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地方創生治凋零 日本鄉村可回春?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日本出生人口在2024年首次跌破70萬。為了不眼睜睜看著地方上的經濟因人口凋零而停滯,日本當局於2014年起努力振興地方發展,並委任石破茂為首任“地方創生”部長。他去年當選首相後,提出“地方創生2.0”計劃,但人口萎縮趨勢難以扭轉,升級版的振興計劃能否改變日本鄉村的命運?


平日在東京的工作室忙著為客戶設計空間,休假時則躲到新潟縣經營民宿。後藤久和池田文子過去10年,在這兩個截然不同的生活之間轉換身份,樂在其中。

在東京合開工作室的後藤久和池田文子,於2015年買下新潟縣十日町的一棟老房,打造成民宿。工作不忙碌時,兩人就一起下鄉。池田在廚房為客人做道地的美食,後藤則負責打掃民宿,招呼客人。


池田告訴《聯合早報》,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是兩人決定擴大生活圈子的一個轉折點。“那次的大地震雖然對東京造成的破壞不如東北地區,但我有了前所未有的恐慌,擔心生活會因為災害而被摧毀。於是,我們決定不能只停留在單一住處。”

池田越來越喜歡這種可轉換身份的生活方式。她說:“我們的生活節奏和工作方式出現了改變。以前一地居住、從事一個職業是常態,但現在擁有多個住所、從事多個工作將成為新常態。”

“作為空間設計師,我們倆從未涉足餐飲或酒店業,所以自己也感到很驚訝,還能勝任這個工作。”

後藤說:“我之前沉迷於設計,廢寢忘食,工作總是忙得不可開交。但是,開咖啡館讓我更有意義地去調節時間。在鄉下能貼近大自然思考,讓我獲得對未來生活的啟示。”

日本政府於2014年開始提倡地方創生後,像後藤久和池田文子這樣在兩地生活的日本人便逐步增加。他們是日本政府“地方創生”計劃的希望。



在東京開設計公司的後藤久(右)和池田文子一有空就會去新潟縣十日町經營自己的民宿。(受訪者提供)



後藤久和池田文子在距離東京三個多小時車程的的新潟縣買下一棟老房子,打造成民宿。(受訪者提供)

日本首相石破茂於6月13日,召開第四次新地方經濟與生活環境創生總部會議,重點討論“地方創生2.0”計劃,希望防止人口稀少、人力資源枯竭的農村地區被邊緣化。

計劃推行“第二居民卡”制 鼓勵城市人鄉下買房兩地生活

增加地方上的“關聯人口”是這次會議的一大關鍵詞,意是把並非在地方上長住,卻在當地買房旅游、交流和工作的關聯者都算入人口結構中。政府的目標是在10年內將這類人群擴大到1000萬人。



日本政府也准備創建“第二居民卡”制度,讓在鄉下買房和活動的人有更大的參與感和歸屬感。根據日本國土交通部統計,全國18歲以上的人口中,約有1827萬人實際上在兩地生活。

“第二居民卡”制度允許人們在兩地登記為居民。這意味著他們在兩地都有地方投票權。有了住民卡,就能迅速辦理好各種手續,還可享有兩地公共設施的優惠。例如,使用溫泉和運動設施可半價,入住養老院也有優先權。

石破茂強調,日本面對出生率持續下滑與地方人口外流的雙重挑戰,日本政府正從政策、技術、財政等多方面著手推動地方經濟。地方創生2.0是對日本發展路徑的重新思考。

他說:“為了增加人口的流動,我們將重點關注‘關聯人口’,支持以城鄉兩地生活為基礎的活動。我們也會支持有創新和有吸引力的地區,推動這些地區的基礎建設。”

日本政府為此創立了“城鎮建設促進委員會”。石破茂的得力助手、日本內閣官房副長官佐藤文敏負責這項工作。

佐藤文敏在2020年《地方自治》雜志發表的文章中指出,日本地方上要重建的人口結構重點是吸引年輕人,以維持地方的活力,而且重要的是,人們必須對地方有歸屬感,能為地方上的發展設身處地著想。

東京都立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山下雄介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說:“人口分布不均是一個大問題,如果必須在城鄉之間選擇,大多數人會湧向城市。今後,有必要轉變思維方式,推進東京與其他地區建立關系,實現城鄉人才共享。”

