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溫家寶: 當下中國氣氛何等肅殺!網傳溫家寶回信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蔡慎坤評論文章:溫家寶2024年12月23日給母校中國地質大學楊巍然老師用毛筆寫了一封信,信裡談論的都是學術和人情,只字不談政治,按說這樣的信在稍微開明的年代,完全是可以登在官媒上的,只是一尊時代,任何退隱的黨內元老都不允許現身不允許發聲,溫家寶這封信只能在民間傳播。


溫家寶給這個時代給一代人留下來的最大的警示就是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功,經濟體制改革不可能進行到底,已經取得的成果還有可能得而復失,社會上新產生的問題,也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歷史悲劇還有可能重新發生。

當年哪裡有災難哪裡就有溫家寶的身影,許多人對他的這種勤勞不以為然,給他貼上“影帝”的標簽,他談憲政談改革談民主談人權都被罵成是作秀演戲,他的講話被禁,央媒不給報道,現在回頭看看,溫家寶主政的時代是不是相對開明的時代,雖然囿於形勢,也有諸多掣肘,但那是一個可以放膽說話的時代,那是一個中產階層迅速崛起的時代,那是一個還有一點美好回憶的時代。


溫家寶給楊巍然老師的信

尊敬的楊巍然老師:

您九月十日的信,及所附《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動力機制及其遠程效應》論文,曾伍勳教授九月四日的信,及所附《大地行吟》五節專輯均已收悉,十分感謝!

驚悉李舜賢教授,王思源教授不幸逝世。深感悲痛,謹致哀悼,並向他們的家人表示慰問。您和郭鐵鷹老師都年過九十,仍堅持指導年輕教師從事青藏高原構造研究,對事業的熱愛和對學術的追求令人感佩。

對西藏高原地質構造,我沒作過任何研究,只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後,接受美國《自然》雜志主編艾伯茨專訪時談到地震成因時,提到青藏板塊。


我說,這次地震是印度板塊向北俯沖造成。青藏板塊向東俯沖,地震區處在龍門山斷裂帶。斷裂西部向東仰沖,然後向北東走滑,經過精確測量震中地區地殼水平位移1.5米,折層東部下陷20 厘米。

此後我十分關注青藏板塊形成演化的動力機制,特別是地幔活動的影響。我認為燕山晚期至今,地幔活動的影響越來越大,已成為青藏高原隆起的重要因素。地球科學的研究,應將內圈層外圈層作為一個整體,青藏高原構造研究,特別應重視地幔的活動。


《大地行吟》越辦越好,這是學校支持,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我之所以支持和鼓勵辦好《大地行吟》,根本考慮是科學必須與文化,藝術相結合。近代以來,隨著礦業的發展,我國湧現了一批傑出的地質學家,他們中的一些人既是科學及,也是社會活動家和文學家像李四光,丁文江,章鴻釗,楊鍾健,謝家榮等。我常饒有興趣地讀他們各類著作,了解他們的歷史經歷,生活情操,思想境界,學術造詣,治學精神和工作作風。

我曾在《紀念馬杏垣先生》文中寫道,在西南聯大期間,馬先生曾以“馬蹄”為筆名創作了一幅表現八路軍戰士的木刻作品,並在中國共產黨主辦的《新華日報》上發表。除表現出愛憎分明,思想更加熾熱外,也反映出他從年輕時就有良好的藝術基礎。學地質的一定要學一些文學,藝術。這對於發揚我國優秀文化傳統,啟迪青年的創作思維,具有深遠意義。 值此新春到來之際,請轉達我對全校老師同學們的問候,祝大家身體健康學習進步,新年快樂! 此復,順致敬意

溫家寶 二0二四年 十二月廿三日




1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6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