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韓國: 韓國"反華"情緒 為何日益高漲?(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近年來,對中國持負面態度的韓國民眾比例逐漸增加。而前總統尹錫悅宣布戒嚴後引發的政治動蕩中,反華聲音也再次頻繁浮現。參與抗議活動的民眾為何對北京政府持批評態度?這背後又有怎樣的歷史文化背景?


自從去年12月初,韓國前保守派總統尹錫悅宣布實施戒嚴令後,其支持者開始示威,其中部分抗議者矛頭直指中國,高呼“CCP OUT”(中國共產黨滾出)口號。即便在進步派李在明於同年6月4日當選並就任總統後,這些抗議活動依然持續不斷。事實上,在戒嚴令頒布前,韓國已有零星反華示威,但規模僅數十人。如今,反華示威已擴大至數百人規模,示威者敲鑼打鼓,在街頭游行。7月9日,中國駐韓大使館甚至為此向韓方提出交涉,並提醒在韓中國人注意安全。

尹錫悅實施戒嚴,遭到不少外媒批評為“反民主行為”。但其支持者並未因此退縮,反而轉向更強烈的反中態度。這並非偶然;他們認同尹對抗中國的立場。實際上,尹在任內也確實一再強調韓美日三邊合作,與其前任進步派文在寅對中國的“三不立場”(不追加沙德[THAAD]部署、不參與美國全球導彈防御系統、以及不建立韓美日軍事同盟)形成鮮明對比。


曾在6月中旬參與中國駐韓大使館前示威活動的英國科芬特裡大學畢業生沈宰弘向德國之聲表示:“韓國90%的油輪需經過台灣海峽。若中國武力統一台灣韓國經濟將嚴重依賴中國中國意圖在韓日扶植親中政權,以確保在入侵台灣時,韓日不會介入。”

當時一位要求匿名的首爾漢陽大學示威者也表示:“韓國需要與美國日本歐洲及北約建立強大聯盟,以捍衛自由民主。然而,新任總統李在明卻傾向與中國俄羅斯及朝鮮結盟,這正是我參與今日游行的原因。”

也參加了示威活動的濟州國立大學學生李小姐(Lee Nurim)則認為,中國正通過購買地產、文化滲透及技術間諜等手段在包括韓國在內的世界各地擴張其國際影響力:“我們反對的不是中國,而是中國共產黨及其‘中國夢’,因為這意味著世界霸權。”

韓國反華情緒究竟多嚴重?


這些抗議活動的產生有其深層原因,短期內恐難平息。韓國的反華情緒究竟有多嚴重?韓媒《每日經濟》的數據顯示,2015 年對中國持負面態度的韓國人僅占 16%;2020 年上升至 40%。從其他研究機構的數據來看,形勢也基本趨同。韓國首爾大學亞細亞研究所2022年的民調顯示對中國持負面態度的韓國人比例達到 91%;而 2024 年美國皮尤研究中心類似民調結果甚至達到 97%。

韓國輿論中有不少意見認為,韓國反華情緒的產生主要歸因於中國近期的擴張主義政策,其中2017年的“薩德事件”(中國反對韓國部署美國薩德防御系統)扮演了關鍵催化劑的角色;該事件引發中國韓國實施經濟制裁,使眾多韓國民眾首次意識到,中國不僅是經濟伙伴,也可能成為制裁者。


另外,時任韓國總統文在寅於2017年12月15日在北京大學演講時稱“中國是大國,韓國是小國”,對中國采取卑屈立場,此舉引發韓國民眾--尤其是保守派民眾--不滿;這種經驗對於國家自尊心極強的韓國社會而言,無疑是一記重擊。新冠疫情前後,中國旅客在免簽區濟州島等地的不文明行為,例如亂丟垃圾、偷拍澡堂,甚至涉及刑事案件,使得韓國媒體爭相報道,更加深了“中國人不守秩序”的刻板印象。



2018年4月,韓國民族主義者抗議時任總統文在寅親朝及親中政策

在這些最近發生的事件之外,韓中之間的歷史爭議也從未停歇。從中國的“東北工程”到對高句麗(前37年-668年)的歷史歸屬主張,再到“韓國是附屬國”的說法,這些論述每每成為韓國民族主義的觸發點。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1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