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中日達成10項共識,民粹生意會涼嗎.....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人民日報》“征集中美友好合作故事”的第二天,中日達成10項共識。

《環球時報》發表社評《現在就是中日關系改善發展的好時機》,表示“脫鉤斷鏈”不符合中日關系的現實,任何打算在中日之間推動它的企圖也都不可能實現。“


風向轉變得有點大、風力也很足——這當然是好事,四十多年前,我國重新打開國門、改革開放時,開放的主要對象,就是以美國日本(专题)為主的發達國家。當時,除港資外,日資是最先投資中國的外資。

中日這10項共識中,在我看來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七條:加強媒體、智庫交流合作,在雙邊關系中發揮積極作用,著力改善民意和輿論環境。支持雙方開展新媒體交流合作,鼓勵兩國正能量網絡創作者相互交流。

也許,網絡上的一些無腦反日聲音會消停一陣了,因為商場的海報像旭日旗而喝令商家撤下的“戰馬行動“,大約也會偃旗息鼓了。

但是,要真正地改善民意和輿論環境,除了官方共識外,還需要更多的民間共識。

這裡我需要首先聲明一下,我本人堅決反對、仇視日本軍國主義,對日本軍國主義,我不僅有家仇,也有家恨。我爺爺當年被日軍抓壯丁,後伺機逃走,日本兵在背後開槍追擊,僥幸逃脫,但腳板在逃跑過程中被竹子貫穿,潰爛月余。

我知道,這樣的聲明裡,藏著我的揮之不去的恐懼——我多次講述這樣的家史來為自己打造一副盾牌,用以抵擋某些狂熱分子的攻擊。三年前,湖南城市學院某老師,在給學生上《建築文化概論》課時,因為說了一句“日本人精益求精”,引發學生李某拍桌子辱罵,並課後舉報。結果呢?學校調查後,把這個老師調離教學崗位,到圖書館當管理員去了。

你哪怕什麼也不說,只是開了一輛日本車,也可能被砸破頭。

當然,如果你告訴這些正義的愛國青年,別吃方便面,別唱拉卡OK,別掃二維碼……因為它們都是日本人發明的,他們會跟你急。

這就是我們當前面臨的輿論環境。




我知道,我在這裡寫下這篇文章,肯定會被一些人扣上“精日”的帽子,但是,中日10項共識給了我勇氣,為了讓這樣的官方共識變成更廣泛的民間共識,為了讓更多人恢復起碼的常識,我還是想在這裡提幾點小小的建議——

比如,能不能明確告訴大家,和服是日本傳統文化,不是日本軍國主義文化?

嚴格地講,和服更是中華傳統文化之一種。在日本的歷史文獻中,和服最初被稱為“吳服”或“唐衣”,日本江戶時代的《裝束要領抄》稱:“和服沿唐衣服而其制大同小異益。本邦通中華也始於漢,盛於唐世時。朝廷命賢臣因循於徃古之衣乖滧折蛛s諍禾浦疲浜謎哐匱刹緩謎卟菅啥1景鈧奈鍇瓴灰字ㄊ揭病!


但是,特別魔幻的是,近年來發生了多起因路人穿和服而引發爭執的事件。

不僅如此,杭州西湖斷橋附近,有個男主播在直播時,穿了一雙木屐被一群大爺大媽圍堵指責。這名男主播則辯稱木屐是起源中國的,這樣穿沒問題。這更引起了公憤,雙方發生激烈爭吵。

因為反對日本軍國主義,就連日本的和服與木屐——對了,還有美麗的櫻花——一起反對,而且反對的分貝非常高,說明正常邏輯的空氣在我們這裡是稀薄的。



再比如,能不能明確告訴大家,我國境內的日本人學校不是在培養間諜。

網上這類文章很多。

例如有篇文章寫道,“這些學校上上下下全都由日本人管理,拒絕中國人參觀,還不服從中國管理。日本人到底有多囂張,明目張膽在中國建立日本人學校。”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3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