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上海又一次站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血压不降、麻醉不睡、泻药不泻”,上海医生又一次站到了全国舆论的风口浪尖。


他是上海市政协常委、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

上海两会,郑医生等20位上海市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一份《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的提案,矛头直指“临床实践中发现某些集采药药效不稳定”,引发了不少医生的共鸣,舆论热度也很高。


集采药品的质量问题涉及甚广,是个马蜂窝。我真替郑医生们捏把汗。

01

其实,2024年12月第十批药品集采出现的“超低价”,就引发了社会舆论对集采药品质量的忧虑。据央视报道,有网友发问,“3分钱一片的药(指阿司匹林肠溶片),你敢吃吗?”

集选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肠溶片中选企业共7家,中选价格在3.4分/片—4.8分/片。这么低的价格,老百姓有点慌,业内也有质疑的声音。有参与集采的药企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直言“价格低于4.5分钱就属于非理性报价”。

医保部门对舆论的质疑作出了回应。

在2024年12月30日的官方公众号推文中介绍:

经查询国内某化工服务平台,阿司匹林原料药市场行情价格约每公斤30元左右,折合成100mg/片的原料成本为3厘钱,大批量采购价格更低,因此企业可以有效控制成本。

但是,这一解释似乎并没有打消专业人士的疑云。

接受采访的药企负责人指出,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包衣片价格比原料药更贵,再加上另一种关键的辅料,整个原辅料成本很难低于2.3分/片。


另有专业人士指出,药品质量还和工艺规格有关,比如阿司匹林原料药的粒径越小,价格越贵,其溶出度越高,越接近原研药(在中国“原研药”主要是指过了专利保护期的进口药)。

医药行业有极高的专业壁垒,“阿司匹林之争”孰是孰非,见仁见智,无从定论。不过,阿司匹林这样的老药都有这样的争议,说明集采这事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

02

2018年启动、2020年加速的医保药品集采,中国的医保药品市场完成了一次大洗牌——短短数年,进口药、原研药全面退场,国产仿制药一统天下,实现了医保药品全面快速的价格下沉。


下沉好啊,有下沉就有商机。医保药品大洗牌,洗出了一批“精准踩点”的药界新贵。贵就贵在历批集采执行一年后与执行一年前相比销售额大增。比如,增幅高达265倍的广东某家医药公司,这家2005年成立、注册资金500万元的企业是集采变局的第一赢家。从地域分布看,浙江药企的表现突出,集采后的销售增幅榜T0P10的半壁江山出自浙江。

大大小小的药界新贵有两大绝技:

其一,是集采执行时间一年内上市的药品品种。这种为集采量身订做的产品,在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对原研药的复刻,业内称之为“光脚药”,很是形象。

其二,是“原料制剂一体化”,本来是制造原料的厂家造成品。除了浙系药企凭借“原料大省”的底蕴迅速崛起外,部分原料大厂也在集采前后进步神速。

那些大厂、老厂的“进步神速”还能用实力雄厚、技术积累厚积薄发的“超常规发育”解释。那些以“超低价”挤进集采名单的小厂、新厂,又是怎么临时抱佛脚造出“良心药”的呢?

且不说研发成本、设备折旧之类的“高端成本”,数百万评测费用的准入成本是绕不过去的。“超低价”仨瓜两枣的利润空间,是怎么抠出来的呢?

无从得知。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