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洪水,重建,周而复始 得州的洪水为何如此致命?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上周肆虐得克萨斯州的洪水造成超过105人死亡,灾情发生在一个被称为“暴洪巷”的地区。据前美国国家气象局官员说,虽然风暴发展迅速,但国家气象局在瞬息万变的情势下似乎提供了相对较好的预报。


但是,尽管该地区存在已知的风险,并且周四午夜左右首次发布了警告,这次洪水仍然成为美国近代历史上最致命的天气事件之一。

为什么会这样?


现在断言缓慢移动的雷暴是由于人为气候变化而加剧还为时过早。但科学家们说,这种在几小时内降雨量超过25厘米的天气模式,正是由于全球变暖而变得越来越普遍的一种现象。

“大气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美国国家野生动物联合会适应和沿海恢复能力主任阿萨姆·帕塔克说。“随着气候变化所导致的空气升温,海绵可以容纳更多的水。然后当有风暴时,同样的海绵可以挤出比以前更多的水。”

风暴越来越猛烈

到目前为止,特朗普总统还没有将风暴造成的死亡归咎于谁,并在周日对记者的讲话中称这场洪水是“百年一遇的灾难”。

但加州大学的气候科学家丹尼尔·斯温说,研究表明,随着地球变暖,极端降水的突然爆发变得越来越剧烈。

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数据,1910年以来的数据显示,十大极端单日降水事件中有九起发生在1995年以后。

“这些极端降水——基本上是倾盆大雨——在美国大部分地区增加了,”斯温说。“事实上,世界上大多数地方都是如此。这是对已经发生的气候变暖所导致的结果的确认。”

天气预报和警报

随着一大片热带水汽进入得克萨斯州中部,引发洪水的风暴迅速发展。

虽然国家气象局发布了专家们认为相当准确的新威胁预报,但在得克萨斯州洪水期间,许多处于危险中的人没有收到任何警告。

据前国家气象局雇员对克里斯托弗·弗拉维尔说,部分问题可能源于得克萨斯州气象办公室的人员短缺。在现场,这意味着“失去了经验丰富的人,这些人通常会在一夜之间发布山洪警报后的几个小时内帮助与地方当局沟通”。

另一个促成因素可能是瓜达卢佩河沿岸缺乏山洪预警系统。据时报报道,官员们在八年前就考虑过建立这样的系统,但最终决定不建。

但事实上,即使是再准确的预测也有其局限性。


“提前数小时或数天精确预报极端降水是不可能的,”斯温说。“这超出了科学可能提供的范围。”

相反,随着世界持续变暖,极端降雨事件变得更加强大,脆弱的社区有必要为地球变热的危险做好准备。

“洪水,重建,周而复始”

洪水如此致命的一个原因是,被称为得克萨斯山地的受灾地区表土非常薄,石灰岩床不透水,有陡峭的峡谷和狭窄的山谷。

“这是引发山洪暴发的原因,”帕塔克说,他也是得克萨斯州活水组织的成员,该组织是一个保护组织联盟,致力于解决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和洪水等问题。“在这个国家的其他地方,都可能只是形成一个水坑,但它在这里变成了一场非常危险的风暴,而且发生在几分钟内。”

她说,有一些措施可以帮助丘陵地区适应气候变化,包括在河岸上种植本地植物和草,种植更多的树木,增加可渗透的面积,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吸收降雨,减缓洪水的上涨。正如《纽约时报》本周报道的那样,得克萨斯州积压的洪水管理项目越来越多,全州总计约540亿美元。

“总的来说,我们的灾难策略有太多是反应性的,”帕塔克说。“现在是时候用更具前瞻性的投资来取代‘洪水、重建,周而复始’的循环,让人们远离伤害。”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14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