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特朗普: 特朗普:這語言最難學 我不會模仿 會引起很大混亂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日本共同社等外媒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18日在白宮舉辦的一場儀式上表示,日語“大概是最難學的語言”。




報道稱,特朗普當天在儀式上介紹曾任美國駐日大使的參議員哈格蒂時,稱贊對方在自己訪日期間講了一口流利的日語。


“我不會模仿……(因為)會引起很大的混亂。”特朗普開玩笑表示,自己覺得日語發音很難。

據報道介紹,哈格蒂在第一屆特朗普政府中擔任美國駐日大使。

7月18日,特朗普在白宮活動上,身邊站著的正是自己老友、前駐日大使哈加蒂。介紹這位“日語講得溜”的大使時,特朗普忽然認真地感歎了一句:“日語恐怕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

說到興頭上,他還想現場模仿一下日本人的發音,最後還是忍住了,“我要是學起來,這場面就熱鬧了,我可不敢。”大家哄堂大笑。

不只是美國總統這麼吐槽,7月2日在日本記者俱樂部主辦的由8個執政黨和在野黨黨首參加的討論會上,日本首相石破茂主動提到,日本的語言和生活習慣對外國人來說確實很復雜,有點“七拐八繞”的意思。


他說,既然日本要接納更多外國人,那這些“非常麻煩”的日語和規矩,政府應該主動承擔培訓成本,讓合法的外國人能真正學會、適應。

從外國人的角度看日語難,理由其實挺多。首先,日語裡的漢字、平假名、片假名三套文字體系輪流登場,單是認字記字就夠折騰了。再加上日常用語裡夾雜了越來越多的外來語,很多都是直接用片假名音譯英文、法文。別說初學者,連一些日本本地人,遇上“新造詞”也時常犯糊塗。現代日語的詞匯裡,各種外來詞混雜,有些年輕人講話都變成了“混合口味”,讓年長的人一頭霧水。


不過,如果換成中國人的視角,日語難不難,這個答案其實也有點微妙。首先,中國人學日語,有天然優勢——大量漢字相通,很多詞匯一看就懂。讀新聞、看公告,起碼能猜出大致意思。但真要開口說、寫文章,問題就多了。日語的語序、助詞、動詞變化,和中文完全兩碼事。一句話裡的主謂賓順序能反過來,語尾一個小助詞能讓意思天差地別。最讓人崩潰的是日語的“敬語”體系,復雜到連日本人都頭疼。

此外在日本,無論是公司職場餐廳服務還是日常寒暄,敬語都是必修課。對長輩、上司、客戶說話,動詞要變,稱呼要換,表達要委婉,哪怕一個助詞用錯,都可能讓對方覺得你不懂規矩。日本人自己也常常為敬語發愁,尤其年輕人剛進社會,寫郵件、打電話,每句話都要斟酌半天。對於外國人來說,背下單詞容易,真要用敬語得體,還要熟悉背後那些“看不見的規矩”,難度直線上升。

當然,語言的難易也和背後的文化氛圍分不開。日本社會重視群體和諧,人與人之間保持適度距離,很多話不說破,只能靠“讀空氣”來猜。這讓外國人尤其中國人初到日本時,經常覺得“你到底啥意思”。很多時候,日本人表面答應,心裡卻並不認同,話語之間藏著各種微妙。要真正融入,光會背單詞、背語法遠遠不夠,更要讀懂那套“氣氛型”的社會邏輯。

這也是為什麼,即便是哈加蒂這樣的美國人,在日本能用流利日語和首相聊工作、和企業家喝酒,總會讓日本人感到佩服。因為那不僅僅是語言關,更是對文化的理解和適應力的體現。

說到學外語,特朗普其實家裡也有自己的“經驗”。他的孫女阿拉貝拉一家就全家一起學中文。前幾年中國網絡上還瘋傳過阿拉貝拉用中文背唐詩的視頻,字正腔圓、毫不費勁,一時成了中美友好的小小“民間使者”。阿拉貝拉的媽媽伊萬卡也曾公開說,孩子學中文“很有樂趣”,中文結構清晰、發音直接、表達高效,全家學起來進步很快。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4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