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年輕人罹大腸癌機率增 關鍵是:吃太多這類食物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年輕人罹患大腸癌有增加的趨勢,以台灣為例,大腸癌發生率居亞洲第一,遠高於鄰近的日本韓國台灣基隆長庚胃腸科主治醫生錢政弘表示,大腸癌是吃出來的病,民眾飲食西化,多肉少纖維是罹癌關鍵。


錢政弘表示,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不良的飲食習慣、生活作息都會影響腸道菌群的失衡、壞菌增生。

尤其,年輕人喜愛漢堡薯條、披薩,這類高脂肪、紅肉與加工食品攝取過多,也會破壞腸道菌叢,過多的壞菌會對腸胃道產生負面影響,導致便秘、腹瀉、腸躁症、腸道發炎等,甚至大腸直腸癌。


錢政弘以一名個案為例,年僅39歲的女性,吃一點東西就覺得腹脹,半年內肚子大得像孕婦、大便稀軟不成形,以為只是吃太油而未加以留意。後來就診進行電腦斷層後,驚覺確診大腸癌,而且一發現就是晚期,降低五年存活率。


排便習慣改變、腹脹不適等問題時,可能是大腸癌的警訊,錢政弘提醒,排便模式超過二周有異常、交替出現腹痛或腹瀉、糞便細如鉛筆或感覺排不幹淨,應盡早就醫檢查,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時間。近年來,45至49歲大腸癌發生率上升近1.5倍,40至44歲大腸癌發生率更是增加了1.7倍。




大腸癌過去多發生於50歲以上中高齡者,如今明顯年輕化,部分患者甚至年僅30多歲。錢政弘表示,年輕患者常因症狀不明顯,容易忽略腹痛、腹瀉、便秘、食欲不振等警訊,導致確診時多已進入中晚期,增加治療困難與死亡風險。

大腸癌該如何預防?錢政弘建議,可以從調整生活習慣以及定期健康檢查著手。飲食方面,應多攝取蔬菜水果、高纖食物,並少油少鹽、減少攝取紅肉及加工食品。另外,研究指出,飲用優酪乳與降低大腸癌發生率有正相關;優酪乳中的益生菌、乳酸菌可降低瘜肉形成、降低腸道發炎。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