山下認為,第二居民卡計劃有助達到這個目的。“在無法確保日本人口回升的情況下,這好比是一個較長的旅游計劃,人們即便無法長期在鄉下居住,也能以居民的身份融入,成為半個居民。”

此外,第二居民卡制度不僅能讓政府掌握城鄉之間的人口流動量,也可以為地方增加財源,因為在鄉下買房必然要交資產稅。



退休夫妻伊藤豐和悅子,把鄉下老宅旁放農具的倉庫改造成餐館。 (符祝慧攝)

全國空置房900萬棟 有損市容也存倒塌風險

鼓勵民眾在城鄉兩地生活,也有望緩解空置房激增的問題。隨著人口減少,日本地方上有大量人去樓空的空置房。據日本總務部2023年發布的調查數據,日本空置房已從1978年的98棟增至900萬棟,約占全國房量的14%。

無人居住的老房子空著,不但有損市容,也存在房屋倒塌的風險。為解決這個問題,日本地方政府撥款運營“空置房屋銀行”,補貼翻修費用,並加速在全國推進計劃,為鄉村老房創造新價值。這包括把空置房改造成民宿和私人住宿設施,或打造為共享辦公室,支持人們到鄉下創業

國土交通部住宅環境整備室主任石井英明在去年10月出版的《土地月間》刊物上寫道,若以公費拆除空置房,花費太高。“再說,鏟平了房子也未必能帶動日本地方上的發展。如今,能讓人們重修房子,開始不一樣的生活是一件好事。空置房屋問題不但能化解,也能被視為地方上的資源。”

75歲的湯本正弘多年前繼承了千葉縣山武小鎮一塊990平方米的土地和一棟逾50年的老宅。山武小鎮距離東京市區一個多小時車程。湯本正弘繼承祖宅後一直無暇打理,久而久之,房屋破舊不堪,到處都是蜘蛛網。他想出售卻一直找不到買主,最後將房子掛網廉價拍賣。

湯本那破舊不堪的老房子掛網後吸引了40人來咨詢,不到一星期就脫手,買主是已經退休的夫妻伊藤豐和悅子。



悅子受訪時說:“我們以少於100萬日元(約8700元)買下房子,再用1000萬日元翻新。我和丈夫因工作長居海外,退休後回到東京覺得城市房子太小。嘗試在東京市找大一點的房子,但價格太貴。”

“以前,從未想過住鄉下,但現在住了覺得人生下半場迎來變化。我學會了種無農藥野菜,有了自己的一個小菜園,吃得比以前健康。”


本來破舊不堪的老民宅,經一番整修後升級為一個灑滿陽光的三房居室。兩人還動手將房子邊上一個放農具的倉庫改造成小餐館,每逢周末營業。



退休夫妻伊藤豐和悅子搬到鄉下後,自覺生活變得更健康。他們把老宅旁放農具的倉庫改造成小餐館,每逢周末營業。(符祝慧攝)



從海外移居回日本的伊藤豐和悅子買下千葉縣山武小鎮的一棟老宅後,花了1000萬日元翻新。(受訪者提供)

熊本縣引進台積電建廠 讓田園小鎮經濟熱起來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11年前推出地方創生計劃時,設立了“城鎮、人口和就業創造本部”,負責發放補助金,協助地方政府吸引移民,同時鼓勵企業到鄉鎮落腳。11年下來,這項政策在吸引企業外遷下鄉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

熊本縣就是在政府的創生計劃下,引進台灣半導體制造商台積電。台積電進駐當地小鎮菊陽町建廠,帶動了相關產業在周邊聚集。這個田園小鎮原本主要種植紅蘿卜,人口僅約4萬3000人,如今則要重點打造面向半導體行業的工業園區。

菊陽町距離熊本市30分鍾,但很靠近阿蘇熊本機場,車程只需10分鍾。除了地點便利,當地豐沛的優質地下水也是吸引半導體企業遷入的原因之一。

九州經濟研究協會去年底發布報告推測,從2022年開始的10年內,包括台積電在內的90家企業將入駐熊本縣,創造超過1萬個就業崗位,並為熊本縣帶來6.85萬億日元的經濟效應。

借助菊陽町的經濟熱氣,相鄰的地方小鎮如今也處於住房建設熱潮中。十層以上的公寓樓超過10棟,而租賃物業的平均租金也比台積電剛入駐時的2021年漲了73%。

小鎮重燃產業轉型希望 盼與國際接軌吸引外資


熊本縣的成功,讓日本小鎮對產業轉型燃起希望。愛知縣小鎮美濱町煎餅工廠林立,但由於人口減少,只剩2萬多人,很多工廠都走向自動化。為了推進發展,當地也希望與國際接軌。

