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读书越多,被AI替代得越快?真相扎心了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面对大模型技术汹涌而来、AGI时代渐近,我们每个人都将被迫回答一个根本问题:在这个技术无限逼近智能边界的时代,普通人如何才能变得不可替代?


腾讯新闻“AI研习社”直播中,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主任刘嘉教授结合其新书《通用人工智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刘嘉教授与腾讯科技主编郑可君围绕人类价值的重估、不可替代的能力,以及与AI共生的新路径等问题展开探讨,分享了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放了“身体”,人得以从土地与机械中脱身,做更广阔的事。现在AI的到来,解放的是“技能”。

AI真正面临的两道坎:没有“0到1”的创造力,也没有像人类一样的自驱力。

大模型本身就是“知识密集体”,最先被替代的必然是白领,尤其是知识密集型岗位。

以下为本次分享的观点实录,经腾讯科技编辑整理:



01 AGI时代,人类的价值定位是什么?


腾讯科技:在AGI浪潮席卷全球的2025年,人工智能正以指数级速度重构着人类文明的底层逻辑。AI的进化轨迹既令人叹为观止,又催生出我们深层的存在性焦虑——AGI时代,作为一个普通人,什么能力才是真正不可被替代的?

因此,腾讯科技特邀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主任、人工智能学院兼职教授刘嘉教授展开深度对话。刘嘉教授在其新着《通用人工智能:认知、教育与生存方式的重构》中提出"双重进化"理论,认为人类正站在文明史的奇点上:既要驾驭AI的演进逻辑,更要完成认知范式的自我革命。




我们从第一个问题开始:AGI时代,人类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刘老师,您曾说“AI不是替代人类的对手,而是‘照见人类价值的显微镜’”。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它揭示了AI如何区分机械重复与真正的智慧。能否展开讲讲这句话的含义?

刘嘉:年初有媒体曾采访我,问我:这几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没有被这个时代落下”。

技术演进太快,大模型领域甚至流传“72小时半衰期”的说法——三天不读论文就可能落伍。那么,在这台“永远追不上的跑步机”上,我们该如何自处?唯一能抓住的,是那些不变的底层价值。守住它们,才能保持本色,不被甩出局。

这并非新问题。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纺织工人因技术替代陷入失业,不少人甚至砸毁机器以示抗议。但从今天回看,工业革命推动了人均GDP和人口的非线性增长,技术恐慌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结构性进步。

我曾在2023年年初提过,未来95%的教师会因大模型而失业,这个观点当时备受质疑。如今来看,教师、律师、程序员、会计、设计等知识密集型行业,都在经历不同程度的冲击。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3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