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阿尔茨海默病手术叫停背后:借"创新治疗"之名收费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7月8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了一则通知,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LVA)”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


在医疗界人士看来,这一喊停并不突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国内某知名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处了解到,早在国家卫健委通知正式出台前,该主任医师所在医疗机构所在地的监管部门就已叫停开展该手术,理由是缺乏长期、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

接到通知后,这位医师所在的医疗机构就立即叫停了原本正在筹备中的LVA手术。但在卫健委喊停之前,该手术仍然在大量医疗机构中正常开展。


公开资料显示,LVA手术并非一种全新术式。作为一种经典的显微外科手术,该手术的研发可追溯到20世纪后半叶,最初主要用于治疗淋巴水肿等淋巴系统疾病。直到杭州求是医院院长谢庆平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才逐步在大范围医疗机构中推广实施。

而LVA手术的迅速推广和普及,一方面与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医疗机构的盈利需求。但前述主任医师强调,在未经严格临床验证的前提下,该类手术不能作为常规收费治疗项目存在。换言之,对患者收费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的LVA手术,此前曾长期在政策监管的空白地带运行。



来源:国家卫健委网站

手术量破千,培训火爆:LVA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繁荣”景象

国家卫健委叫停LVA手术的通知,让肖蔓(化名)的心头一紧。


2024年10月,肖蔓带着自己已确诊患有阿尔茨海默病6年的父亲在西安接受了LVA手术治疗。“手术刚做完之后,我们能感受到他的症状确实有改善。比如会主动进食、有吞咽咀嚼动作,跟我们对话的时候也能表现出一定逻辑,能更频繁地喊出我们的名字。”

对于肖蔓和她的父亲而言,这样的转变是之前未曾设想过的。此前在服用过美金刚等药物之后,父亲的病情还是从早期的轻度认知障碍不可挽回地滑向了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肖蔓说,“最开始我们可以接受他渐渐记不住事、认不清人,但随着病情恶化,他逐渐展现出了丧失认知能力、脾气不可控、自理能力缺失的情况,我们的照护成本也越来越大”。

因此,在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长期缺乏治疗手段的背景下,肖蔓在听说LVA手术后,略加了解就带父亲做了该手术。


相较于长期照护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成本而言,这项手术的收费相对可控——加上住院等费用,肖蔓前后花了4万余元。看到父亲的症状在手术后出现了改善,肖蔓认为“这钱花得值”。

但随着LVA手术被国家卫健委叫停,肖蔓心中涌上了些许担心。是安全系数不够?还是有别的隐患?据她观察,目前父亲的症状没有进一步改善,也没有进一步恶化,“只要能保持目前的状况,我们就很满意了”。

实际上,LVA手术并不是一项新术式。公开资料显示,该手术最初用于治疗淋巴水肿。2018年起,浙江省人民医院手外科原主任、杭州求是医院院长谢庆平将其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

但直到近两年,这一手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才被大范围推广和应用,也走入了众多患者及家属的视野。

据媒体报道,在被喊停之前,已经有超百家医院以常规收费手术的形式开展LVA手术。有的医院已开展数百台,全国总开展例数已达四位数((超千例))。开展该手术的多为地市级医院,一些县级医院和私人医院也在开展,有医院甚至将其拓展到治疗帕金森病。在大量医疗机构的官网或公开信息中,都可以看到关于该手术的宣传。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