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75歲百億霸總大秀肌肉 沖上熱搜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近日,#科倫藥業一則廣告登上熱搜,一個75歲大爺赤膊上陣,肌肉線條如雕塑般硬朗,配文“劉先生75歲——沒有不可能!”,堪稱行走的荷爾蒙。


網友炸了鍋,有人驚歎“比我這20歲小伙還生猛”,有人“打假”直呼“不可能”。

更令人驚歎的是,這位“肌肉大爺”不是演員,不是模特,更不是健身教練,而是科倫藥業實控人、董事長——#劉革新。


最重要的是,他可不只是會秀身材,他還是中國醫藥界的傳奇——30年前辭掉鐵飯碗創業,如今坐擁三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超千億,被稱為“輸液大王”。

只要你或家人輸過液,十有八九用過他家的產品。

劉革新的故事,比任何爽文都精彩。

師夷長技以制夷

“只要你或者你的孩子得過病、輸過液,他就應該掙過你的錢。”這句話,說的就是劉革新。人如其名,“革新”二字就是他一生的寫照——不服輸,敢創新,永遠在折騰。

劉革新1951年出生在湖北黃陂,家裡有六個兄弟姐妹,父親是高級工程師,母親從事教育事業。



● 圖片來源:科倫藥業



● 圖片來源:微博網友

書香氛圍讓劉革新愛上了文學,他的夢想是當作家,演講稿都要親自寫,引經據典不在話下。

“幼年時對我影響最大的兩位先輩,是孫中山和魯迅。他們都是學醫出身,後來都成為中國社會進步的偉大推動者。”

可“政審”斷了他的文學路,懷抱著“先知人而後知世,先救人而後濟世”的理想主義精神,劉革新選擇了棄筆從醫。





● 湖北黃陂的秀麗風光。圖片來源:攝圖網



● 劉革新和滿牆書架

1975年他從大連鐵道醫學院藥劑學畢業,1984年又拿下重慶醫科大學藥理學碩士,成為當時受教育程度最高的“高精尖”人士。

35歲,他站在人生的而立關口,卻滿懷童心,覺得自己的人生才剛開始。

上世紀90年代,改革春風吹遍巴蜀大地。

1992年,41歲的劉革新在中美合資的四川奇力制藥當上了總經理,學了一身先進管理經驗。可當時的美方老板對中國員工有著天然的“歧視”,眼見同胞們處處受到不公正待遇,他骨子裡那股“中國人的能力不比你們差”的血性,讓他幹了一件大事——

1995年,因不滿美方老板對員工的態度,他憤然辭去鐵飯碗,離開前,他甩給美國老板一句狠話:

“如果你們還這樣對待中國員工,我會讓你們一輩子都生活在我的陰影之下;我會幹和你們一樣的事情,我會證明中國人的能力絕對超越你們!”

不吃饅頭爭口氣,劉革新毅然決定下海創業,百年前,思想家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夫天下之事,有承前啟後,此刻,劉革新決心做一個繼往開來者——用學來的西方商業文化,打敗他們。

那年,劉革新已是45歲高齡。

創業初始

被他的創業激情感染的,還有公司的副總程志鵬和財務總監潘慧,三人成了科倫藥業的“創始三劍客”。



● 科倫藥業董事長劉革新(中)、創始股東代表潘慧女士到生產基地

對於他沖動的選擇,連妻子一時都有所懷疑,一再逼他表態“是不是郁郁不平的氣話?”

劉革新只撂下一句:“如果創業不成功,我就去跳樓、你就去改嫁!”

劉革新後來回憶道:

“那時,我心堅如鐵並深信我會成功。這句狠話,就是信心的表現。如果只說我想成功,恐怕永遠都不會成功;如果說我要成功、我得成功以及我能夠成功,信心才會迸發出來。”

看他如此堅決,妻子在那段時間只做一件事——借遍娘家所有人的錢。

1995年底,中國醫藥產業向民資開放,劉革新抓住了這千載難逢的機會。他整合妻子借來的錢,東拼西湊出100萬,租下成都新都一個雜草叢生的廢棄膠囊廠,創立了四川科倫大藥廠。



選址時,旁邊已有可口可樂、統一等巨頭,壓力山大。

可劉革新偏不信邪,就要站在他們旁邊,每天問自己:“離他們還有多遠?”

