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生吃一口就致命 卻是很多食品的原料 養活10億人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糊塗的村民


“我不懂,這玩意兒不是大家都在吃嗎?”廣西壯族自治區橫縣的村民徐某很崩潰。

2019年12月29日的這天,她去野外采集了不少的木薯回來要吃。在這之前她其實不知道村外有野生的木薯,也是其他村民跟她說的。本著有便宜不占等於是損失的原則,她於是也跟著去撿了不少的木薯回家。


可能因為看起來像,她把木薯當山藥去加工了,就是削皮泡水後就煮了。結果吃完這餐後不久,家裡的3個人很快出現了頭痛和嘔吐的情況,最嚴重的家裡的孩子,他直接昏迷了,呼吸也變得很微弱。

緊急送醫後,2個大人活了下來,而這個孩子卻不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木薯而已啊!明明是很常見的食材原料,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嚴重的情況?廣西壯族自治區疾控中心表示,木薯生吃150克就足以致死,而該事件中,徐某並未將木薯塊煮熟,於是就出現了這種情況。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大戟科植物,而這個大戟科一直以來都以毒性聞名,該科目中的大部分植物都含有氰化物,木薯自然也有。氰化物的致死劑量僅為每公斤體重0.5-3.5毫克,而未經處理的木薯塊根中氰苷含量高達每公斤400毫克以上!

木薯含有氰苷類化合物和多種生物鹼,其中最危險的是一種名叫氰苷亞麻苦苷的物質,人如果吃了生的或者沒煮熟的木薯,氰苷亞麻苦苷就會跟人的胃酸接觸,水解後形成游離氫氰酸。這種物質被吸收後,會進入血液與細胞,然後跟細胞色素氧化酶結合,造成組織缺氧或細胞內窒息而引起中毒。

最輕的症狀也是眩暈嘔吐,而嚴重的就會因呼吸衰竭致死!

馴化劇毒木薯

這麼可怕的劇毒植物,人類是怎麼發現能吃的?這個點目前還沒有定論,但可以知道的是早在8000~10000年前,人類就開始了對木薯的馴化研究。巴西亞馬遜盆地西南邊緣的原始居民據悉是最早嘗試消除木薯毒性的居民,考古學家在他們的遺址發現了木薯澱粉顆粒。

但他們不是唯一盯上木薯的人,經過各種考古證據顯示,我們可以知道不同地區的早期人類為了解決木薯的毒性問題是各出奇招了。南美的印第安人會將木薯反復浸泡18~24小時,然後再磨成水澱粉食用,將毒性物質給泡出去;西非人則是將木薯塊給放到水中發酵三天,利用微生物分解毒素;大洋洲瓦魯阿圖人的方式最直接,就是將木薯給充分烤熟。







不是印第安人和西非人死心眼,只是不同地區的烹飪方式各不相同。


總之經過了數千年的篩選和研究,木薯已經成為了其分布地的重要食物,甚至可以說是占據了主食的地位,畢竟木薯光是產量很高這個優勢就讓難以處理資源的早期人類難以割舍。

後來大航海時代的開啟了,木薯跟著船只漂洋過海,迅速地征服了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的各個國家。這些國家和地區也算是“坐享其成”了,早期人類已經研究清楚怎麼安全吃木薯了,於是木薯的缺點被無視,優勢被放大,它們逆天的生存能力使其迅速成為了穩定食物來源。

1880年印度南部大饑荒的時期,木薯成為了當地災民的唯一依靠,因為它們極度耐旱耐瘠,很貧瘠的土壤都能生長,而且畝產可達2噸,一年四季都能收。也許你會覺得19世紀的事情確實很久遠,但相同的情況在2010年的委內瑞拉也發生了。

據統計,目前全球近10億人依賴木薯生存,木薯全球總產量的65%都被直接用於人類當主食食用了。



無處不在


實際上在我們國家從以前到現在都不是很瞧得上木薯。

主要是因為中國土地很肥沃廣闊,能取代木薯的作物太多了,所以木薯的存在感向來不強。

有人可能會問即使是遭遇了饑荒也想不到這種作物嗎?是這樣的,因為19世紀初的時候木薯才進入中國南部沿海的,歷史不悠久,知名度也很低,而且木薯還可能中毒,烹飪也是一道麻煩的小門檻。

但現在大家都木薯的認知度都很高了,我想主要是因為奶茶的興起。我們加在奶茶中的各種小料,比如珍珠、芋圓、布丁、西米、燒仙草等等,這些Q彈的玩意兒都離不開木薯澱粉,它們的口感正是木薯澱粉賦予的。因為木薯澱粉聽著就比普通澱粉好,很多美食都會用其代替普通澱粉,說是能提高口感,但我想更多就是一種噱頭吧?

而在工業上,木薯也能生產酒精、葡萄糖、塑料纖維、塗料等等,幾乎是覆蓋了我們生活所需的大部分用品。

其實木薯確實是算比不上我們所知的其他傳統作物的:它們的蛋白質含量低;作為高澱粉食物,食用後血糖升高明顯;木薯含有的草酸等物質,還可能增加腎結石風險。

產量高且運用廣泛,但客觀上木薯又不算太健康,所以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培育出更好的木薯品種,既能保留高產的特性,又能降低其有害成分的品種。



後記

想不到常見的珍珠奶茶裡,那Q彈的黑色珍珠居然曾是這麼可怕的劇毒植物。只能說人類的智慧真的是非常誇張,木薯的發現和使用像是是人類與自然博弈勝利後的結果。

如今幾乎是全球每8個人中就有一人依靠木薯生存。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