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拆解台灣"大罷免"勝負關鍵:投票率、仇恨值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在台北市街頭,罷免選情正在升溫。巨大的“同意罷免”和“不同意罷免”布條在路口並列,手搖旗幟的支持者、宣傳車和政治人物,忙碌穿梭街頭巷尾。


上述情景也在台灣其他多個縣市發生。距離台灣舉行首次全國性“罷免”投票僅剩一周,該選舉將決定24名在野黨國民黨立委和新竹市長高虹安的去留。

多名政治學者向BBC中文分析,這場選舉比過往都難以預測,“投票率”將關鍵影響選情,而民眾對個別立委的“仇恨值”及“民眾黨選票”流向,也是影響結果的變數。


目前正反兩方都在積極動員支持者出門投票,國民黨立委若被罷免超過六席,可能改變立法院當前“朝小野大”政治格局,使民進黨再次“完全執政”。

罷免的“投票率”門檻

台灣將於7月26日舉行24場立委罷免投票。

相較過往針對市長或單一民意代表的罷免案,這次為台灣民主政治史上“最大規模”的罷免選舉,約占全國立委選區的三分之一,並主要集中在北部和都市地區。

目前所有面臨罷免的立法委員,都是2024年當選的國民黨籍立委。



多名政治學者告訴BBC中文,這是場“無前例可循”的選舉、“情況尤其難以預測”,地方選民參與罷免的“投票率”是決定結果的關鍵。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蕭怡靖告訴BBC中文,罷免投票率通常低於選舉投票率,會參與罷免投票的選民,需要更強的動力,包含較高的公民意識、政治參與興趣。


2020年、2024年台灣立委投票率分別都超過了7成。近5年來,幾次罷免選舉投票率則為4至5成。

蕭怡靖解釋,支持罷免方通常有較高投票意願,“因為罷免成功可以參與補選”,有改變政治現況的機會;另一方則是在維持,屬於防守狀態。

但他說,即使罷免方誘因較高,仍不同於參與一般選舉,“選舉是投給認同的候選人,罷免則是看仇恨值,選民還要討厭該立委到一定程度,才會去參與投票”。


台灣罷免選舉與一般選舉機制也有所不同,包含了“投票數”的低標。

根據台灣《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通過罷免必須達成兩項門檻:一是“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二是“同意票數達原選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

簡言之,即使投票結果是同意罷免大於不同意,若人數不達門檻,一樣無法形成罷免。

2022年,時任無黨籍台北市立法委員林昶佐的罷免案,就是同意罷免票數大於不同意票數,但同意票數未達該選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因此罷免失敗。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劉嘉薇告訴BBC中文,罷免方成功推動兩階段連署,氣勢較強,但聲勢未必能展現在“投票人數”上,加上投票日期時值暑假,也會產生影響。

她預估,這次24席中,只有約兩至三席會被成功罷免,未必符合提起罷免的公民團體所期待。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