這是個難得的機會,但如果不完成GMP(良好生產規范)標准以及工程實施和驗收發證等一系列工作,這個窗口就會永遠關閉。

他效仿愛迪生,搞了個“60小時監禁工作制”,將自己置入絕境,立誓:不投產絕不離廠回家。

那是1996年初,天氣特別寒冷,劉革新點燃一盞油燈,在四面漏風的廠房裡度過了大年初一,100多天,他吃住都在廠裡,電工房、水塔下、鍋爐房都睡過。

4個月後,他蓬頭垢面,滿臉胡子,像個“老工人”,連昔日部下都認不出他,但工廠順利投產,科倫邁出了第一步。

彼時,大輸液市場正如一匹脫韁野馬,需求井噴卻供給匱乏。

當時,醫院普遍設有自己的制劑室,自產輸液產品,大型藥企嫌利潤薄不願涉足,而小型藥廠又因技術門檻望而卻步。市場空白成了機遇的溫床。

劉革新親眼見到美國人只在中國投資了很少的錢,匯回國內的錢卻是其投資額的50倍。

他深知美國人不比中國人聰明,美國人能賺的錢,中國人憑什麼賺不得?

五當奇跡

所謂大輸液,通俗來說就是“打點滴”。

然而,劉革新要做的不是普通的點滴,而是100毫升的兒童專用點滴。

當時,醫院裡全是500毫升的大瓶子,孩子用不完就得扔,浪費又傷身。

劉革新在醫藥圈混了多年,敏銳捕捉到這個痛點,當即拍板,“咱就幹這個!”

科倫上下從決策到執行效率飛快,他調集所有資源,6個月就把產品搞了出來。

憑借錯位競爭和產品定位,科倫兒童專用100毫升注射液一上市就供不應求,訂單多到工廠24小時連軸轉。

這100天的拼命,換來了科倫的“第一桶金”,也讓許多員工下定決心死跟劉革新。

這件事,創下了醫藥界的“五當奇跡”——當年策劃、當年投資、當年建設、當年生產、當年盈利,1996年底,科倫賺得盆滿缽滿,劉革新喜獲“五當弟子”的外號。



● 劉革新

然而,在大藥企待過的劉革新明白,以目前科倫的產能和規模,不過是小打小鬧,為了做大做強,科倫靠並購狂飆突進。


當時的大環境下,許多企業甚至排隊找上門要求科倫藥業收購他們。

2003到2009年,劉革新花了1.5億,吞並了13家輸液廠。

“做企業的人只有兩條路:要麼做好,要麼賣好。”

願意賣的科倫盡量給好價錢,願意做的就和科倫一起並肩作戰。

2008年全國大輸液產量為79.7億瓶(袋),科倫藥業產量為17.5億瓶(袋),市場占有率位列全國首位,大輸液市場占有率高達22.1%,排名第一。理論上你輸兩次液,至少一次是科倫的,江湖人稱他“輸液大王”。

同年,科倫藥業登陸深交所,市值沖破百億,上市首日,劉革新身家飆到55.52億。

上市給他帶來了錢,更帶來了野心——他不滿足於只做點滴,而是要搞抗生素和創新藥,打造三駕馬車,並駕齊驅,也就是常說的“三發驅動”。

抗生素的環保血戰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熟讀《孫子兵法》的劉革新,在科倫藥業剛上市,就馬不停蹄奔向下一個戰場——抗生素。



他帶著團隊跑到新疆伊犁,創立川寧生物,專攻抗生素中間體,比如硫氰酸紅霉素和頭孢系列原料。



● 位於新疆伊犁的川寧生物奠基儀式

這些東西是抗生素藥的核心原料,市場需求大,但麻煩也不小。

抗生素生產會冒廢氣、廢水,環保成本高得嚇人,隨著相關政策越來越嚴,許多廠子扛不住,選擇關門大吉。

劉革新偏不信邪,砸了40億建“全球最大抗生素中間體項目”。

可這仗打得太苦了。

環保檢查讓工廠開一陣停一陣,可劉革新咬牙堅持:“不是環境差,是我們不夠強!”