在愛知縣出生的日本復興部長伊藤忠彥,6月7日到美濱町出席活動時接受《聯合早報》采訪。他說:“美濱町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鄰近名古屋中部國際機場,尤其適合接待來自東南亞的旅客。目前東南亞直飛的航班頻繁,小鎮的發展潛力很大。除了旅游觀光也具備吸引外資和發展產業合作。”



豐田汽車公司旗下“愛知制鋼”的前高管本藏義信(71歲)退休後創辦的技術研發公司MagneDesign,就設在美濱町一所廢棄的校舍裡。本藏是日本磁物理學專家,上世紀90年代,就看好電動車時代將到來,著手研發高性能磁傳感器。



MagneDesign的研發中心就設在愛知縣美濱町的一所廢棄校舍裡。(符祝慧攝)



技術研發公司MagneDesign的老板本藏義信看中鄉下空間大,租金低,於是決定在愛知縣美濱町創業。(符祝慧攝)

他受訪時說:“磁傳感器和半導體一樣需要在有優質水源的地方設廠,美濱町的水源具備這一條件。如果是名古屋市內,我無法找到一個這麼大的地方安放大型器材。”

“作為一家初創企業,設立大型研發中心需要雄厚資本。美濱町這所廢棄校舍,有那麼多空著的教室,能讓我接很多研發項目。我的夢想是要把美濱町打造成日本版硅谷。”

多數無人村恐難逃消失命運

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五年前發布有關日本村莊人口縮減的報告。報告以二三十歲女性人口的減少率推算,預測到了2050年,日本有744個市町村將消失。

探險家淺原昭生(62歲)用了五年時間調查日本全國無人村,並於2024年出版《日本無人村一千選》一書。據他統計,下雪多的北部地帶廢村居多,北海道的廢村就有297個。書上記載,一些村民離開故鄉後仍念念不忘村莊。例如在北海道瀧上町上湯白村,有一原住民在晚年回去重振村裡已廢棄的校舍,部分原村民也組團每年回鄉舉行村祭。

可是,小部分人對田園生活的眷戀及回流步伐,始終趕不上鄉村人口外流的速度。

日本總務部去年6月發布報告,評估地方創生政策的成效。根據報告,與2013年預估人口成長數據相比,共有736個市町村在2020年的實際人口有所增長,占總體的四成,但“人口稀少地區的總趨勢未扭轉”。

有媒體分析指出,人口出現增長的地區多數圍繞地方縣廳,即地方上的行政中心,所以人口增加未必是因為人口回流下鄉,而可能是臨近鄉村的居民往生活更便利的中心地區聚集。

《朝日新聞》也引述日本當局數據指出,日本885個市町村中有51.1%已被歸納為“人口稀少地區”,是自1970年有稀少地區財政支援法以來,數量首次過半。

北臨日本海的鳥取縣是日本人口最少的縣,僅有55萬名居民。2019年,該縣發布無人村調查,統計有113個。其中,廢村最多的三朝町有一個將走進歷史的大谷村,目前只住了6戶人家,共9個村民。

老村長:不只是數字和經濟 更關乎文化延續人心歸屬

69歲的村長村井秀俊接受《聯合早報》電訪時說:“因為人口少,村裡的公交車早就停駛了,這裡的山路崎嶇難行。村裡只剩下和我一樣或比我更大歲數的老人。我最擔心的是這裡沒有消防服務,萬一災難來時,是否還有消防員能趕到這裡搶救?”



鳥取縣有“山區喬遷計劃”的補助金,可用於吸引移民。不過,一年前有一對年輕夫婦考慮搬到大谷村,卻被村長勸退了。原因是村莊周圍也很偏僻,沒有工作機會,當地的學校也早在1996年關閉。村長擔心年輕夫妻移居到那裡,日後孩子恐怕沒學上。

對村子要如何獲得重生,村井秀俊滿腔無奈。他說:“大谷村的歷史終有一天會結束,這令人感到悲傷,但我們無能為力。地方創生不是只在於數字和經濟,更關乎文化的延續與人心的歸屬。老村民們只希望後人至少能記得這片土地曾有人在這裡生活和奮斗。”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54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