,默默无语,有一点阳光雨露就自然生长,活得坦坦荡荡,舒舒展展,从不会打扰别人,这是多么美好的生存状态啊。

韩江有一次说:“至今为止,我一共发表过七本长篇小说,这些小说的构架和温度都不一样,其中也有极力想要接近寂静于沉默的小说。”她的作品引我共鸣的就是这种“接近寂静于沉默”的状态,植物的状态。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293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