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兩會: BBC:中國"兩會"前瞻 5個關注點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民營經濟能否保障


兩會”前不到一個月,習近平北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這是時隔六年多之後習近平再度召開聚焦於民營企業的座談會。

座談會備受關注的是阿裡巴巴創始人馬雲出席,過去5年馬雲因為“炮轟監管”而低調行事,一度長居日本,回國後也極少露面,他的動向逐漸被中國民營企業家看作“政治風向標”。


因此習近平馬雲握手,被看作中國當局准備改善民企生存環境的轉向標志。

策緯咨詢(TRIVIUM)公司副總監湯姆·農利斯特(Tom Nunlist)表示,“科技行業整頓實際上已結束多時,政府持續釋放支持民營經濟特別是科技行業的信號。但外界仍存疑慮,因為習近平的個人態度具有決定性意義。最終需要習近平親自表態才能扭轉局面——這場遲來的會面正體現了最高層政策轉向的謹慎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次民企座談會後(2018年),中國出台了頒布的“28條”,以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此次兩會上,圍繞民企生存狀況的討論和提案、議案,值得關注。

馬雲一同列席上述座談會的,還有騰訊CEO馬化騰、小米創始人雷軍、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要麼是互聯網巨頭,要麼是尖端創新的“小龍”。

對比之下,六年多前列席發言的企業家,則大多來自傳統行業,即便是來自IT也是老牌的軟件外包公司。

彭博社分析,此次座談會的規格(習近平親自主持)與陣容(涵蓋傳統與新興產業)表明,中央試圖平衡對民營經濟的支持與對“新質生產力”的培育。

中國制造2025”計劃歷經十年,總體成功,但也引發歐美的限制和反彈,隨著中國AI、機器人等行業的崛起,是否會有新的促進科技創新和轉型升級的規劃也值得關注。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智庫董事總經理、前總統喬拜登顧問林賽·高曼(Lindsay Gorman)表示:中國成功運用了國家支持的資本主義模式,即政府真正制定研究和資金計劃。中國有能力吸引外國人才並鼓勵外國公司與中國公司建立合資企業。

中國制造2025”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以至於僅僅幾年之後,政府就停止使用這個術語,因為它引起了競爭對手的反感。

該計劃在今年收官,如果接下來,中國制定類似“中國制造2035”的計劃,以發展AI、腦機接口等更加前沿的技術和行業,如何包裝和宣傳,以降低西方的敵意,也值得觀察。

人口發展戰略?


人口危機已經成為中國的“灰犀牛”——一種離得遠、看得見、來勢凶猛的危機。

危機在2023年突然顯現。當時,中國人口數經歷了意外大跌——出生人口進一步減少至902萬人(比2022年少54萬人),死亡人口進一步增加至1110萬人(比2022年多69萬)。

2024年的人口數據還未公布,但不同機構預測將更為嚴峻。

但這已經足夠推測出2050年的危機。2023年僅出生了900萬人,到2050年,他們27歲,正是成家立業的年紀;而2050年時出生在19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人滿60歲,開始退休,而這一批人正好是中國第三次生育高峰,每年出生最高達2500萬人之多,那幾年老齡化危機會突然加深。屆時,每個老年人只有1.5個勞動力供養,兩方都面臨沉重的負擔。

為了應對這一危機,中國當局推出了延遲退休的政策,2025年將是實施的第一年。

除了漸進式退休以外,近年來,中國有許多學者和政府官員都認為制定一個長期的、系統的《人口發展戰略》是非常必要的,而今年“兩會”或許是觀察該戰略是否在醖釀的契機。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