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這行業迅速崛起 對美國是敵是友?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者Clarence Leong評論文章:中國生物技術行業迅速崛起,從患者和股東的角度來看,這對美國來說似乎也是一大利好,但一些美國政策界人士正心生憂慮。


幾周前,輝瑞公司(Pfizer)宣布將向中國生物技術初創公司三生制藥(3SBio)支付12.5億美元首付款,以獲取一種實驗性抗癌藥物的權益,而且後續還可能還會追加數十億美元。輝瑞的老板稱這樁交易“非常棒”。

但在抗癌領域,沒有哪款藥能保證成功,而且三生制藥的藥物仍在進行臨床試驗。假如它確實能幫助癌症患者延長生命,這對美國來說似乎是一大利好——無論是對美國患者還是總部位於紐約的輝瑞公司的股東而言。


而在當前時期,中國生物技術行業的崛起令美國政策圈的一些人士感到擔憂。一個問題是,為什麼美國公司沒有發現更多這樣的藥物?如果有一天,大多數突破性治療手段都來自中國美國還得向中國請求進口許可,那又該如何?

其實,西方藥企高管和政策制定者開始感受到中國藥物研發行業強勢崛起的壓力,不過是在過去一年左右的時間裡發生的事。

“10年前,中國生產的產品更多是仿制藥,相似度高、差異性小。而如今的情形則截然不同,中國出產的是‘首創新藥’、‘同類最優’藥物,”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s)首席財務官Andrew Dickinson今年1月份表示。

根據DealForma的最新數據,今年迄今為止,中國生物技術公司在首付款達到5000萬美元或以上的交易中占比高達38%。相比之下,這個比例去年為27%、2023年為19%。




北京的優先事項

北京方面長期以來一直將生物技術產業作為優先發展領域,並認為這對實現戰略自主至關重要。中國監管機構縮短了藥物審批時間,使中國的臨床試驗與國際標准接軌,扶持了一批從“模仿”走向“創新”的藥企。這些努力目前開始顯現成效。

制藥行業一直都是一個全球性的行業——這是我在今年4月采訪中國康方生物(Akeso)的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夏瑜(Michelle Xia)時聽她闡述的觀點,當時我正在為她撰寫人物專訪。康方生物一款藥物的早期試驗結果優於默克公司(Merck)的重磅抗癌藥物Keytruda,並已授權給美國公司Summit Therapeutics。


夏瑜特別強調的一點是,地緣政治應該遠離醫療健康領域,因為一種好藥會同樣造福中國美國人民。

美國人使用源自中國的藥物越多,像輝瑞這樣的美國制藥公司就越是依賴中國實驗室開發下一代藥物,這一行業就越可能帶上政治色彩。

哈佛肯尼迪學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的研究人員最近在一項研究中得出結論,認為在五大關鍵技術領域中,中國在生物技術方面最有可能率先趕超美國,隨後才是人工智能、半導體、航天和量子技術領域。

今年4月,一份美國國會報告警告稱,美國有“永久落後”的風險,需要投入數以十億計美元用於研究。該報告呼吁采取雙軌戰略:“一方面讓美國加快創新,另一方面讓中國慢下來。”這與兩國在先進制程半導體等其他領域的戰略博弈如出一轍。

再來看看這句話:“讓中國慢下來”。美國議員真的想讓中國癌症研究進展減速,讓全球患者的等待時間更長嗎?這聽起來很奇怪。但全球競爭和避免依賴地緣政治對手的動機,自有其邏輯。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8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