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兩會: BBC:中國"兩會"前瞻 5個關注點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國一年一度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會議(即“兩會”)將在下周召開。


川普上台以來重啟對華貿易戰,加征10%關稅;但同時幾乎以每日一議題的速度,迅速而劇烈地改變全球政治和經濟格局。

為了應對日益動蕩的外部環境,穩定國內情況變得更為重要。雖然長期以來,中國的“兩會”被認為是橡皮圖章會議,並不具備真正的議政和監督能力,但每年國務院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圍繞熱點提案、議案的討論,依然能反映中國當年施政的重點。


BBC中文梳理可能出現的五個關注點,幫助讀者觀看這場年度政治活動。

預計5%的GDP增長目標

“頭條新聞無疑將是中國的GDP增長目標,我們預計今年仍將保持在‘約5%’不變。”ING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宋林認為,這個目標將表明中國在面臨外部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仍能保持穩定的增長信心。

政策制定者通常非常重視實現這一目標,自1990年設定目標以來,經濟增長僅在1990年和2022年明顯低於目標。財政和貨幣支持的力度通常與年度增長目標相一致,因此更強的目標意味著我們也將看到更強的刺激措施,反之亦然。

各省份已經公布了今年的增長目標,大多數增長目標設定在5%至6%之間,與去年相比基本穩定或略有下調。宋林表示,總體而言,各省份的目標總和仍然足以支持中國設定“約5%”的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今年目標設定在5%,意味著連續三年目標相同,這種習近平上台後首次發生。

在胡溫時代,2005年之前連續六年都設定在7%,2005年開始連續七年都設定在8%,而這13年幾乎每年實際GDP都大幅超越設定目標。比如2007年的目標是8%,最終完成13%。


習近平上台後的前十年,李克強擔任中國總理,每年的增長目標開始波動,而且頗具參考價值——在疫情來襲之前的8年,每年的實際GDP增長與當年設定的目標差別都不大,差別最大的一年為0.5%。

李強擔任總理後的三年每年都設定在5%。

應對史上最難畢業季


過去連續數年,在中國都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因為畢業生數量屢創新高,2022年首次突破千萬人,2025年預計達到1170萬,再創新高。同時期,經濟受到疫情打擊,復蘇緩慢,新增的崗位趕不上畢業人數。



國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去年12月演講質疑過去三年中國官方公布的經濟增速與巨大的失業人數背離——估計過去三年的GDP被累計高估10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新增就業人口比正常狀態下少了4700萬。他的演講之後被全網刪除。

因此,改善就業的根本還是激活經濟。李克強在任時曾系統論述過,以前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會拉動100萬人就業,後來經過產業結構調整,尤其是服務業發展後,目前GDP增長1個百分點,能夠拉動130萬、甚至150萬人就業。反復測算後認為要保證新增就業1000萬人,需要7.2%的經濟增長。

十多年過去了,中國當前保就業的壓力更大,按照今年的潛在經濟增長目標(5%)和畢業生人數(1170萬),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需要拉動234萬新增就業。

宋林表示,去年,中國能夠完成增長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外部需求強於預期以及對制造業的溢出效應,而私營部門和家庭信心的疲弱是國內需求的重大阻礙。今年,外部需求形勢可能會因貿易保護主義加劇而惡化。因此,如果中國今年要保持穩定的增長,國內需求需要填補這一缺口。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0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