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全球醫學界震動:中國用大米成功造出血清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稻米在古代被稱之為“五谷之首”,是各階層人民重要的營養來源。普通人家用它來滿足一日三餐,富貴人家也能用米來釀酒制糕。而在科技發展一日千裡的現代,人們把大米玩出了新花樣。本月5日央視新聞對武漢一家生物制造公司進行了報道專訪,該公司通過神奇的基因工程技術,竟然能將普通大米轉化為人體所需的血清白蛋白。據公司介紹,只需要區區50斤大米,就能生產出相當於5斤血漿的血清白蛋白。




新技術制造的血清蛋白,不僅安全環保,還能通過規模化生產進一步下調成本。若該技術得到全面普及,或許將一舉解決中國血清白蛋白供應不足的難題,這項技術究竟是如何實現的呢?


稻米造血人血白蛋白被醫學界稱之為“黃金救命藥”,誕生於二戰期間,因在戰爭中的出色急救表現,被廣泛用於治療休克、燒傷、失血等危重症患者。直到二戰後,人血白蛋白依然是重症患者的救命良藥,醫學界自始至終都未能研發出替代藥品,因此國內外的市場需求量也十分巨大。




在此之前,人血白蛋白只能從血液中提取。人的血液是由血漿、紅細胞、血小板以及白細胞組成,血漿中的蛋白質是血液制品的關鍵活性物質。令人遺憾的是,中國儲備血庫存在極大血量缺口,無償獻血只能滿足部分醫療需求。

根據數據統計,近兩年來中國獻血人次和獻血量創下歷史新高。其中2021年血液采集率剛好達到基本需求,但也僅為12%,反觀同期發達國家則高達31.5%。平均下來每個中國人的可用量是3.4毫升,而全球人均用量則是8毫升。




伴隨著中國醫療體制的日漸完善,百姓們對血液制品的需求只會日漸擴大,目前全國臨床用血需求量正在以10%以上的速度上升。

以血清白蛋白為例,中國眼下年需求量為420噸,且均由血漿提取而來。但我國全國上下的血漿年產能也只有100噸上下,因此不得不通過進口方能滿足內需。2022年前三季度全國人血白蛋白累計批次為3037批,其中進口批簽發達到1878批,占比62%。由此可見,嚴重依賴進口是我國人血白蛋白市場的長期真實狀態。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0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