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中国这行业迅速崛起 对美国是敌是友?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华尔街日报专栏作者Clarence Leong评论文章:中国生物技术行业迅速崛起,从患者和股东的角度来看,这对美国来说似乎也是一大利好,但一些美国政策界人士正心生忧虑。


几周前,辉瑞公司(Pfizer)宣布将向中国生物技术初创公司三生制药(3SBio)支付12.5亿美元首付款,以获取一种实验性抗癌药物的权益,而且后续还可能还会追加数十亿美元。辉瑞的老板称这桩交易“非常棒”。

但在抗癌领域,没有哪款药能保证成功,而且三生制药的药物仍在进行临床试验。假如它确实能帮助癌症患者延长生命,这对美国来说似乎是一大利好——无论是对美国患者还是总部位于纽约的辉瑞公司的股东而言。


而在当前时期,中国生物技术行业的崛起令美国政策圈的一些人士感到担忧。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美国公司没有发现更多这样的药物?如果有一天,大多数突破性治疗手段都来自中国美国还得向中国请求进口许可,那又该如何?

其实,西方药企高管和政策制定者开始感受到中国药物研发行业强势崛起的压力,不过是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发生的事。

“10年前,中国生产的产品更多是仿制药,相似度高、差异性小。而如今的情形则截然不同,中国出产的是‘首创新药’、‘同类最优’药物,”吉利德科学公司(Gilead Sciences)首席财务官Andrew Dickinson今年1月份表示。

根据DealForma的最新数据,今年迄今为止,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在首付款达到5000万美元或以上的交易中占比高达38%。相比之下,这个比例去年为27%、2023年为19%。




北京的优先事项

北京方面长期以来一直将生物技术产业作为优先发展领域,并认为这对实现战略自主至关重要。中国监管机构缩短了药物审批时间,使中国的临床试验与国际标准接轨,扶持了一批从“模仿”走向“创新”的药企。这些努力目前开始显现成效。

制药行业一直都是一个全球性的行业——这是我在今年4月采访中国康方生物(Akeso)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夏瑜(Michelle Xia)时听她阐述的观点,当时我正在为她撰写人物专访。康方生物一款药物的早期试验结果优于默克公司(Merck)的重磅抗癌药物Keytruda,并已授权给美国公司Summit Therapeutics。


夏瑜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地缘政治应该远离医疗健康领域,因为一种好药会同样造福中国美国人民。

美国人使用源自中国的药物越多,像辉瑞这样的美国制药公司就越是依赖中国实验室开发下一代药物,这一行业就越可能带上政治色彩。

哈佛肯尼迪学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的研究人员最近在一项研究中得出结论,认为在五大关键技术领域中,中国在生物技术方面最有可能率先赶超美国,随后才是人工智能、半导体、航天和量子技术领域。

今年4月,一份美国国会报告警告称,美国有“永久落后”的风险,需要投入数以十亿计美元用于研究。该报告呼吁采取双轨战略:“一方面让美国加快创新,另一方面让中国慢下来。”这与两国在先进制程半导体等其他领域的战略博弈如出一辙。

再来看看这句话:“让中国慢下来”。美国议员真的想让中国癌症研究进展减速,让全球患者的等待时间更长吗?这听起来很奇怪。但全球竞争和避免依赖地缘政治对手的动机,自有其逻辑。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13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