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985高校畢業生人均年入百萬?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大學生回來啦……”


“像你這學歷,畢業就能找到好工作吧?”

“到時候一年能掙幾萬呀?”


“一百萬不是問題吧?”

在鄉親們的一聲聲詢問中,佳佳(化名)總是尷尬地笑著說“不一定”,但往往被認為是“太謙虛”。只有她知道,事實並非如此,身邊同學為工作發愁的不在少數。而鄉親們的詢問映射了他們對高學歷的濾鏡,在這裡筆者將其聚焦於學歷與工作、收入的關系,表現為人們不自覺將學歷作為找到好工作、獲得高收入的重要甚至是決定性因素。

一、 高學歷與高收入並非完全對等

通常來說,高學歷是指考上名校或讀研讀博的人,這些人往往在智商、應試能力等方面具有過人之處。但是,影響收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個人層面,有許多高學歷不能體現的因素,包括情商、工作經驗、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生活習慣等,個人的專業和職業路徑也會影響其收入,如社區工作者的收入可能不如商業或技術領域工作者,在技術密集型行業,技能和經驗可能比學歷更重要。在更宏觀的層面,國家政策、勞動力市場的供需結構、主流文化價值觀等也可能會影響收入。由此可見,高學歷與高收入的關系並非絕對。盡管在競爭激烈的勞動力市場中,學歷作為一個容易觀察和評估的指標,經常被用來篩選人才,但不可過分強調。並且,隨著教育擴招,“文憑貶值”、“大學生就業難”等現象側面反映了教育投資風險的存在。筆者認為,一紙文憑所創造的價值正在減少,只有沉澱下來獲得真才學識,才可能在勞動力市場中保持一定的競爭力。




二、 “好工作”是建構出來的

筆者認為,人們對“好工作”的看法是一個意義建構的過程,通過與社會、他人的互動以及客觀的經歷,人們構建了自己的認知系統,並用這個認知系統去“解碼”“好工作”,進而影響自己的行為選擇。當代社會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盛行,人們過度追求物質財富,將其作為評判人和物的重要標准,以收入高低評判工作好壞就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在哪裡工作?收入多少?”一度成為親朋好友相聚時樂此不疲的話題,剛畢業的年輕人也一度成為該話題的焦點。筆者前幾日去看望一位老師,臨走時提及我畢業後的去向,他再三強調“可千萬別回來當老師啊,不然這麼高的學歷就浪費了”,這讓我心裡有些不是滋味。筆者認為,讀書是為了培養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讓我們擺脫懵懂愚昧的狀態,將所學所思付諸實踐,從而造福社會。以金錢為終極目的的讀書觀是狹隘的,為了物質財富忙碌一生,最後也會淪為物質財富的奴隸。所謂的“好工作”是建構出來的,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好工作”,高收入也不應成為“好工作”的唯一評判標准,只有適合自己、可以造福社會、實現自我價值的工作才是最好的。


三、 找准定位才是正道

雖然“好工作”是建構出來的,高學歷不一定也不必須帶來高收入,高收入也不應該成為成功的指標,但在物欲橫流的社會,我們很容易被物質主義影響,陷入懷疑讀書是否有用的思維困境。筆者認為,作為新時代青年,不應被物質主義裹挾,而要跳出來,獨立思考,從而找准自己在時代洪流中的位置,做一個有理想、有目標的青年,放平心態,不斷打磨自己,盡全力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豐富有限生命的內涵。?

結語

讀書是為提升自我、造福社會,不應局限於對物質的追求。我們青年一代生逢盛世,應與祖國同向同行,向下扎根,為人民幸福而讀書,為民族復興而讀書,以青春之力量譜寫新時代華章!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29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