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政治性抑郁,你有嗎?不要逃避它(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讓痛苦發出聲音,是全部真理的條件。


——西奧多·阿多諾

《否定的辯證法》


約莫一個月前,我寫下一篇《當我總是聽到令人憤慨的消息》,其中列舉了不少讓我感到憤慨的社會事件。當時我沒有想到,僅僅過去一個月不到,我又可以為這封備忘錄增添好幾行。審計署公布,超過四百億元的養老金被挪用,有人能“1歲參繳社保,22歲退休”;黃楊鈿甜耳環事件的調查公告出來了,內容和往常的各種通報一樣,最低限度地承認了最無足輕重的錯誤;余杭區污水事件的情況通報也出來了,水務公司侮辱性地給予用戶5噸水費減免,並輕描淡寫地希望“帶來的不便敬請諒解”。



那三年之後,一連串事件已經很難讓人次次都義憤填膺了。我觀察到的,更多是麻木與沮喪。這幾乎完全符合政治性抑郁的定義:個體因政治事件、政策變化、社會不公或政治環境惡化而產生的持續性情緒低落、無助感或焦慮狀態。這種狀態通常表現為悲傷、空虛、無力感或沮喪情緒,類似於抑郁症的症狀。


與政治性抑郁非常相似的一個心理學概念是習得性無助。它是指個體經歷多次失敗後,形成的一種消極心理狀態,表現為面對可解決的問題時,因過往經歷而產生無力感,放棄改變現狀。在很多情況下,這兩個詞可以替換使用。當我看到巨額養老金被挪用,我說自己“陷入了政治性抑郁”,或者說“陷入了習得性無助”似乎都能准確表達我的心情。但在我看來,能用政治性抑郁的,就別用習得性無助。

仔細觀察兩個概念的差別,政治性抑郁強調無助、焦慮的來源——社會不公或政治環境的惡化;而習得性無助則只是泛泛地說“因過往經歷產生的無力感”,至於是什麼類型的經歷似乎並沒有那麼重要。??然而,這兩種“診斷”的細微差別卻可能指向兩種完全不同的解決路徑。習得性無助仿佛是一種“私人病症”,那些沮喪、焦慮和無力感是我們自己“認知設限”“情緒設限”“動機設限”的結果。因此要“治愈”這種病症,就需要自己“拆除限制”“修正方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作為私人病症的習得性無助總是訴諸個人的努力解決。




看來這並不只是這一個心理學概念的問題

相較之下,政治性抑郁至少告訴人們:你感到不舒服,不是你有問題,至少不主要是你的問題。由此一來,政治性抑郁所指向的解決辦法就不局限於個人的努力,這也許讓人小感安慰。不過,在把不舒服的責任丟給政治、社會或者更大的系統後,我們又會遭遇另一令人沮喪的事實:個人在政治中是如此微小,除了“自我調適”之外,似乎也並沒有什麼超出個人努力范圍的辦法緩解政治性抑郁。下一次再碰到類似的事,我們只能又一次沮喪,又一次感到無力……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