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昆明恐袭案: 第一批"逃去"大理的人,如今已经去昆明了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我以为我逃到了终点,结果只是又一段旅程的起点。”


五年前,她拖着两个行李箱落脚在大理下关的一个小巷子里。

那时候的她刚刚从北京辞职,文案狗干到焦虑脱发,每天挤地铁像是一场逃生游戏。


她说,大理像梦,她要留下来,哪怕只是一年。

那时候,大理是很多人的梦。

有人说,大理是被文艺青年捧红的精神桃花源,也有人说它是城市中产的“理想生活样板间”。

总之,那几年,逃离北上广的人,走了两条路:一种是归隐山林,一种是奔赴大理。

“慢生活”“洱海边”“不内卷”成了新的标签,仿佛只要到了大理,就能从繁忙世界中脱身,拥有另一种人生。

人们开客栈、卖咖啡、做线上课程、写公众号、做短视频,看上去一切都有序又自由。



但梦想的反面,往往是消费。


当越来越多人将“诗和远方”作为一种生意经营,当洱海边的风景被一次次拍进滤镜后上传网络,大理不再纯粹。

房价上涨,街道喧闹,慢生活变成了慢挣钱、慢焦虑。



曾经被逃离的那种城市节奏、商业竞争、人情冷暖,又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了他们的生活里。


原来,哪儿都不是理想乡。

生活的真相是:当你想靠逃离来获取自由,那份自由本身就注定脆弱。

你带着问题去了另一个地方,却发现问题并没有留下,而是跟着你一起搬了家。

更现实的,是孩子上学、看病报销、社保缴纳、职业发展,这些被当初视为“俗事”的东西,才是决定我们能不能长久生活下去的底层逻辑。

这时候,昆明成了下一个“出口”。

比大理多一点便利,比一线城市少一点焦虑,昆明像是一个温和的中间地带,不喧哗,不逼人,但足够支撑生活。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4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