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飘》的启示录:大萧条时代什么畅销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曾经,我对格丽特·米切尔的《飘》,认识非常肤浅。


应该跟钱钟书差不多。

这句话貌似没毛病。因为说钱钟书肤浅,等于说自己肤浅。


钱钟书对《飘》,确实有些不屑。

《围城》里,有一段写方鸿渐到买办张吉民家相亲:

饭后散坐抽烟喝咖啡,他瞧见沙发旁一个小书架,猜来都是张小姐的读物。一大堆《西风》、原文《读者文摘》之外,有原文小字白文《莎士比亚全集》、《新旧约全书》、《家庭布置学》、翻版的《居里夫人传》、《照相自修法》、《我国与我民》等不朽大著,以及电影小说十几种,里面不用说有《乱世佳人》。

钱钟书为张小姐的书架摆上《乱世佳人》,无非是为了衬托这一人物的性格,正如曹雪芹写秦可卿的房中陈设一样。《乱世佳人》这样的书名,是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地摊文学”的。

如果说,把雨果的《苦难的人们》翻译成《悲惨世界》的译者很伟大,那么把《飘》翻译成《乱世佳人》的译者,也同样“伟大”。

你能想象,一本叫《飘》的书比《乱世佳人》更畅销吗?

无法想象。

但一度,《Gone with the Wind》(《飘》)居然比《圣经》还畅销。




那是1929年到1941年的十余年,是美国至今为止最为漫长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飘》在上市的第一年里就卖出了100万册,后来它被改编成电影,更是创下了电影史上难以超越的票房纪录。

大萧条时期,一蹶不振的经济带给人们重创的,不仅是钱包,还有心灵。面对惨淡的生活,人们最需要的,也许就是一针像《飘》这样的强心剂。

米切尔在这部爱情小说中,塑造了一个穿越了南北战争顽强活下来,具有迷人魅力的美国女性——斯嘉丽。斯嘉丽的魅力来自于,在她的身上汇集了现代与传统的双重价值观,她自私、任性,喜欢操纵别人,但是同时她又乐观、坚韧。最重要的是,她身上散发着一种在萧条时代里最为可贵的勃勃生机。


玛格丽特·米切尔曾说,“如果说《飘》有主题的话,那么其主题就是生存。”

无论是书籍还是电影,没有人不在看过《飘》后,对战胜生活的苦难升腾起坚定的信心。

当年,我迷上《飘》这本书,是因为跟我最要好的一个女孩子,非常美貌,脸色像百合花一样苍白,眼睛像雪松那样幽暗,她常常让我想起“费雯丽”,想起“赫思嘉”,想起世上一切既危险又脆弱的美丽。

如今我对《飘》的理解有些不同。《飘》给我的印象不再是爱情、青春,它讲述更多的是恩、力量、生命力、重建力……当赫思嘉,在亚特兰大大火之夜,用一匹病痨的劣马,拖着一家老小返乡,站在自己的红土地上,咬牙切齿地说:“我发誓,我将熬过这一切,我将不会让自己再挨饿。”——她让我整个灵魂都为之颤栗,为之折服。

面对经济萧条,男人们沉迷于游戏《黑神话;悟空》的英雄主义,企图唤起男性久远的雄性记忆;我们女人要做的,也许是要像“赫思嘉”那样,果断撕掉温情的面纱,脚踏大地,勇敢地迎接风雨洗礼。既然,经济萧条将我们的自信击得粉碎;既然,经济萧条把我们对岁月静好的期望完全打破,那么,不如战斗,跟生活恶斗一场!

偶尔,我会翻出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照片,这张脸,端庄又不失妩媚,坚定又桀骜不驯。我喜欢这样的面孔,充满了力量,仿佛是她精神的写照。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1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