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马上评|观众"烦"了的其实不是雷佳音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观众为什么开始烦雷佳音了”最近突然成为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的一个话题。


说它来得突然,因为在影视作品中,雷佳音的过硬演技早已得到公认。在生活中,他展示出来的形象也很亲和、低调。这样一位好演员,怎么就让观众看“烦”了呢?

不过,雷佳音最近的出镜率也确实有点高。不久前热播的影视剧《长安的荔枝》和正在热映的电影《酱园弄》中,他出演的都是核心人物。不仅如此,接下去待播的十几部作品中我们都将看到他的身影,包括姜文导演的《你行!你上!》、冯小刚导演的《抓特务》、路阳导演的《刺杀小说家2》等。


更重要的是,让大家“烦”了的可能不是雷佳音本人,而是由他出演的一系列同质化的人物。比如,他在《长安的荔枝》和《酱园弄》里出演的角色身处完全不一样的时代背景,却有类似的性格特征——处处受挫、满是无奈的“窝囊”中年男人。

其实,从让他崭露头角的《我的前半生》开始,雷佳音已经在这条赛道上“深耕”已久,只要他的面容出现在荧幕上,仿佛就写满了“委屈”。这么看,广大观众有点“审美疲劳”也很正常。

但雷佳音也并非个例。这些年来,只要张译一出场,大家就知道谁是本剧最正义的警察;黄磊一出场,大家就知道谁是本剧最知心的大叔;王耀庆一出场,大家就知道谁是本剧最有钱的总裁;沈腾一出场,大家就知道谁是本剧最搞笑的角色……

从目前的趋势看,国产影视剧中人物设定上的“固化”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很多观众几乎不用动脑筋,就能根据演员的面孔猜想出剧情的发展方向。高度“套路化”的故事,又如何能给公众带来新鲜感呢,长此以往,大家“烦”了的可能就不只是雷佳音了。


当然,“雷佳音”们也会感到冤枉。作为演员,他们只是忠实地按照剧本和设定完成本职工作。更何况,雷佳音并不是只会出演同一类角色,在《绣春刀2》《超时空同居》等作品中,我们都能见识到他的另一面。

可见,关键的问题还是,“雷佳音”们为什么会被长期限制在一个“舒适圈”内,不断重复自我?归根结底,还是整个市场所能提供的作品类型和风格相对有限,让“雷佳音”们有心无力,难以找到充分发挥才华的舞台。


那么,再追问一句,为什么我们的影视剧不能为观众展示更丰富的生活?为什么拍来拍去,从现代职场剧到古代偶像剧,越来越多的作品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按理说,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新事物和新现象层出不穷,都能成为文艺创作的题材和故事才对。但事实上,受制于互联网时代的流量逻辑,很多影视剧不再是对真实生活的反映和思考,是对“热点”的追逐,是对“潮流”的模仿,关注的是能不能冲上社交媒体热搜榜,而不是能不能引发观众的共鸣。当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聚焦于同一个“热点话题”,撞车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结果,“雷佳音”们自然也只能被困在同一张面具之下。

所以,让观众“烦”了的从来不是雷佳音,而是越来越缺乏新鲜感,趋向同质化的影视作品。片方和创作者未必不了解这一点,但是,如果有艺术上的创意和野心,却得不到市场上的回报,又该怎么办?权衡之下,不如还是选择更保险、更安全的创作方式——“雷佳音”们的熟脸也算是一种保障,不是吗?

因此,当务之急是如何打破这个让影视创作被套路化、人物形象被固化的行业闭环,否则,“烦”了的观众终有一天会有其他的选择。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