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北京: 北京抢抗战胜利话语权 共产党对抗战贡献多少?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北京抢抗战胜利80年话语权】


台湾:话语权根基于事实】

今年二战暨抗战胜利80周年,台湾国防部纪念主轴定调“反侵略”,宣传二战暨抗战是中华民国的国军打下的功迹。另外,传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将阅兵纪念抗战。台湾强调,话语权是基于事实。共产党当时“一分抗日,二分应付,七分发展。”#抗战 #国军… pic.twitter.com/N0i3KELpe0— 自由亚洲电台 (@RFA_Chinese) March 26, 2025


今年二战暨抗战胜利80周年,台湾国防部纪念主轴定调“反侵略”,宣传二战暨抗战是中华民国的国军打下的功迹。另外,传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将阅兵纪念抗战,两岸对抗日历史再出现“话语权”之争。

尽管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实际贡献受到质疑,北京传出习近平今年将以大阅兵的形式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甚至可能邀请俄罗斯总理普京

台湾而言,北京一直透过这些庆祝活动来抢夺抗战胜利的话语权。台湾的国防部26日召开记者会说明“二战暨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政战局文宣心战处处长楼伟杰少将指出,“所谓的话语权,并不表示谁办的活动多,谁就有话语权,而是基于事实的考量。抗战从民国二十六年开始,二战从二十八年开始、我们跟轴心国宣战,直到民国三十四年二战跟抗战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国三十八年才成立,这就是为什么会把简单的时间轴印在‘乖乖‘后面,让大家简单可见这就是事实。”

楼伟杰提到与零嘴品牌“乖乖”合作,发行三款限量联名商品,将抗战历史写进包装袋,让更多年轻人知道抗战史。台湾国防部也与饮料品牌合作,将文宣融入民众生活周边可触及商品。

楼伟杰强调:“二战所有文件看到的都是‘中华民国‘,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今年并不是跟对岸比谁办的活动大,谁办的活动多,而是希望为宣传二战精神定调反侵略、护家园,这就是争取话语权最有利的。”

学者:参加二战的是中华民国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台湾国防部智库、国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军与作战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许智翔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不是当时在参与二次大战的一个政权,顶多只能说共军八路军在当时中国战场上一支约一、二十万兵力的游击部队,一边壮大兵力,一定程度参与战争。如果从历史事实来说,中共方面当然不具备这正当性去说他们是二次大战的主导者。”


许智翔举例:“日军一号作战,也就是豫湘桂会战,国军投入数百万兵力,伤亡五十、六十万以上。相较共军最大规模百团大战,伤亡约二万余人就知,双方交战的激烈程度。”

许智翔说,国军中间有一段时间休养生息,共军在敌后袭扰,共军以此指责国军没有积极抗战,但国军仍是抗战真正主力,共军投入的规模、量体完全无法与国军相比。

根据《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要》,在抗战中阵亡的高级将领,国军有二百零六名,《亚洲周刊》报道,共军只有一人。从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到一九四五年日本战败投降,日军在中国大陆造成了二千万平民和三百二十万军人死伤,其惨烈仅次于苏联卫国战争。


学者:中共借抗战壮大 最终夺下中国大陆政权

两岸政策协会研究员吴瑟致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也提到,一九三七年中共在洛川会议定调抗日方针就是“一分抗日、二分应付、七分发展”。

吴瑟致说:“共军在角色上,以自己政治发展优先,不是抗日。中共能在二战结束后能显着超越国民党,令国民党失去在中国大陆的政权,最关键点是因为二次大战,让共产党有得以续命机会。在当时毛泽东指示下的策略,一分抗日,二分应付,七分发展,确实达到一定效果,这场战争不只针对太平洋地区主要战场的影响,也导致国共之间在中国统治地位历史呈现翻转。”

吴瑟致提到,二战后半段,因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军投入力道非常大,最后投下原子弹结束战争,日军因此投降。

许智翔提到,过去中共以二战主力是共军作宣传,近年修改叙事方向,以修正主义的态度强调,国民党打正面战场,共军打敌后战场。事实上二战中国战场,绝大多数大规模交战及最严重伤亡,大都国军在承受。

中共自抗战七十年以来,积极争夺二战话语权,许智翔认为,美中竞争态势下,中共与西方关系恶化,加上与日韩关系紧张,习近平上台后高度强调民族主义的意识型态,因此,强化及掌握谁才是在二战中对抗外敌这样叙事主旋律,有益政治宣传,及对台统战的正当性。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6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