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讀書越多,被AI替代得越快?真相扎心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面對大模型技術洶湧而來、AGI時代漸近,我們每個人都將被迫回答一個根本問題:在這個技術無限逼近智能邊界的時代,普通人如何才能變得不可替代?


騰訊新聞“AI研習社”直播中,清華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系主任劉嘉教授結合其新書《通用人工智能》,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劉嘉教授與騰訊科技主編鄭可君圍繞人類價值的重估、不可替代的能力,以及與AI共生的新路徑等問題展開探討,分享了以下幾個主要結論:


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放了“身體”,人得以從土地與機械中脫身,做更廣闊的事。現在AI的到來,解放的是“技能”。

AI真正面臨的兩道坎:沒有“0到1”的創造力,也沒有像人類一樣的自驅力。

大模型本身就是“知識密集體”,最先被替代的必然是白領,尤其是知識密集型崗位。

以下為本次分享的觀點實錄,經騰訊科技編輯整理:



01 AGI時代,人類的價值定位是什麼?


騰訊科技:在AGI浪潮席卷全球的2025年,人工智能正以指數級速度重構著人類文明的底層邏輯。AI的進化軌跡既令人歎為觀止,又催生出我們深層的存在性焦慮——AGI時代,作為一個普通人,什麼能力才是真正不可被替代的?

因此,騰訊科技特邀清華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系主任、人工智能學院兼職教授劉嘉教授展開深度對話。劉嘉教授在其新著《通用人工智能:認知、教育與生存方式的重構》中提出"雙重進化"理論,認為人類正站在文明史的奇點上:既要駕馭AI的演進邏輯,更要完成認知范式的自我革命。




我們從第一個問題開始:AGI時代,人類的價值體現在哪裡?劉老師,您曾說“AI不是替代人類的對手,而是‘照見人類價值的顯微鏡’”。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它揭示了AI如何區分機械重復與真正的智慧。能否展開講講這句話的含義?

劉嘉:年初有媒體曾采訪我,問我:這幾年最大的感受是什麼?我的回答是:“沒有被這個時代落下”。

技術演進太快,大模型領域甚至流傳“72小時半衰期”的說法——三天不讀論文就可能落伍。那麼,在這台“永遠追不上的跑步機”上,我們該如何自處?唯一能抓住的,是那些不變的底層價值。守住它們,才能保持本色,不被甩出局。

這並非新問題。早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紡織工人因技術替代陷入失業,不少人甚至砸毀機器以示抗議。但從今天回看,工業革命推動了人均GDP和人口的非線性增長,技術恐慌的背後往往隱藏著結構性進步。

我曾在2023年年初提過,未來95%的教師會因大模型而失業,這個觀點當時備受質疑。如今來看,教師、律師、程序員、會計、設計等知識密集型行業,都在經歷不同程度的沖擊。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