他不設上限投環保,建污水處理系統,光環保就花了30億。

2012年,“最嚴限抗令”又讓抗生素市場縮水,川寧一度成了“吸血鬼”,拖累母公司。

即使在這種危急關頭,他仍提拔24歲的鄧旭衡當總經理。


他堅信“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親自飛了128個來回督戰,勢必要把川寧扶上來的同時,給年輕人一片闖蕩的天地。

直到2018年,川寧終於滿產,成了全球抗生素中間體寡頭,產品賣到15個國家,客戶包括輝瑞、諾華。

劉革新證明了“環保優先,永續發展”不是一句空話,也證明了——他向來說到做到。

創新藥的全球突圍

如果說科倫藥業是點滴王,川寧是抗生素霸主,那科倫博泰就是劉革新的創新夢。

2016年,他創立科倫博泰,專攻高端創新藥,瞄准腫瘤、糖尿病等大病。

起步就國際化,直接跟默沙東、輝瑞合作。

團隊三年投13億,搞了347個研發項目,其中30項是國內首創。

科倫博泰的主打項目SKB264,是一種抗癌新藥。2022年,這款藥拿下中國藥監局兩項突破性療法認定,證明它的硬實力。

2022年,科倫博泰與默沙東成功達成三筆重大授權合作,合同總金額超100億美元,2022年全球排名第一,創造了中國創新藥對外授權史上交易金額之最。

2023年,科倫博泰登陸港交所,發行市值超130億港元,成了2023年港股最大醫藥IPO。

雖然2021和2022年分別虧了8.9億和6.16億,全靠母公司輸血,但劉革新豪氣幹雲:“哪怕吃不起飯,也要搞創新!”

他說:“我已經拿下了大輸液和抗生素中間體兩項世界冠軍,將來創新藥也一定要拿下冠軍,這樣的人生難道不是很酷嗎?”

2024年,科倫藥業、川寧生物、科倫博泰,構成了劉革新的“三駕馬車”,市值分別高達549億、257億、465億,總市值超千億,橫掃醫藥江湖。

做大做強,回饋社會

劉革新的“酷”,不只在商場上的攻城略地,也體現在細微之處。

科倫藥業要求員工力盡節儉,每張打印紙必須做到雙面利用,劉革新本人的備忘錄是用廢舊復印紙裝訂而成的。

偌大一個大型醫藥集團,員工常年擠在幾百平方米的寫字樓裡。

然而,平時“惜紙如金”的劉革新也有“揮金如土”的時候。

2008年汶川地震,科倫藥業累計捐贈2500萬元,這個數字在企業中並不算出眾,但他們有一個任何企業都無法替代的關鍵作用。





● 科倫藥業支援汶川地震災區。圖片來源:科倫藥業官網

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科倫迅速將庫存的大輸液運往災區,劉革新親自指揮物資調度,確保藥物第一時間送到前線,多次率隊趕赴災區,創造了65小時內“一進平武,兩進青川”的救援奇跡。

大輸液運輸效率很低,但靠著科倫強大的供應鏈,他們硬是將1200萬瓶(袋)大輸液及時送達災區,挽救了無數寶貴的生命。

生命無價,這是多少捐款都代替不了的。

“企業做大做強,意味著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劉革新曾說。

2022年度,科倫藥業總捐贈額7000余萬元,當年納稅22.17億,累計總捐贈額達3億元。

此外,科倫公益基金會通過“科倫愛心互助基金” 累計為員工及家庭提供超 1400 萬元幫扶,幫助了一大批遭遇困難的員工及家庭渡過難關。

劉革新的慈善,像是他創業時的那股倔勁——不做則已,做就做到最好。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

如今75歲的劉革新,仍然保持著極強的好勝心,他不僅要在商海爭鋒,還要在體魄稱雄。

他每天五點起床健身,拍肌肉寫真,因為堅持健身,年逾花甲的劉革新有著不遜於年輕人的旺盛精力和飽滿昂揚的精神狀態。

被問及是否還有當年千億市值的雄心壯志時,劉革新用最愛的曹操的詩歌作答:“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面對有人拿他與年輕人比較,劉革新霸氣回應:“我無需跟年輕人比,碾壓他們就可以了。”

2023年,中國銀發經濟規模達7.1萬億,2028年預計破12.3萬億。

劉革新敏銳捕捉到這塊“銀發金礦”,親自為科倫藥業的抗衰產品——麥角硫因膠囊——站台。

未來,科倫的“抗衰神藥”能否大賣,取決於多個因素:產品的臨床驗證、市場的接受度,以及公司在新賽道的持續投入。

但無論結果如何,劉革新已經用他的故事,點燃了無數人對創業和自律的熱情。

30年前,他敢不畏強權憤然起身,押注一個不確定的未來;30年後,他仍然敢站出來,詮釋什麼叫“活到老,拼到老”。

這種精神,某種程度上比他的商業成就更具感染力。

或許我們都能從他身上,找到一點“沒有不可能”的火花。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