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肯尼迪遇刺案新记录被公开,"期待的人可能要失望"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当地时间3月18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专题)已经命令相关政府部门解密了数千份与前总统肯尼迪遇刺案有关的保密档案。然而据已经研究过大量肯尼迪遇刺案的专家称,解密的材料没有包含任何“爆炸性的新闻”,“公众可能会对解禁的新档案感到失望”。


特朗普在上任美国新一届总统后不久就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要求公开与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其胞弟罗伯特·肯尼迪,以及马丁·路德·金遇刺事件有关的数千份文件 。周一特朗普还表示,“人们已经等待了几十年”才看到与肯尼迪遇刺事件有关的8万页新记录。

美国民间,长期以来围绕着肯尼迪遇刺事件出现过各种阴谋论,特朗普本人也曾提出过一些阴谋论的说法。美国许多人都认为,有关乎肯尼迪遇刺事件真相的档案没有被公布。


没有“爆炸性的新闻”

在新一批档案于当地时间周二晚被发布到美国国家档案馆的网站上后,由于新发布的文件共有1123份之多,且仅记录有相关编号,没有关于内容的描述,相当比例的文件影印质量也不甚理想,因此相关研究人员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将其全部浏览。

此外,尽管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塔尔西·加巴德曾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些记录将未经任何删节地发布”,周二实际发布的部分文件上还是可以看到删改的痕迹。

不仅如此,从内容角度来说,美国相关领域的专家汤姆·萨莫鲁克对此也表示:没有迹象表明这些文件包含“爆炸性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证据可以改变目前关于肯尼迪遇刺事件的结论。

萨莫鲁克曾任美国暗杀记录审查委员会副主任,这是一个美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成立的专门研究暗杀相关记录的小组。1994年至1998年间,萨莫鲁克也曾作为一支数十人团队的成员,审查过一批准备公开发布的相关文件。

萨莫鲁克表示:从他所审查过的内容来看,此前“奥斯瓦尔德是肯尼迪遇刺的罪魁祸首”这一点并没有受到新材料的挑战。

萨莫鲁克在接受CNN采访时说:“我们审查过的记录绝大多数都已公开,也有一些记录全部或部分被保密,如果仅限讨论这部分材料的话,那么就没有确凿的证据(更改此前的结论)。”


他还补充道:“如果有什么内容触及了暗杀事件的核心的话,那么审查委员会在90年代中期就会公布它。因此,人们对这些记录的核心内容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不过萨莫鲁克也承认,部分他还没看过的材料可能会填补现有的对肯尼迪遇刺案认识上的某些空白,例如中央情报局所监视的有关奥斯瓦尔德在暗杀时间前的行踪信息。

除萨莫鲁克外,曾着有《肯尼迪的半个世纪:约翰·F·肯尼迪的总统任期、暗杀和持久遗产》一书的弗吉尼亚大学政治学家拉里·萨巴托也表示:“公众可能会对新解禁的档案感到失望。”

“我只是告诉你,我们会(从新档案里)发现一些东西,”萨巴托说。“但这可能与肯尼迪遇刺案无关,那些期待在61年后破获此案的人将大失所望。”


微妙细节

CNN外,《纽约(专题)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也在采访专业人士后,认为“新材料不会颠覆过去肯尼迪遇刺案的结论”。不过,美国ABC新闻总结了一些新档案揭露的微妙细节。

新揭露的档案显示,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助手小阿瑟·施莱辛格曾在发给肯尼迪的备忘录中,对美国中央情报局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包括指责后者“侵犯美国国务院的传统职能”、“组织规模过于庞大”,甚至“试图垄断与某些国家政界人士的往来”等等。

此外,档案还显示中情局对苏联和古巴的外交机构通讯进行了监视,而奥斯瓦尔德在刺杀肯尼迪前的几个月曾访问过这些外交机构。还有文件显示“肯尼迪要求在中情局再次与黑手党合作之前得到通知”等细节。

由于美国民间一直有人怀疑,中情局可能在肯尼迪遇刺案中扮演了“某种角色”,因此这些被公布的细节就显得颇为微妙。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细节都很难成为“中情局对肯尼迪遇刺一案负有某种责任”的证据。

CNN报道,美国多任前总统也都曾承诺公布部分肯尼迪遇刺案的档案。例如2023年,美国国家档案馆结束了对与暗杀事件有关的机密文件的审查,其中99%的记录已公开。美国时任总统拜登(专题)也发布了一份备忘录,证明相关材料已经完成了审查,并且获准解密的文件在相应期限后将会向社会公开。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