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電動車: 復制電動車成功模式?美中太空競爭重大轉變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據觀察者網報道,今年5月,國星宇航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太空計算星座021任務12顆衛星發射升空。 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標志著全球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發射。 與此同時,在大洋彼岸,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陷入動蕩:川普大砍航天項目預算,並因與馬斯克的私人恩怨,突然撤銷馬斯克好友賈裡德·艾薩克曼的NASA局長提名。


中國在軌道上尋求人工智能(AI)優勢,”美媒彭博社9日刊文提到“中國太空威脅”。 文章稱,就在NASA一片混亂之際,中國正在穩步推進其成為太空強國的計劃。

英國學者戈爾斯卡高度贊揚中方發射太空計算衛星,認為這是在太空復制其電動車成功模式。 印裔美國學者戈斯瓦米則渲染軍事對抗,認為這標志著美中太空競爭的重大轉變。


央視新聞介紹,首發星座12顆計算衛星采用國星宇航自研的智能網聯衛星平台,除配套了國星宇航自研的AI載荷外,還搭載了之江實驗室研制的星載智能計算機等太空計算軟硬件和天基模型,實現了“算力上天、在軌組網、模型上天”,可執行異軌衛星激光接入、天文科學觀測等在軌任務。

每顆衛星均具有星載智算系統、星間通信系統,能夠實現整軌衛星互聯,具備太空在軌計算能力。 建成後,將助力中國在全球率先建成太空計算基礎設施,突破人工智能領域邊界從地面邁向太空。



太空計算星座021任務是國星宇航發起的“星算”計劃首發星座,也是之江實驗室“三體計算星座”的首發星座。 “星算計劃”將由2800顆算力衛星組網,旨在建設覆蓋全球的天地一體化算力網絡,助力中國在全球率先建成太空智算基礎設施。 星座組網後將形成全球最強的太空計算能力。

彭博社稱,“星算計劃”可以避免將數據傳回地球時遇到的瓶頸,例如帶寬有限和地面站可用性不足。 此外,軌道數據中心可以利用太陽能並將熱量散發到太空中,從而降低能耗和碳足跡。 每顆衛星都搭載了AI模型,可以獨立處理數據,無需依賴地球上的數據中心。


中國在這裡的做法與其在電動車領域的戰略一脈相承,”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博士候選人、太空研究員西爾維婭·戈爾斯卡說,“中國正跳過舊技術,在新興的下一代領域建立領導地位。”

報道稱,盡管存在成本質疑,但軌道數據中心在軍事沖突中可能發揮關鍵作用。 該系統可以處理大量傳感器數據,如衛星圖像和海軍動向,減少延遲; 也不易受到地面攻擊,可作為安全軍事通信的中繼站。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納姆拉塔·戈斯瓦米強調:“這標志著美中太空競爭的重大轉變,無疑加劇了太空競賽的激烈程度。”她認為,中國正在創造不太容易受到地球網絡或物理攻擊的“不對稱優勢”。


她說,中國此次衛星發射戰略影響更大,因為中國正專注於控制未來幾十年將主導軍事指揮、行星防御和戰略太空作的數字基礎設施。 “很多太空數據從未傳回地面,特別是對於情報和軍事數據,在太空進行計算是一項新穎的應用,非常重要。”

彭博社記者萬艾倫表示:“如果中國成功建立這一能力並成功擴展到2800顆衛星的規模,結合人工智能處理這些數據的能力,該系統將為中國提供戰略優勢。”

近年來,美國軍方已多次提及中國太空威脅,但自己正持續擴張外太空軍力。

6月24日,美國太空司令部司令斯蒂芬·懷廷在接受采訪時稱,中國在太空軍事技術領域的發展“速度驚人”、“令人擔憂”,並對美國構成“戰略威脅”。

7月8日,七名曾任NASA科學任務理事會主任的前官員,聯名致信美國國會撥款委員會,強烈反對川普政府削減科學預算的計劃。 據悉,川普政府擬將NASA的科學預算從目前的73.3億美元大砍至39億美元,裁撤或終止包括火星探測器在內的大量太空項目。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6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