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飞机最安全":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统计学陷阱?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在我们的舆论场里,存在一个如同“月亮绕着地球转”一样的“常识”——飞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每当有空难发生,社交媒体上下一片悲鸣,但总会有“理性派”站出来,熟练地甩出一组数据:按“每亿公里死亡率”计算,飞机的安全系数高居榜首,远超火车、汽车,甚至步行。言下之意,那些因空难而对飞行产生恐惧的人,是无知的,是被情绪支配的,是“不懂统计学”的。

这个论调,如同一种居高临下的知识普及,试图用冰冷的数字碾压温热的人性。它暗示着,你的恐惧,是一种需要被“纠正”的错误认知。


但,真的是这样吗?

一、统计学的“陷阱”:一场精心设计的数字游戏

让我们先从那个被奉为圭臬的“每公里死亡率”说起。这个指标之所以能让飞机“夺冠”,是因为它完美地利用了飞行模式的内在优势:长距离。

一次飞行,动辄上千公里。用巨大的里程数作为分母,去稀释掉那一次(如果发生)的事故,得出的比率自然会非常低。这就像一个学生只考了一次试,但学校允许他把这次成绩除以他一学期上的所有课时数来计算平均分,分数自然会显得非常“安全”。

然而,对一个活生生的个体而言,我们的人生是由一次又一次的“出行”构成的,而不是由一公里又一公里的里程碑累积的。当你决定从北京上海,你的决策单元是“一次旅程”,而非“一千多公里的路程”。

那么,如果我们换一个更符合我们生命体验的统计口径——“单次出行死亡率”,会发生什么?

数据会立刻呈现出另一副截然相反的面孔。根据Wikipedia统计的,每十亿次出行,公交车的死亡人数是4.3人,铁路是20人,而飞机,是117人。在这个维度下,飞机的“安全性”排名骤然垫底。


当然,这同样是一个“统计学骗局”。用这个数据去宣称“飞机最危险”也失之偏颇。因为飞机的长途属性,意味着能够替代它的陆路交通(如长途汽车和火车)的单次事故风险,在长距离下同样会被放大。

我们很难界定“长距离”的门槛,也几乎不可能找到一个完美的、控制了所有变量的统计模型。

看,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统计学,如同一种高明的炼金术,可以通过改变“度量衡”,轻易地将同一个事物,在“最安全”和“最危险”的两极之间来回横跳。它服务的,往往是预设的立场,而非客观的真相。

所以,当我们还在为“哪个指标更科学”而争论不休时,我们就已经掉入了圈套。真正的要害,根本不在于这些数字本身。




二、风险的真相:我们恐惧的不是概率,而是“失控”

现在,让我们抛开所有数据,回到最原始的直觉。

想象两个场景:

场景一:你正驾驶着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你知道,事故的风险是存在的。但你的双手握着方向盘,你的右脚悬在刹车上,你的眼睛注视着路况。

你相信,你的谨慎、你的经验、你的反应速度,能够极大地降低风险。你甚至有一种自信,在很多情况下,你能凭借自己的操作,化险为夷。你对这辆车,这条路,乃至你自己的命运,都保有着一种“控制感”。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Prev Page123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09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