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人類死亡時大腦會發生什麼變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臨終時,大腦會“開啟幻覺模式”?* 神經科學家吉莫·博爾吉金一直在研究人類臨終時大腦內部發生的變化。死亡瞬間,大腦可能會釋放大量血清素,類似幻覺狀態——這顛覆了人們對死亡的認知。https://t.co/fd9Ds2sLjF—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March 25, 2025


神經科學家吉莫·博爾吉金(Jimo Borjigin)驚訝地發現,盡管“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但我們對於大腦在死亡時發生的變化卻“幾乎一無所知”。

這一發現來自大約十年前的一次“純屬偶然”的經歷。


“我們當時正在對老鼠進行實驗,監測它們在手術後的神經化學分泌物,”她在接受BBC西班牙語采訪時表示。

突然間,其中兩只老鼠死亡了。

這使她有機會觀察牠們大腦的死亡過程。

“其中一只老鼠出現了大量血清素(serotonin)分泌。(我不禁思考)這只老鼠是否正在產生幻覺?”她說道。“因為血清素與幻覺有關。”

看到這種情緒調節化學物質的劇烈增加,引發了她的好奇心。

“於是,我在周末開始查閱文獻,認為一定會有解釋。然而,我驚訝地發現,我們對死亡過程的了解竟然如此有限。”

從那時起,現在在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擔任分子與整合生理學及神經學副教授的博爾吉金博士,便開始致力於研究人類在死亡時大腦發生的變化。

她的研究發現,顛覆了人們原先的假設。

死亡的定義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她解釋說,長期以來,如果一個人在心臓驟停後沒有脈搏,就會被判定為臨床死亡。


在這一過程中,人們的關注點集中在心臓上:“這被稱為心臓驟停(cardiac arrest),但它並沒有提及‘大腦驟停’(brain arrest)。”

“科學上的理解是,大腦似乎不再運作,因為它不再對外界做出反應:這些人無法說話,無法站立,無法坐起來。”

大腦需要大量的氧氣來運作。如果心臓停止泵血,氧氣便無法到達大腦。

“所以從表面上看,大腦似乎不再運作,或者至少是處於低活動狀態(hypoactive),而不是高度活躍(hyperactive),”她解釋道。

然而,她的研究團隊發現的結果卻與這種觀點不同。


“超速運作”的大腦

在2013年的一項針對老鼠的研究中,他們觀察到,當老鼠的心臓停止跳動後,幾種神經傳導物質出現了劇烈變化。

“血清素增加了60倍,而多巴胺(dopamine)——這種化學物質能讓人感到愉悅——的含量也顯著增加,大約是40到60倍。”

“此外,使人感覺警覺的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則增加了約100倍。”

她表示,當動物仍然存活時,不可能看到這些物質的濃度達到如此高的水平。

2015年,研究團隊發表了另一項針對垂死老鼠大腦的研究。

“在這兩項研究中,所有的實驗動物都出現了大規模的功能性大腦活化。”

“換句話說,大腦處於‘超速運作’狀態,進入了一種超活躍的狀態。”

伽馬波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6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