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蘇超之火背後:一場散裝江蘇的喜劇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南通球迷宋先生是一位資深球迷,他告訴九派新聞記者,每逢比賽日,“有大屏幕的地方就有人圍觀”。他和同事聊徐州隊的邊鋒,南通隊的後衛。沒有人再抱怨國家隊,大家開始關心“我們隊”的排名和勝負。




未搶到球票的球迷在常州文化廣場等待大屏轉播。圖/九派新聞 辜子旋


他認為,蘇超像一場以足球為載體的狂歡節。最打動他的地方是身邊很多人因此開始接觸足球,無形間提升了對足球的認知度。

一名球迷告訴記者,他去現場看到蘇超比賽,不管是內向還是外向的人,“在自己城市的球隊進球時都會呐喊”。

剛剛畢業的劉女士,也是為數不多的“資深球迷”。八年來,她一直關注足球,也曾在中乙做過山西隊的球童志願者。過去,她也一直有關注像西班牙德國這些足球國家的聯賽體制,大到城市,小到社區,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的球隊,並且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聯賽體系。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的家鄉球隊加油。

她最難忘的,是6月21日常州對南京的那場比賽。比賽在接近90分鍾時,常州隊仍然落後4球,但常州隊的球員還在拼盡全力。

“在國家隊比賽長期失意中,球迷們對足球的熱情並沒有降低,蘇超的突然爆火,一方面是球迷們熱情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對國家隊的情緒彌補。”劉女士說,“具體說到好壞,如果蘇超繼續發展下去,有利也有弊,一方面能營造更好的足球氛圍,但一些極端球迷會認為蘇超中的某一個隊能夠代替國家隊比賽,這是極其不尊重足球規律的表現。”

從某種意義上說,蘇超是對中國足球情緒廢墟的一次集體重建。它沒有被規劃進體育振興戰略,也沒經過市場精算,而是在毫無預警的某個下午,從地鐵大屏幕和短視頻彈幕中浮現出來。像一場關於“快樂足球”的民間試驗——它不完美,甚至荒腔走板,卻切實地讓人們找回了與足球、與城市、與彼此的連接。


【4】蘇超之火的背後

為什麼蘇超能火?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張志安在接受九派新聞專訪時表示,蘇超爆火的背後,是城市身份認同的強弱轉換、官媒傳播調性的趣味表達、體育娛樂與網絡文化的結合、運動場景和文體商旅的聯動。


圍繞蘇超的傳播是一場從情感走向價值的連接。蘇超的傳播路徑,清晰地呈現了從“情緒啟動”到“價值延展”的傳播邏輯。

一方面,它啟動了人們對於城市的身份認同,讓人們以城市為單位重新集結,另一方面,又因為強調“快樂”而非“輸贏”,追求“平等”而非“競爭”,在輕松娛樂之間,對原有的城市身份認同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解構,讓人們在更大范圍的區域認同裡獲得快樂。

他認為,蘇超和天水麻辣燙、淄博燒烤的出圈一樣,都是“價格親民”的大眾娛樂消費,既符合現在消費的平民化趨勢,同時又起到了情緒減壓閥的作用。

他指出,過去的城市宣傳方式主要是,這地方很好你要來,是“要我去”的思維。但是淄博燒烤、貴州村超、蘇超都塑造了“我要去”的場景。這種場景聯動效應符合現在的互聯網流量法則,更容易爆火和吸引人流。

“蘇超提供了一個樣本,再次印證了當下的網絡傳播之道,以情感為基礎、以意義為追求,通過各種各樣的場景營造,實現著更高頻的互動與溝通。”張志安說。

7月12日,“贛超”也拉開了序幕,一些類似的城市聯賽在全國萌芽,有望形成省域業余聯賽的網絡。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